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富
线装书局出版的《松漠华章:辽朝社会史专题研究》一书,恰似一部穿越时空的史诗,缓缓铺陈开辽朝社会的斑斓画卷。此书不仅是对过往研究历程的一次深刻回顾与精心雕琢,更是对未来辽史研究趋势的睿智前瞻与深刻思考。在本书中,作者孙国军教授、李月新教授和张敏博士以细腻的笔触,将辽朝社会文化的多样面貌一一呈现,仿佛引领读者穿越那个多元文化交织共融的时代;同时他们也以敏锐的学术洞察力深入挖掘辽朝捺钵文化与礼制文化的精髓,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既神秘又充满活力的历史背影。
赤峰这片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土地,不仅是契丹文明的发源地与核心区域,更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无尽的宝贵资源。赤峰学院依托这一独特的地缘优势,在契丹史及辽代研究领域深耕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学术成果,成为该领域的学术重镇,本书作者们便是这一学术殿堂中的突出代表。他们以深厚的学术积淀和不懈的探索精神,为揭示契丹文明与辽代社会的全貌做出了卓越贡献。
描述松漠这一契丹文明的摇篮与回溯辽朝社会发展史是本书最先展开的内容。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松漠之地以其独有的韵味,镌刻了辽朝辉煌千年的华彩篇章。“松漠”二字,不仅是一个地理符号,更是深深烙印在契丹人与奚人生活轨迹上的精神图腾。这一区域大致对应于今日科尔沁沙地的壮阔疆域。在这片由“松林翠影”与“草原瀚海”交织而成的广袤舞台上,自古以来便是北方游牧民族繁衍生息、兴衰更替的摇篮。从远古的匈奴、东胡,到乌桓、鲜卑,直至契丹的崛起,无数民族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深刻足迹,共同编织着北国大地的历史传奇。
根据古籍所载及现代研究,今赤峰市的松山区、喀喇沁旗、宁城县,以及河北围场至滦河上游一带,均可视为松漠地域西缘的所在。而阴山的东端与燕山山脉,则勾勒出松漠南缘的壮丽轮廓。这些纵横交错的山脉,不仅是游牧与农耕文明的天然分界线,更是历史上南北政权对峙的军事要冲。更为值得一提的是,在本书的研究视野里,松漠地区不仅是中国历史版图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更在世界地理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作者看来,它恰好位于草原丝绸之路的东端,是东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桥梁。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滋养下,“契丹”这一民族于公元四世纪在中原声名鹊起。“阴山七骑”的英勇、“赤娘子”的飒爽、“青牛白马”的传说以及“奇异三主”的掌故等,共同编织出契丹民族起源的神秘篇章。使得这支活跃于广袤松漠草原上的族群,披上了一袭迷人的历史面纱,成为我们探寻历史、研究文化的重要对象。
梳理契丹之崛起,研讨辽朝社会文化是本书另一重要构成。北朝时期,契丹与库莫奚并肩而立于松漠草原,犹如两颗璀璨的明珠,令东北诸部族仰慕不已。他们不仅与中原政权频繁交往,更以优质的马匹与珍稀的文皮闻名天下。步入唐朝,契丹部落联盟逐渐稳固,其势力范围遍布潢水之南、黄龙之北的广阔地域,成为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在贞观盛世时,契丹首领摩会率部归心大唐,唐太宗以鼓纛相赠,正式将契丹纳入大唐帝国的怀抱,此举不仅彰显了唐朝的包容与开放,也为契丹与中原的深度融合开启了新篇章。
辽朝这座屹立于北方草原的王朝,承上启下,连接着隋唐五代的辉煌与金元时代的兴起。其制度文化的建设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与文化内涵,成为构建这一格局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辽政权的努力不仅改变了中国北方的社会面貌,更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最终确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探索契丹文化的深植与揭示辽朝制度创新是本书的重要内容之一。神册元年,耶律阿保机于龙化州庄严宣告,将可汗之尊荣升格为皇帝,这一历史性的举动,标志着辽朝在北方草原上辉煌的序幕正式拉开。阿保机效仿中原礼仪制度,建立皇都,册立太子,他与群臣智慧碰撞,最终确立了“尊孔崇儒”作为国家思想的基石。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彰显出辽朝统治者对中原文化的敬仰与吸纳,也为其后来的文化融合与制度创新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向。广泛吸纳中原文化精髓,将儒家思想融入国家治理的每一个角落,同时尊崇佛教、道教,这种独特的文化融合景象丰富了辽朝的文化内涵,也为其后来的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四时捺钵的游牧传统与五京并立的都城格局交相辉映,展现了辽朝在继承本民族传统的同时,对中原文化的深度吸纳与精妙转化;因俗而治的政策与官分南北的制度安排,既尊重族群差异,又促进政治统一,为辽朝的长期稳定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在法律领域,“向汉律看齐”的举措更是将中原的法治精神融入草原的辽阔天地;而“与汉仪杂就之”的礼仪制度,则将中原的礼仪之邦风范与草原的豪迈气概融合,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文化景观;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辽政权对儒学教育的不遗余力推广以及科举制度的实施,激发了辽朝社会对儒家文化的向往,这种文化氛围的营造极大地提升了辽朝的文化底蕴,也为其后来的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文化动力。
在礼制文化研究方面,本书更是取得了显著的突破。从“辽朝礼典编修钩沉”到“契丹柴册礼的仪式构建与精神旨趣”,作者不仅揭秘了辽朝如何吸收借鉴中原礼制并融入自身特色,创造出独具特色的礼典体系,还通过对柴册礼的详尽剖析,揭示了这一仪式背后深厚的宗教、政治寓意及其对契丹民族精神世界的塑造作用;此外,本书还对辽朝捺钵文化进行了专题研究。通过史料的细致检讨与图像资料的巧妙运用,揭示出捺钵文化的独特价值及其在辽代政治、经济、文化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农牧政治文化交融背景下其独特地位的研究;附录篇章中从《契丹小字研究》到《契丹小字再研究》收录了关于契丹文研究的珍贵资料,这些收录和整理不仅展现了一代学人对契丹文研究的卓越贡献与不懈追求,也为后来者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源和研究范式。
深度解析与纵横捭阖的从容阐述是本书突出的学术特征。“郁郁松漠千年辽朝,华夷同风共谱华章”这一开篇之语,便以壮阔的笔触勾勒出辽朝的历史轮廓,凸显了其作为多民族融合典范的独特地位。书中不仅展现了辽朝时期“华夷一家”的和谐图景,更通过多元文化的交融,深入剖析了草原交通网络下的社会文化变迁,以及契丹与赤峰地区历史文化的紧密相连。综上所述,《松漠华章:辽朝社会史专题研究》不仅是对辽朝社会史的一次全面而深入的探索,更是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次深情礼敬与传承。它以丰富的实证材料、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剖析,为我们呈现了一个辉煌而沧桑的辽代,也为我们理解古代北方社会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视角。
(作者为内蒙古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