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讲述】
我是土生土长的团山人。因地理位置偏远,很长一段时间,整个镇子只有一条县级公路,百姓出行很不方便。特别是一到赶场日或是节假日,堵车非常严重。
近年来,为了助推发展,相关部门打出一系列组合拳,其中就包括修路、开发产业园、建污水处理厂和自来水公司等。经过层层筛选,最终由我们来承建相关项目,包括如圭大道建设、团山镇中小企业创业园(原团山打火机工业园)开发建设和团山新农村建设。
5年时间,我们把道路修好了。今年元旦,如圭大道正式通车,极大缓解了团山镇的交通压力。团山镇是有名的打火机产业镇,可企业布局分散,配套企业更是分布在各个村子,没有畅通的道路作为毛细血管,企业发展总是血脉不畅。加上遍布的丘陵相较于平原地区开发难度更大。好在,路通了,一切困难也都迎刃而解了。微循环畅通了,主动脉越来越有劲,有发展前景的企业纷纷进园区建厂,不仅解决了很多人的就业问题,还带动产业发展,让团山充满活力。
有了路就有了好前景。现在,越来越多的团山人都回来了。他们在家门口园区企业里上班,还能照顾老人和小孩,家里农活也不耽误。眼前这和美的景象,不就是我们建设者所期盼的嘛。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张胜、王建宏、张文攀、李慧、尚杰、胡晓军、李玉兰、王洋、龙军、禹爱华、宋喜群、王冰雅、王斯敏 本报通讯员 薛斌、赵宇峰、张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