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中国人应该都听过《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哈萨克风格的民歌。
很难想象,这是半个多世纪以前,抗日战争时期创作的一首歌。它曾使无数国人痴迷,传唱了70年依然动人,那美妙的旋律宛如天籁之音。
很多听众坚定地相信,在世界的某个角落,在那天边的草原,一定有位好姑娘,而且一定是一位美丽、纯洁、清澈、脱俗的姑娘,一位仅用回眸一笑就升华了爱情和生命意义的姑娘。
否则另外那个人怎能吟唱出如此动人的歌?又怎能把一份情感表达得如此高贵呢?
人们不禁要问:那个用皮鞭轻轻地抽打了歌王一下的美女究竟是谁?她的家乡又在什么地方?
?? 草原来了电影队 ??
1939年7月,青海省海晏县的金银滩草原,突然来了一个电影队。
电影队由当时中国著名的导演郑君里带队,他们宣称持有国民政府青海省主席马步芳的批文,要来这里拍一部叫做《民族万岁》的纪录电影,内容是各个民族团结起来抗日。
就在这个剧组里,有一位顺便来采风的年轻音乐家,他性格开朗,喜欢背一个吉他在各个帐篷之间转悠,他就是后来号称“中国西部歌王”的王洛宾。
剧组当时临时寄住在当地一个叫同曲乎的千户家里。
金银滩大草原与青海湖相邻,北部和东部均为高山峻岭环绕,在这方圆1100平方公里范围之内,全部是大草原,一望无垠。
70年前要拍电影,而且是在人烟稀少的西北草原上拍电影,这当然是重大事件,整个青海湖畔都轰动了。
?? 草原上的格桑花 ??
白天,摄制组在草原上顶着烈日拍电影。
晚上,一个盛大的欢迎宴会在同曲乎千户家的大帐篷里举行。宴会的气氛异常热烈,不仅仅是欢迎贵宾,其实还暗含着一个主题:因为剧组要在当地挑选一位女演员,据说要选金银滩草原上最美的女孩。
千户家三个如花似玉的女儿跳起了优雅的舞蹈。
17岁的三女儿萨耶卓玛正值情窦初开的年龄。
海北州的周广静女士向我们介绍,在藏族人中,“卓玛”这个名字女孩子都爱用,“卓玛”在藏语里是仙女的意思。跟男孩子比起来,藏族人更加看重女孩子,而起“卓玛”这个名字,更暗示着她在这个家中的地位,说明家族的人对她是无比疼爱的。
萨耶卓玛把长长的头发梳在脑后,戴一顶时尚的白礼帽,小脸好像红太阳,两只大眼睛闪烁着炽烈的光芒。
那时候,金银滩上有个说法: “青海湖最美的花儿是格桑花,最美的姑娘是萨耶卓玛。”
眼前的情景,是人在唱歌,还是歌在唱人呢?
草原儿女的性格既淳朴又真挚,清澈得如一股清泉,这对于从战火和黑暗中走来的王洛宾来说,既浪漫又新鲜。
电影的女演员也同时确定下来,当然就是千户最心疼的三女儿——卓玛。
?? 那一鞭的风情 ??
拍电影的日子是紧张而有趣的。
卓玛幸运地出演片中的女主角,王洛宾则自告奋勇出演一个帮着卓玛赶羊的帮工。
据说在电影里,原先有这么一组镜头,王洛宾和姑娘一起骑马去放牧,而要求王洛宾和卓玛同骑一匹马。活泼大胆的卓玛经常打马在草原上狂奔。
就在摄制组紧张拍摄的时候,卓玛突然把马头一带,飞驰起来,跑离了人们的视线,带着王洛宾向草原的深处奔驰。为了不使自己摔下去,王洛宾只好紧紧抱住卓玛的腰……
时间仿佛凝滞了,也不知道过了多久。
直到日落,两个人才往回走。转过一片山坡的时候,两匹马放慢了脚步,两个人欲言又止。
在晚霞中,卓玛亭亭玉立,与蓝天白云互相映衬,是那样的美丽纯净。
王洛宾脑海中不禁一阵晕眩。
根据回忆,卓玛姑娘穿着镶金边的衣服,那脸庞宛如桃花,既青春又迷人。
卓玛察觉到了王洛宾灼热的眼神,举起手中的牧羊鞭,轻轻地打了他一鞭子,然后飞快地催马跑开了。
王洛宾木然地留在原地,痴痴地望着消失在草原深处的卓玛,轻抚被卓玛打过的地方,仔细地回味这一鞭的滋味……
这个美丽又奔放的藏族姑娘,在歌王的心上留下了永生难忘的一鞭。
如果一辈子能陪伴在她身边,被她的羊鞭轻轻抽打,会不会是一种另类的幸福呢?——这一个看似荒诞的想法,后来竟成了王洛宾毕生创作的一段辉煌旋律。
王洛宾后来回忆说:“这一鞭子不仅是抽在我的身上,更深深地落进了我的心里。”
?? 牵肠挂肚之夜 ??
