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必也正名乎——2024岁末读书浮记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12月25日   13 版)

        ■曹明伦(翻译家,四川大学教授)

        年初收到朋友惠赠的译作《文学名著的翻译、改写与调控》([美]安德烈·勒菲弗尔著,商务印书馆2023年12月),我不禁感叹“终于正名了”。我感叹的“正名”是就书名而言,因为这本书的英文原作名为Translation, 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而将近二十年来,中国读者只看到这本书的另一个中文书名:《翻译、改写以及对文学名声的制控》(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有读者在“豆瓣读书”上对此书吐槽说:“句子好绕啊,很多地方没懂。”其实“没懂”很可能就与这个中文书名有关,因为单是这书名中的“对文学名声的制控”就令人费解。可事实上,《文学名著的翻译、改写与调控》不仅是本很有价值的书,而且也是本不难读懂的书。该书作者以广阔的学术视野将翻译活动置于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加以研究,发现翻译活动及其结果始终都受不同时代意识形态和诗学理念等因素的影响。例如,若不加以适当改写或其他方式的特殊处理,古希腊喜剧诗人阿里斯托芬的《吕西丝特拉忒》(以雅典与斯巴达的战争为背景,讲述女性通过“性罢工”迫使男人停止战争的故事)中的某些原始戏剧表演形式(包括裸体和“粗俗”台词)就很难被现代文明社会的观众和读者接受(第四章);又如,若不加以删改甚至大刀阔斧的“肢解”(mutilation),德国剧作家毕希纳反映法国大革命的《丹东之死》就不可能于1837年在柏林出版(第十二章)。总之,这本书对当今翻译活动和文化传播颇有启发作用,它可以让我们加深这样的意识:要让翻译作品真正被译文读者读懂并接受,从而使文化传播和交流更富有成效,译者就应该尽可能地采用译入语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和易于理解的语言,换句话说就是要尽量让译文语言“言顺”。我们都懂“名不正则言不顺”(《论语·子路》)的道理,反过来说,言之不顺又往往是因为名之不正(如上述第二个书名中的“对文学名声的制控”),故“必也正名乎!”

        说到译作书名之正名,有本书特别值得一说,这就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长篇小说To Have and Have Not(1937)。这部小说,不少中国读者读到的中译本是《有钱人和没钱人》([美] 海明威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19年8月)。对于这个中译本的书名,有读者在“豆瓣读书”上直言:“抓眼球了却更倾向为标题党,毕竟本书只是关于一个没钱人的故事。”这位读者还真没说错,To Have and Have Not写的就是基韦斯特岛上一个闯海渔民为了使自己和家人免于受穷挨饿,想方设法去挣钱获利,甚至不惜铤而走险,最后命丧大海,一无所获的故事(穿插于小说中的那些过场人物也都一个个欲有所获而最终一无所获)。不过读者说《有钱人和没钱人》这个中译本书名是为了“抓眼球”也欠客观,有失公允,因为要替这部小说的中文书名“正名”,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不然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卷》、中文版《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3卷)和诸多大学教科书中就不会出现《有的和没有的》《有产与无产》《贫与富》《富有与贫穷》《有与无》等五花八门的书名了。要为这部小说的中文书名“正名”,首先就不能忘了海明威善用metaphoric titles(隐喻式书名或篇名),其长篇小说书名大多有出处,都蕴涵非常深刻的寓意。例如The Sun Also Rises(《太阳照样升起》)这个书名引自《圣经·旧约·传道书》第1章第5节,For Whom the Bell Tolls(《丧钟为谁而鸣》)这个书名引自约翰·多恩的《突变引起的祈祷》一文第17节,A Farewell to Arms(《永别了,武器》)这个书名直接套用16世纪英国诗人乔治·皮尔一首诗的诗名,而Across the River and into the Trees(《过河入林》)这个书名则化用自托马斯·杰克逊将军临终前说的一句话。同样,To Have and Have Not这个书名与《太阳照样升起》这个书名一脉相承,都出自《圣经·旧约·传道书》第1章,只不过后者是直接引用第5节中传道者的话“The sun also ariseth”,而前者则是在回答第3节中传道者的提问:“What profit hath a man of all his labour which he taketh under the sun?”问:“阳光下劳作一生的人获得什么利呢?”答:“获而一无所获。”显而易见,较之上文罗列的五花八门的书名,将To Have and Have Not这个书名译为《获而一无所获》可谓名正而言顺,因此更能概括小说的内容,暗示作品的主旨,同时也算没辜负作者选用这个隐喻式书名的一番苦心。有幸的是,现在中国读者已能读到这部小说的另一个中译本:《获而一无所获》([美] 海明威著,商务印书馆2023年12月)。

        译作名之“必也正名乎”者,尚有《海明威短篇小说全集》([美] 海明威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19年8月)中的《大双心河》(Big Two-Hearted River),因为这个中文篇名不仅令中国读者感到疑惑,还让研究美国文学的中国学者伤透了脑筋。小说中描写的双心河是一条很小的河,为什么要称其“大”呢? 于是有人想当然地认为:要么有条与之相对应的“小双心河”,要么“实际上没有这么一条河……是海明威虚构的河名”。可实际上,Two Hearted Riv⁃er是一条真真切切存在的小河,只是因为太小而未被一般地名词典收入,未被一般地图标示。但小说一开篇就告诉读者,这条河流经锡尼镇(Seney)以北不远处,而一般地名词典都收有Seney这个地名,根据《美国地名译名手册》(中国地名委员会编,商务印书馆1985年8月)提供的密歇根州上半岛那个Seney镇的地理坐标(85°56'W46°20'N),再展开一幅稍微大点的美国密歇根州上半岛地图,我们就可以在该岛东北部卢斯县北部看到一条标有“No. Br.Two Hearted R.”(双心河北支流)字样的蓝色曲线,而据密歇根州自然资源部渔业局1973年制定、2002年修订的一份长达37页、图文并茂的《双心河生态河计划》(Two Hearted River Natural River Plan)介绍,我们可知双心河是一条由五条支流汇成的小河,其主流(即北支流)长约56公里(35英里),而这就是海明威在小说中描写的那条双心河。至于小说篇名中Two-Hearted River前面那个Big,细心的译者应该想到英语单词big除了谓“大”之外,还有“宽宏,大度”的意思,而敏感的译者还可能从Big Two-Heart⁃ed River这个篇名想到big-hearted(仁慈的,慷慨的,宽宏的)这个英文单词,从而体味到作者借字造词(或曰借词造名)的精妙构思,以小喻大的深邃含义。综合这些因素,我认为把Big Two-Hearted River这篇小说的篇名翻译成《荡荡双心河》是更好的选择。这样一可解译文读者之惑,二也更符合从文学角度研究Big Two-Hearted River这篇小说的学者们的看法,因为这些学者一般都认为,海明威笔下的这条河是大自然的象征,主人公尼克战后重返双心河就是重返大自然,重返故乡山水坦荡的怀抱。所以,将Big Two-Hearted River这个篇名翻译成《荡荡双心河》可谓名正,言顺,理成。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