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中国文人的放诞:徐渭与李白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11月20日   03 版)

        ■肖鹰

        “学而优则仕。”在古代传统中,中国文人读书的共同人生目标,就是通过科举应试之道,求取功名——入仕,而且不断攀升。科举考试的主题是儒学,欲金榜题名,必须在孔孟之道上下足功夫,而且不可有忤逆之思。这就是“儒缚”。但文人之为文人,却又任性自然,不拘礼法,即要有所谓“放诞”姿态和风格示人。因此,传统中国文人常常在文与行、此时与彼时表现出对立、分裂的姿态和人格。具体看,文人各有遭遇和姿态,但笼统观之,可以发现传统中国文人在其人生历程上,大致表现出前半生追求“儒缚”之途,后半生则以“放诞”为尚。徐渭与李白人生际遇殊异,但两人的人生轨迹实可以共同划入从“儒缚”到“放诞”的轨道中。

        徐渭生于一个小官僚家庭,为其父之妾生(庶出),生百日父亡,为嫡母抚养,生母被逐;未成年嫡母亡,为同父异母长兄抚养。因家贫,徐渭20岁中秀才后入赘潘家,26岁妻子潘氏病亡。后纳一妾胡氏,“劣”,不出一年休弃;再入赘王氏,“劣甚”,不出一年休弃。庶出、入赘,对于一个生活于传统社会的男性是沉重的身份压力。徐渭“少抱奇志”,路线图就是要通过科举改变人生。20岁第二次秀才落第,徐渭向主考官写三千言长信乞求复试,在力陈其非凡才志之后,暗示如果不获准复试,将“负石投渊,入坑自焚”。(《上提学副使张公书》)

        然而,不仅少年生活使他的心理畸形,而且科场持续失败将他的人格完全扭曲。徐渭以过人文才被胡宗宪纳为代笔的机要秘书(“掌书记”),因替胡代写《初进白牝鹿表》《再进白鹿表》敬献嘉靖帝,“上大嘉许”,胡宗宪对之“宠礼独甚”。从现有文献看,正是在胡幕的五六年间,徐秀才的“矫节自好,无所顾请”的放诞姿态才得以显示出来。1565年胡宗宪以“妄撰圣旨”罪再度被逮,自杀狱中,徐渭因惧祸及己而发狂病。他先是多次自我戕害,“九死辄九生”;后又因嫉妒击杀妻子张氏。徐渭自称“一涉义所否,干耻诟,介秽廉,虽断头不可夺”。以其行径,无疑是令人喷饭的自我伪饰。

        1573年,坐牢七年获释的徐渭不仅进入一身贫病的半百之年,而且被革去生员学籍——这就是从制度上彻底断绝了徐秀才再投考举人的念头。52岁出狱后的晚年徐渭,不再存“儒缚”之望,自认为是“闲抛闲掷”的野葡萄,“益一意于颓放”。后世袁宏道雨夜在陶望龄阁楼上翻阅到徐渭晚年所撰《四声猿》,惊奇莫名,高叹“予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袁氏所惊奇的徐渭,就是这个“益一意于颓放”的晚年徐渭。

        科举八试不第、病狂杀妻,徐渭的人生在中国文人的生命轨迹上是极端之例。但以放诞论,诗仙李白是45岁杀妻前的秀才徐渭不可同日而语的。徐秀才“矫节自好,无所顾请”,不过是在浙江巡抚的幕下做姿态。李青莲却是在天子宫中醉呼大太监高力士脱靴子。这就是李翰林不知天高地厚地打资深文艺分子玄宗皇帝的龙脸了。然而,如果查一查李白的进宫路径,就会发现,这位被称赞为中国第一豪放诗人的诗仙李太白,从15岁开始至41岁入宫前,倾心致力于追求体制内进步之道的攻略——求入仕的干谒之路。

        701年,诗仙李白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青莲乡。因为家庭出身,揣着满腹诗才的少年李白不能走科举入仕的常规道路。716年,15岁的李青莲腰上挂着他在河滩边用铁杵磨成的多情剑客无情剑,开始浪游四方,探寻另类入仕之途,于15年之后的三十而立之年来到大唐帝都长安。他摸着鱼过河,舍筏登岸之前搞清楚了玉真公主在当朝宫中的话语权。李青莲十年如一日,专在玉真公主礼佛往来的马路边上打中国式高尔夫球(马球),不期而遇地与玄宗胞妹在水穷处共看云起时。742年,在玉真公主和朝中诗哥贺知章交口称赞下,41岁的诗仙李白终于被资深文艺分子玄宗招入宫中。翰林李白奉诏进献急就章《清平调词》三首,极尽艳华辞藻颂扬圣宠杨贵妃绝世之美,“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因得杨氏之喜,“上自是顾李翰林尤异于(他)学士”(《全唐诗》题注)。如胡巡抚优待徐秀才,玄宗帝也待李诗人以特别恩宠。

        作为资深文艺分子,玄宗皇帝对于文人放诞是有一定程度的欣赏力的——相信他一定熟读《世说新语》,并且欣赏“任诞篇”。但李诗仙没有把握好在天子面前放诞的分寸,把中国文人最擅长的佯狂演成了玄宗帝眼中的真狂。“脱靴门”事发,干了不过一年随侍奉诗翰林的诗人李白被“赐金放还”。显然,仅得一年供奉生涯,李翰林还没有在宫中把巷道摸熟,更没有机会培养成如许多老臣拿捏适度的“厌栈”姿态,就被放还了。42岁正当大展鲲鹏志的壮年——“伟哉鹏乎,此之乐也”。所以,被放还的李诗人心中是不服的。正因为不服,愤懑填胸,前翰林李白从长江上游跑到长江下游,若干个来回中,把本来准备终生奉献给玄宗帝和圣宠杨贵妃女士的诗才投放给两岸河山。诗仙李白的《行路难》《将进酒》等千古名篇都是“被放还”后的心灵产物。

        755年,安禄山事起,玄宗逃蜀,在长江边乱石滩抒发郁闷之气的诗仙李白觉得有了重拾翰林帽子的机会,投奔准备自主赓续李唐大位的永王李璘。永王擅自东巡事败被杀,诗仙李白在浔阳入狱,判长流夜郞。经历一年多的流放长途后,遇李唐新帝肃宗大赦。获赦的59岁李太白顺长江激流而下,吟出了“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天鹅绝唱。暮年李白的最后时光是在长江中下游度过的。762年,中国第一豪放诗人李白在穷困寂寞中死去,享年61岁。他的死法,后世有多种猜测。比较公认的死法是说他酒醉而亡。我很相信李白是在沉醉中死去的,死于何时何地无关紧要。清晰时的李白,总有重拾翰林帽的心事,则难以真正放诞起来。

        因为一只靴子被逐,盖世诗仙死于无名之地,暮年李白一定痛恨那只靴子。但那只被太监高力士嫩白的老手揣抹过的李白靴子,却是千古诗人李白的真正造就者。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