草原上照例有篝火晚会,藏族儿女手拉着手,跳起了藏族特有的锅庄舞。
暂时忘记尘世间的所有烦恼,投入到这热烈的舞蹈中来吧。
摄制组带来了电影放映机,到了晚上就在草原上放露天电影。
现在,卓玛和王洛宾已经很亲近了,两人甚至同坐在一匹白马上看电影。至于电影里放了什么,在这对年轻人心里,已经不再重要。
在过去的生活中,卓玛经常接触的多是五大三粗的藏族汉子,而金银滩更属于安多藏区,男人们更为慓悍粗犷。王洛宾这个浑身书卷气的青年适时地出现,会在卓玛的内心激起涟漪吗?
夜已深,人已静,王洛宾却怎么舍得入睡?
他眼睁睁看着卓玛不得不把帐篷的毡窗落下来,草原公主和情歌王子被分隔在两个世界里。
这注定又是一个牵肠挂肚的夜晚!
?? 伤 离 别 ??
甜蜜的时光总是短暂,只相处了三天,电影队要走了。王洛宾骑上骆驼,也要离开金银滩了。
离开的那天早上,卓玛赶来送行。
驼队已走出很远,卓玛仍站在那里向他挥手,直到看不到王洛宾的身影。人们常说,分别是为了相聚,但下一次相聚会是什么时候?
讲到这里,周广静女士劝我们在拍摄之余,多到草原上转转。
“尤其是在草原天晴的时候,夕阳西下的时候,你也走一走这个草原,你也看看越走越远的毡房,感受那种朝夕相处的三天,这么热情纯朴、这么吸引他的藏族姑娘,离他越来越远的那种情怀,我觉得他不仅仅是告别了藏族姑娘,更是告别了这一片祥和的土地,告别了这么美的一片草原,然后才让他迸发出创作的灵感。”
坐在返程的骆驼背上,王洛宾又猛然记起,为他清唱过一首哈萨克族民歌《羊群里躺着想念你的人》,那旖旎的旋律,与此时的心境是如此合拍。
王洛宾的感情世界被轻轻地推开了一扇窗户,他持续三个晚上猫在宾馆的房间里,伏案写作。就这样,世界音乐史上一首不朽的作品,诞生于西北大地上一个叫金银滩的地方!
?? 绝世之歌 ??
周广静说,王洛宾实际上是望着越走越远的毡房,以浪漫的幻想,写下了这首只有四个小节,音域不超过一个八度的世界名曲。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了她的毡房,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
她那粉红的笑脸,好像红太阳,她那活泼动人的眼睛,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
我愿抛弃了财产,跟她去放羊,每天看着那粉红的笑脸,和她美丽金边的衣裳。
我愿做一只小羊,跟在她身旁,我愿她每天拿着皮鞭,不断轻轻地打在我身上。
从表面上看,王洛宾是记述了一段感情历程。而内心深处,王洛宾歌唱的是一个充满人性、洋溢生命之情的西部,是一个洁净、清澈的西部。
也有很多人说,这是一首改编歌曲。
但音乐家们分析了《在那遥远的地方》和《羊群里躺着想念你的人》之后,发现无论是在调式、旋律结构,还是在乐句处理上,王洛宾都进行了重大改造。
他采用了中国民歌中罕见的欧洲七声音阶调式,也保留了哈萨克民歌的音色,再加入青海藏族民歌的风格,无论优美抒情的上下两个乐句,还是朴素简洁的比兴歌词,都是那么和谐流畅。
有专家说,从《在那遥远的地方》诞生之日起,它就不仅仅是一首藏族的歌曲了,也不仅仅是一首哈萨克的民歌了,它是融合了西部少数民族,甚至还有汉族因素的多种艺术因素的综合,总之,它达到了千锤百炼的境界。
“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曲的人,都会觉得这一定是块净土,一定是千里草原、点点毡房,羊群啊、牛群啊,一片世外桃源,蓝天白云。”
周广静女士一边说着,思绪仿佛又回到了半个多世纪以前。
“现在全世界各大音乐学院都把这首歌收入到音乐教材中,我相信不仅仅是因为它曲调上的这种悠扬,更重要的是歌词里面的这种意境。我们大家都会想,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怀,让这位西部歌王,愿意抛弃了财产来这儿放羊,又愿意做一只小羊,还让皮鞭轻轻地打在他的身上。”
?? 惊艳之舞 ??
第二年四月,王洛宾又从西宁来到了金银滩草原。
卓玛跑了很远的路程去接他。
在三角城附近的一条小溪旁边,王洛宾把《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歌唱给卓玛听。
这明明是一首专门为自己而写的歌啊!而眼前这个男人,在歌中强烈地暗示,自己已成了他心中的女神!
