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1年02月05日 星期五

    接母亲过冬

    作者:陈庆立 《光明日报》( 2021年02月05日 15版)

        国庆节过后,北方很快就冷了起来。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提前安排好工作,能不参加的活动都推了,一边收拾房间,一边去家政公司请保姆,做好迎接母亲的准备——多年来渐渐成了习惯,乐此不疲。

        自从18年前父亲过世,母亲就跟着我妹妹住在山东梁山的乡下,但到了冬天,她会逆候鸟而行,北上过冬。如果晚接几天,她就会带着期待的语气在电话里问我:“什么时候来接我?”冬去春来,天气暖和起来,她又嚷着返回乡下,如此年复一年。

        当年我在北京找媳妇,最担心的就是不接纳母亲,没想到婆媳关系特别和谐。久而久之,母亲和我们这个三口小家融合得越发紧密,一起去旅游、见朋友、看展览。只要适合她去的地方,我们就会带上母亲。后来,她熟识了我的很多朋友,这些朋友慢慢地也成了她的朋友,大家都亲切地称呼她“奶奶”。

        母亲的牙掉光了,我们一起外出吃饭时,我会带把餐用的剪刀,把饭菜夹到碗里剪碎。北京前门有家东来顺火锅店,涮肉比较细嫩,我试过不用嚼也能吞咽,就常用轮椅推着她去吃。近几年,在家里做饭,炖和煮的食物越来越多,炒菜也总是炒得软烂,目的是益于母亲消化和吸收。

        山东人爱吃面食,所以在我们家,吃饺子、煮面条成为常态。母亲最爱看我包饺子。每年大年三十晚上,全家人围坐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我就开始切菜、调馅、和面、擀皮、包饺子。母亲看一眼电视,再看一眼我,跟我们有说有笑。虽然她听力不好,但总是很乐意分享她从电视画面中“悟”出的情节,于是我们一家人听着戏里戏外两个版本的故事,不时被逗得哈哈大笑。待看节目困倦了,我会端上煮好的饺子,尽管母亲吃不了几个,但我心里是那么甜蜜,全家团圆,这正是年的味道。

        随着时光推移,母亲年纪越来越大,来北京先是单手拄拐,后是双手拄拐,再后来是坐着轮椅来。近两年上床下床、上车下车,包括坐轮椅,都需要我们抱了,行动越来越不便。有时我在隔壁房间与朋友喝茶聊天,她听到动静后会慢慢挪动着走过来,同我们一块儿喝。再后来,我干脆把茶桌设在她的房间,来了亲戚朋友就和她一起品茶。母亲很是兴奋,有时还端起茶杯微笑着跟人碰杯。

        这两年,母亲突然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新的预期,每当有人问她年龄多大了,她便会伸出一个手指头说:“100啦!快100啦!”有时来了客人,她也会主动提起这个话题:“你知道我多大了吗?我快100啦!我都100岁啦!”说话时她的眼睛很亮,充满自信。

        为了让母亲起居方便,我们把她睡的床、坐的椅子、用的马桶,都调整成40厘米高。她自己会用双手支撑着身体左右移动,上下床,坐椅子,坐马桶。这几年,接她来北京,东西总是能塞满一车,不但要带着平时睡的床、轮椅、坐便椅、沐浴凳,还有换季的被褥、衣服、日常用品。我也会提前给她打扫好房间,腾空衣柜,做好各种准备,年复一年,好不热闹。慢慢地,我适应了这种生活节奏,每年开着商务车,迎一次送一次。五百公里的路不算短,开上七八个小时是常事,然而母亲总是兴致很高,车行一路,我们聊一路。

        这个冬天,我又一次早早地将母亲接到了北京,共同迎接又一个春天的来临。

        (作者:陈庆立)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