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晋接将“安徽二师”校址迁至休宁县万安镇新棠邨后,曾在万安还古书院旧址捡拾得“斯文正脉”古匾,悬于“二师”礼堂。学校礼堂因此被称为“斯文正脉”堂,今为休宁中学校史馆。
还古书院是徽州古代著名书院,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在休宁知县祝世禄、邑人进士邵庶共同倡议下创建。还古书院在创立之初,宗王阳明,曾为阳明心学讲会中心,后于清康熙年间改祀朱子,与歙县紫阳书院同为程朱理学讲会中心,咸丰五年(1855年)毁于太平天国兵燹。
“斯文正脉”古匾左右两额均书有文字。右额:“诚斋施□题,后学吴侯书。”左额:“右额为还古书院遗物,今因院圮,移悬校中,以保古迹。胡晋接识。”
匾额因年代久远,“诚斋施”后一字漫漶不清以至消弭。诚斋施□何许人也? 明清之际休宁学者施璜,字虹玉,号诚斋,理学名家,弃举业,绝意仕进,多次主持歙县紫阳书院、休宁还古书院会讲讲席,辑刊《紫阳书院志》《还古书院志》。由此判断,题名此匾之人当是施璜无疑。《清史稿·列传·卷二百六十七》记载施璜行述:
施璜,字虹玉,休宁人。少应试,见乡先生讲学紫阳,瞿然曰:“学者当如是矣!”遂弃举业,发愤躬行。日以存何念、接何人、行何事、读何书、吐何语五者自勘。教学者九容以养其外,九思以养其内,九德以要其成,学者称诚斋先生。已而游梁谿,事高世泰。将归,与世泰期某年月日当赴讲。及期,世泰设榻以待,或曰:“千里之期,能必信乎?”世泰曰:“施生笃行君子也。如不信,吾不复交天下士矣。”言未既,璜果挈弟子至。著有《思诚录》《小学近思录发明》。
施璜在清代学者江藩所著《国朝宋学渊源记》中亦有小传。[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附国朝经师经义目录、国朝宋学渊源记)》,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171-172页。]有清一代学界,汉学宋学之争纷竞,身为宋学中人的施璜主持紫阳书院、还古书院会讲,在某种意义上亦是对徽州先哲程朱夫子的文脉承继。胡晋接校长捡拾施璜所题还古书院“斯文正脉”古匾,悬于“二师”礼堂,亦宣示“二师”与还古书院的文脉渊源。
胡晋接于1927年荣休返乡,晚年为《安徽通志》撰写《舆地志》和《艺文志》的部分内容,并被推举为《绩溪县志》总纂,1934年3月病逝。1928年,安徽省立三中并入“安徽省立第二师范学校”,中学、师范合设,易名为“安徽省立第二中学”。1934年秋,易名为“安徽省立徽州中学”。历经岁月变迁,学校现名为安徽省休宁中学。
1935年,为纪念创校校长胡晋接先生功绩,徽州中学校长李辛白[李辛白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曾任北京大学庶务主任、出版部主任等职务。]在学校亥山之巅筑六角亭,以胡晋接所号“梅轩”名之为“梅轩亭”。梅轩亭镌石许承尧所书“梅轩”,亭之正面两柱悬有李辛白撰写纪念胡晋接校长楹联“悲天悯人阐扬大道,明经治事作育英才”。亭内以青石刻以碑文,系婺源查国珍篆额、黟县胡元吉撰文、绩溪程宗鲁书丹。梅轩亭1958年毁于雷雨。
1992年休宁中学八十校庆之际,由1946、1948年两届校友发起捐资,于假山与荷花池畔依原式仿建。复建梅轩亭。亭额“梅轩亭”由黄澍先生手书,李辛白先生原联:“悲天悯人阐扬大道;明经治事作育英才”,由胡云先生书写。亭内南侧梁上有鲍幼文(光豹)1939年农历九月十五日胡晋接校长七十冥寿所作《水调歌头》词一首:
中秋才过了,明月又重圆。先生何止七十,遗爱直千年。晴暖棠邨风日,簇簇门墙桃李,高处有梅轩。梅作百花长,桃李各欣然。
潭潭屋,供书史,拥原田。舞雩亭畔,风月收拾入佳篇。临事一丝不苟,亦复一尘不染,肝胆照人寒。人去弦歌永,天地作秋妍。
1992年重建梅轩亭时,胡晋接嫡孙胡其伟曾撰文《重建梅轩亭记》,亦由黄澍先生书丹,勒石树碑于亭畔。艺术史家汪世清曾求学、任教于此,与学校感情甚笃。2002年10月26日,汪世清回乡参加休宁中学九十周年校庆,其间见证胡晋接塑像揭幕。汪世清为胡晋接塑像题词,并以《胡公颂》之名传世。
胡公颂
共和肇兴,岁逢壬子;校建同年,历经三世。
擘画宏图,胡公伊始。缅想遗规,厥功最伟。
址选新棠,松萝北倚,南绕横江,山妍水美。
手辟蒿莱,黉宫突起,斋舍命名,先贤仰止。
江戴高风,三胡相继;科学昌明,愈嘉崇实。
彼圃栽培,耕耘是恃;化雨滋生,满园桃李。
正道沧桑,日新月异;放眼今朝,前程万里。
二字箴言,难忘“诚毅”,伟哉胡公,永芳青史。
2023年5月,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于徽州举办纪念汪世清先生逝世二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会议筹备期间,诚邀浙大艺术与考古学院院长、书法家白谦慎书丹汪世清《胡公颂》一文,并勒石树碑于汪世清母校休宁中学。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徽州竹雕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洪建华先生选用上等黟县青石材,双钩勒石《胡公颂》作为纪念碑碑阳。碑总高200.5厘米,底座石:正面宽90厘米,高50.5厘米,侧面厚41.5厘米。碑文石:正面宽76.5厘米,高150厘米,侧面厚10厘米。碑文落款参照清华大学王国维纪念碑样式:汪世清撰文 白谦慎书丹 吴子桐拟式 洪建华勒石。笔者创作碑阴文字,并请胡晋接嫡孙、汪世清弟子胡其伟校友书丹。5月22日,《胡公颂》碑于休宁中学梅轩亭揭幕落成。
从还古书院到“安徽二师”,从胡晋接到李辛白,从“斯文正脉”匾到梅轩亭;从1935年梅轩亭初立于亥山之巅,到1992年复建梅轩亭于荷花池畔,进而到癸卯孟夏时节汪世清撰文、白谦慎书丹之《胡公颂》勒石树碑于梅轩亭。这些建筑空间既是“凝固的音乐”,又是“流动的历史”,昭示着胡晋接先生与其同仁所开创的徽州师范教育的“纪念碑性”。
(本文摘自《师范教育的黄山钟鸣》,发表时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