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7年09月20日 星期三

    在微信群里大声朗读

    华夏 《 中华读书报 》( 2017年09月20日   03 版)

        我因为工作关系,每天都要浏览很多报刊,读到很多让我喜欢的文章。

        读到好文章,就像吃到了美味佳肴。儿子小的时候,我们一家三口,经常一起朗读我们喜欢的文章。长的文章,我们就每人读一部分,短的文章,我们就每人读一篇或者几篇。那情景,就像在一起品味美食。

        我们兄弟五个,是个大家庭。平时,兄弟几个工作生活在不同的地方,只有节假日才能相聚在一起。即使是这样的日子,人也很难到齐。自从有了微信,分散在各处的大家庭里的每一个成员,就像星星团聚在天空一样,终于团聚在了家里人自己的微信群里。我们家的微信群共有十五个成员。

        有一天,老婆对我说,你想想,在家里人的微信群里做点儿有意义的事情。老婆的话,让我想起了平时读报时积攒下的好文章,那厚厚的一摞硬皮剪帖本。我说,从明年元旦开始,咱们为大家朗读美文,争取每日一文,朗读100篇。

        说这话的时候,已经到了去年的年末。我在剪帖本里挑出几篇,和老婆分工,各自用自己的手机录下来,存好,而且一篇一篇地编好序号。

        一做起来,才知道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录音,感觉很放松,也许一遍两遍就能顺利地朗读下来。一录音,人一下子就紧张了起来。人一紧张,嗓子就发干,发紧,要么就总觉得嗓子眼儿里有东西,怎么也咳不净。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朗读的效果。

        我和老婆,开始给对方挑毛病。两个人犯了同一个毛病,都是不放松,不自然,太把朗读当回事儿,太像朗诵了,太像播音了,太像话剧了,太抒情,太正经,太端着了。其实,朗读的最高境界,就是清新自然,就是亲切如常,就是平白如话。

        统一了意见,慢慢地,还真就找着了感觉。经过十几天认真的准备,我和老婆终于各自录制好了5篇共10篇文章,在元旦这天准时分享到家里人的微信群里。

        每天早晨,我一到单位,大概七点半左右,就把文章分享到群里。后来,我发现,这样的效果并不好。我向群里分享朗读文章的时候,大家正匆匆忙忙,奔波在上班或者上学的路上。于是,我改为周六、周日分享。而且把每次分享一篇文章,改为分享两篇文章,效果好多了。听完我们的朗读,群里的家里人反响都很热烈,点赞、点评,很是热闹。反应最积极的是我的二哥。

        比如有一次,我朗读了一篇关于项羽的文章,说项羽有霸气却少智谋,有力气却没心胸,本来到手的天下,又被刘邦夺了去,最后自刎乌江。二哥在点评时谈到了三个关系:名与实,勇与智,本与末。从过去说到现在,从国内说到国外,从文学说到政治,从历史说到人生,一口气说了十一分钟。比我朗读那篇文章所用的时间还要多,这才恋恋不舍地结束。

        和二哥点评一样积极的人,是四弟。四弟是一个很有热情,很有诗意的人,他每次点评的文字,也充满了感情和诗意。四弟把我们的朗读,上升到家庭文化建设的高度来认识,真是难能可贵。

        时间到了今年的7月2日,我们已经朗读了一百篇文章。我希望,这一百篇文章,就像一百扇窗口,能够带给大家一百个美丽的风景。如果我们的行为,能够带动起全家人更多读书的兴趣,朗读的兴趣,学习的兴趣,那么我们的努力就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

        董卿在央视办了一个很受观众欢迎的节目,叫《朗读者》,每期我都认真地看了,而且非常喜欢。我们在微信群里朗读的时候,这个节目还没有播出,但是,我们对朗读的喜爱却是一样的。

        阅读,是用眼睛亲近书本上的文字,作品里的文字;朗读,不光是用眼睛,更是用嘴巴,是用舌头、牙齿、嗓子,是用气息,是用整个身心,去亲近文字。朗读,让我们和文字贴得更近。贴得更近,才能更真切地感受到来自文字的温度,来自文字的柔和的光芒,绵绵不绝,亘古不变的温度和光芒。

        让我们都来大声地朗读吧!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