卓玛的眼睛湿润了,卓玛的心被搅乱了。
据说,在青海湖畔,卓玛再一次翩翩起舞。
她的舞姿风华绝代,与水天合成一色。仿佛是青海湖的精灵。
王洛宾是一代歌王,卓玛则是草原的舞神,歌者和舞者各自在最高的境界里对话。只是没想到是以这样的心情和这样的方式。
山无陵……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有人发出疑问:既然两情相悦,王洛宾为什么不直接把卓玛带走?
大家推测,对于爱情和未来的人生,两个人一定有过极痛苦的抉择;王洛宾似乎注定了是一个漂泊的浪子,而卓玛则毕竟属于这片草原。
我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想起了歌手蔡琴在某支歌里的一段独白:
“一段无法忘怀的背弃,一颗不断追寻的痴心,这一切,全看在一轮银色的月亮眼里。她这样看着世界上的故事,应该已经有几千、几万年了吧。”
此后,王洛宾的命运是坎坷的。他常常独自一个人流浪,四海漂泊,一生中竟蹲了19年的大牢,所以又被誉为“狱中歌王”。他的歌早已广为流传,他的生活却步步荆棘。
直到1992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王洛宾的专题片,这时人们才知道,《在那遥远的地方》、《达坂城的姑娘》、《掀起你的盖头来》、《半个月亮爬上来》、《阿拉木汗》……这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歌曲都是出自这位瘦削的老人之手,他是真正的大师!
王洛宾还是在联合国高唱民族歌曲的第一位中国人,他曾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第一位华人音乐家颁发的“东西方文化交流特别贡献奖”。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今世界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会有王洛宾的歌曲。
?? 卓玛 卓玛 ??
而金银滩草原美丽的女神卓玛呢?
在青海湖边的刚察县,我们几历周折找到了卓玛的儿孙。此时我们这才知道,原来卓玛姑娘早在五十多年前就去世了。
“1954年,我母亲得了一种病,当时也不知道是什么病,而且受医疗条件的限制,周围都是牧区,也没能到医院去,当时海晏县医院有个姓常的院长,我们把那个常院长请到家里来守了一个月,之后母亲还是去世了。”
卓玛的儿子尼玛多杰眼含泪花,语不成声:“常院长后来告诉我,母亲得的是肠梗阻。”
卓玛的孙子尕藏才让还拿出一张卓玛的照片,“这是1949年照的,当时我父亲的舅舅跟我奶奶一起到西宁照的这个相,然后把奶奶的部分单独裁出来了,这一年她才29岁。”
卓玛后来的婚姻生活非常局促——她仓促地结婚,又仓促地离婚、再婚。
1954年,32岁的萨耶卓玛急病不治,歌中的女神就这样离开了人世。
?? 谜 底??
1988年2月8日上午,青海文艺界的朋友们,在青海省歌舞团举行了欢迎王洛宾先生的迎春茶话会。随着悠扬的钢琴声,大家都向王洛宾先生请教这首歌曲背后发生过的故事。
在大家热烈而企盼的掌声中,王洛宾先生轻声而徐缓地说道:
“这是五十多年前的故事了,一直埋藏在心灵深处。30岁时不敢说,40岁时无处说,50岁时恐惧说,60岁时不想说,今天我已经70岁了,我可以无所顾虑地说了吧!在金银滩和卓玛姑娘拍电影、看电影的日子里,美丽聪明多情的姑娘感情非常投入,我被感动了,虽然语言不通,但爱恋之情是不需要语言的。
“卓玛姑娘是圣洁的,但我已经结婚了呀,不敢有任何非分之想。我只能把强烈的爱,深深地埋在心里。
“我一步一回头地走在回西宁的路上,哈萨克民歌的旋律在耳畔响起,金银滩卓玛姑娘美丽的形象在心中升腾,形象和旋律水乳交融,《在那遥远的地方》就这样诞生了。”
《在那遥远的地方》是王洛宾传唱最广的歌,也是华人歌曲在世界传唱最广者之一。
这首歌第一次被外国人公演是在1947年,由美国歌唱家保罗·罗伯逊在上海演出。1998年,在台北跨世纪之声音乐会上,美国爵士天后戴安娜·罗斯、世界三大男高音之卡雷拉斯、多明戈,都以此曲压轴。
这首歌也是王洛宾所有创作歌曲中艺术评价最高的,被赞为“艺术里的珍品,皇冠上的明珠”。
因为是王洛宾本人最珍视的歌,依照他的遗嘱,歌词被刻在了歌王身后的墓碑上,伴他安息。
(摘自《中国传奇.1》,华夏出版社出版,定价:4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