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11日 星期二

    用匠心托起特殊教育之梦

    作者:赖德胜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11日 12版)

      【观察者】

      我国有8500万残疾人,涉及数亿家庭人口,这是一个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的特殊群体。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中,“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这一笔十分重要。实践表明,教育是残疾人改变命运、融入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加强面向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精神、多重残疾以及其他有特殊需要青少年的特殊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强教必先强师。特殊教育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专业化教师队伍。令人振奋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特殊教育教师行列,并积极践行“教育家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出不平凡的教育篇章。

      我曾担任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多年,与残疾人多有接触。我既为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所感动,也深知他们做成一件事要比健全人付出更多的汗水和心血,他们的成长和发展,需要全社会更多关爱和支持。我看过一些特殊教育青年教师的先进事迹,在调研时也体会过他们工作之艰辛、付出之不易,强烈地感受到他们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充分展现出了新时代新青年应有的风采与担当,生动地诠释了教育的本质,呈现出由“四心”构成的工作状态。

      一是“爱心”。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好的教育成果。特殊教育需要特殊的爱:去理解不一样的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用心灌溉每一位学生的心田,坚守“人生的旅途,谁也不能掉队”的理念,坚信孩子们有美好的希望和未来。安徽省蚌埠市特殊教育中心教师丁海燕曾在日记里形象地表达出这种爱心:“都说花是芬芳的、果是珍贵的,我希望孩子们是这花、这果,而我愿做那片绿叶,用爱为孩子们撑起一片绿荫,让他们绚丽绽放……”

      二是“耐心”。特殊教育的对象是一群特殊的学生,与健全学生相比,他们的学习存在着更多障碍。此外,特殊学生在生活中也面临着诸多困难,有时不能完全自理和自控。因此,特殊教育教师不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崇高使命,还承担了特殊学生日常养育和康复的重任,需要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有时还需要送教上门。陕西省商洛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党红妮基于自己的工作认为“耐心是特教教师的立德之本”。正如她所言,没有耐心的特殊教育,难以帮助特殊学生走出困境、成长进步。

      三是“恒心”。对于普通学校的教师来说,一个引以为傲的事情是“桃李满天下”。而特殊教育的特殊之处在于,学生往往“走”得慢,因此,老师必须放慢自己的脚步,才能拉紧孩子们的手。江苏省如皋市特殊教育学校顾佳云老师工作了17年,她的学生只有17个,第一届九年一贯制的8名学生已经毕业,第二届9名学生八年级在读。特殊教育,是一项慢工出细活的事业,无恒心者是难以坚持的。

      四是“匠心”。特殊教育是运用特殊的方法、设备和措施对特殊的对象进行的教育。做好特殊教育,除了需要爱心和付出,还需要有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特教领域正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复合型”教师,他们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同时立足实际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孩子制定“一人一案”,推动康教结合、医教结合、家校共育,有的还发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对特殊教育的助推作用,体现出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用匠心成就特教之梦。

      当前,正是推动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青年人加入其中必将大有作为,给特殊儿童以美好未来,给特殊儿童家庭以美好希望,在成就别人的同时成就自己,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希望相关主管部门鼓励支持有关学校招收培养更多的特殊教育师资力量,扩大特殊教育师资供给规模。也希望全社会更加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事业,创造更多更好的条件,支持和吸引优秀青年在特殊教育中热心从教、精心从教、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作者:赖德胜,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主任)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