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薇
《养生药膳实用图典》是一部介绍闽南地区特色药膳的彩色图谱。该书指导人们科学运用“药食同源”“食养食治”之原理,就地取材,将膳食与药治有机结合,融入日常生活饮食中,通俗易懂,实用性强。
“药”和“膳”字,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与金文中;而“药膳”这个词,最早在《后汉书·列女传》中有“母亲调药膳思情笃密”,以及《宋史·张观传》中有“蚤起奉药膳”等记载。这些记载证明,“药膳”出现在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一份药膳,不仅有鲜明的中医特色,还有丰富的食品特性,强调色、香、味、形,并注重营养价值。它是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不断探索、积累下的食疗保健经验之结晶,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祖先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
本书上篇为药膳基础知识,系统梳理了药膳的基础理论、分类、特点、应用原则,以及使用注意事项等,告诉你生病“不吃药”的“智慧”。药膳是由药物、食物和调料三部分组成。选取添加的药材,特别注重药物性味的选择,通过与食物的搭配及精细的烹调,制成的药膳美味可口,故具“良药可口,服食方便”的特性。施膳治病,是以食物的四气、五味、归经、阴阳属性等与人体的生理密切相关的理论和经验作为指导,针对病人的证候,根据“五味相调,性味相连”的原则,以及“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的法则,应用相关的食物和药膳治疗调养病人,以达到治病康复的目的。药膳还有些禁忌,主要是药物配伍的禁忌,如传统中药配伍中的“十八反”“十九畏”;某些特殊状态时的禁忌,如妊娠禁忌等;再有就是忌口,特指在应用某些药或药膳时不宜进食某些药食,如高血压禁辛辣,糖尿病忌高糖饮食,体质易过敏者当忌鱼、虾等。由于“良药可口,服食方便”的药膳烹调方式主要以炖、煮、煨、蒸为主,最后以“汤”的形式呈现,一般无不适气味的中药,可与食物一起烹制,若药物较多或有明显不适气味,可用纱布将之包好,再与食物一起烹制,便于服食时将药渣除去。领悟了这些,可以尝试选择适合自己的“药膳”,量小服食,持之以恒,保健身体。
本书下篇是药膳图解,收录常见疾病药膳近200例,烹饪方式皆按闽南地区习用的制作方式,独具闽南特色。如“五指毛桃炖鸡汤”是闽南人的一道家常便饭,五指毛桃又被称为“南芪”,它既有类似黄芪补肺益气的功效,又适合南方人偏“湿”的体质,可健脾利湿、行气活络,使补而不腻,配上红枣的健脾补血、鸡肉的滋补气血,此药膳可增强肌体抵抗力,适合产后或术后需要调养或平时容易疲倦乏力的人群使用,但不宜感冒期间食用。一些药膳以粥、茶饮的形式出现,十分契合闽南人的生活习惯。如适用于眩晕之肝肾阴虚证的“菠菜皮蛋粥”,清热除湿、和中泄浊的“芹菜薏仁粥”,清胃泻热、养阴润肺的“粳米石膏粥”等;再如将桑叶、杭白菊、山楂、金银花制成的“桑菊银楂茶”,具有清热平肝、降压降脂的功效,非常适合长时间用眼后出现的眼睛红肿、干涩疼痛等的手机族,以及血压偏高、血脂高、伴有头晕、头痛、面红目赤等症状的人群;还有将芡实、茯苓、莲子、山药、生姜、粳米等配制成的“四神粥”,可以健脾祛湿、补肾益精的功效,是一款闽南人老少皆宜的“药粥”。这些将膳食与药治、习俗巧妙结合,既便于就地取材,又能寓食于治,寓食于防,寓食于养,一举多得,食出健康。
读此书,让我怀念童年在闽南生活的点滴:春季一碗枸杞叶猪肝汤,补血养肝又明目;夏日一碗四果汤,清凉解暑;秋季煲一锅虎尾轮炖乌鸡,补虚润燥强身体;冬季药膳猪蹄汤,美容养颜,延年益寿;一年四季皆可呷茶配话。在闽南,万物皆可药膳,便是闽南药膳独具“烟火味”的缘由。炊烟袅袅,“膳意”浓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