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10日 星期一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自觉

    作者:杨增岽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10日 08版)

      【光明学术笔谈】

      文明的形成发展与文化创造都是人类实践的产物。作为积极的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实践创造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标示着人类自觉和主体精神的整体风貌。历史地看,任何一种文明,都是某一国家、地域和民族基于历史条件和自然环境乃至自身实际的自觉行动的产物。这种自觉绝非出于先天的本能,而是有着鲜明的社会历史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深刻提出了“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使命”本身就是集体性理性认知的结果,是普遍共识;“文化使命”本身就是文化自觉。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肩负的重大使命,更是当下和未来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必然发展方向,因此必须秉持高度的文化自觉。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文化自觉的关系来看,文化自觉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必然要求和前提条件,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又是中国共产党人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必然结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中国共产党是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党,党的百年奋斗凝结着我国文化奋进的历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工作,提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一系列重大论断。针对繁荣和发展什么样的文化这一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针对如何推动文化繁荣发展这一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等一系列方法论意义上的重大论断。总的来看,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观包含了多重维度: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旨归、紧密关联民族复兴的现实性、物质和精神繁荣的双重维度、“三个面向”的明确开放向度等。新时代以来,我们党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吸收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面的宝贵经验和科学方法的基础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使命应运而生。因此,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机结合体,实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文化观与文明观的整理跃升。这一跃升在理论层面有着深厚的基础和清晰的发展脉络,因此必然是中国共产党人理论自觉和文化自觉的重要表征,深刻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观。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有着强烈文化自觉的民族,对自身处境和前途命运的关切一方面令中华民族意识到记录历史的极端重要性,另一方面令中华民族意识到民族文化传承的核心历史使命。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绵延至今不曾中断、具有突出的连续性,正是因为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历史长河中始终保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孕育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民族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双重本质。因此,采取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论对待和改造传统文明、创造新文明成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开启了新时代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新篇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为新的文化生命体,既是灿烂古老文明在当代的延续,又是中华文明在文明形态上的整体跃升。我们应在传承五千多年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之上,建设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现代文明形态、造就新的文化生命体。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定义为无产阶级解放的终极目标。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为面向未来的文明新形态必然能促进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实现。这说明,一方面,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下的全体中华儿女的文化创造;另一方面,从实践角度看,只有将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度文化自觉转化为全体中华儿女的文化自觉,成为全民族的共同意识、共同目标和共同行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使命才能完成。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的主体包括文化创造的主体始终在人民。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文艺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等承担了文化创造的主要任务,必须提高分辨力、领悟力和创造力,摒弃文化激进主义、复古主义、虚无主义等错误观点,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将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为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在党的领导下全民参与的历史过程,只有充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激发全社会文化自觉、树立人民文化主体意识,才能真正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保持蓬勃生机和旺盛生命力。

      新时代新征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大使命任务。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应当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秉持坚定的文化自信和高度的文化自觉,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作者:杨增岽,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