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10月23日 星期三

    何谓“隐机而坐”?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10月23日   15 版)

        ■杨立杰

        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荅焉似丧其耦。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 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

        这是《庄子·齐物论》开篇一段话。其中的“隐机而坐”,从郭注成疏开始,似乎并无异议,就是“倚着小几而坐”。成玄英说:“隐,凭也。”司马彪说:“隐,于靳反,凭也。机,音纪,李本作几。”

        但王景琳、徐匋《庄子的世界》,对“隐机而坐”提出了不同意见,大意是:“隐”即“靠”,“几”即“几案”。古人跪坐,就是将臀部压在脚后跟上,这样的姿势无论前倾还是后靠,都不容易,因此不是靠着几案,而应以“蔽”释“隐”,即“坐在小几案上,身体和宽大的衣服遮蔽了小几案”。

        这里,涉及古人坐姿和几的形制、功用问题。

        先说坐。以臀部支撑上体,坐姿取决于坐具,席地而坐与坐在椅子上当然不同,盘腿、曲腿或伸腿坐于席,垂两足或架二郎坐于椅,都由坐具决定。但对于中国人来说,坐姿还与礼制有关。《礼记·曲礼》中对于坐有很多规定,譬如“坐如尸”(要像祭祀时装扮成受祭者那样端坐)、“坐必安”(坐一定要安稳)等等。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是“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即是此意。

        《礼记》成书于汉,那时主要是席地而坐(印象中高脚椅、凳的广泛使用大概是宋以后的事),《曲礼》所说也显然是“稠人广坐”至少是有其他人在场的坐。《词源》“坐”:“古人席地而坐,双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脚后跟上。”自己试了一下,这种“坐”委实不舒服。礼嘛,可不管你舒服不舒服,它是身份的象征,所谓“礼不下庶人”,对于“君子”,失礼即“丢份儿”,只有放浪的阮籍才敢说“礼岂为我辈设”。如今这种跪坐之礼只被老邻居日本人坚守着,倒正应了那句“礼失求诸野”。

        从人体力学的角度,席地而坐并一定要跪坐,“一屁股坐在地上”是更自然的。其实,古人并不排斥屁股着地的坐,《曲礼》只是说“坐毋箕”(即箕踞,屁股着地,两腿分开向前直伸,以手据膝,其状如箕)。至于其他坐法,如盘腿坐(佛家有“趺坐”,当然与一般的盘腿坐有所不同)、抱膝坐(《三国志·诸葛亮传》说他躬耕陇亩时“每晨夕从容,常抱膝长啸”),并不在禁止之列,只有大伸两腿的箕踞才是傲慢不敬的。《庄子·至乐》篇里说,庄子妻死了,惠施来吊丧,见他正“箕踞鼓盆而歌”,惠子认为他不近人情。“箕踞”又叫“夷”,《论语·宪问》篇,孔子进来时原壤正“夷”在那里,孔子骂他“幼而不逊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不仅骂的很重,而且还动了手:“以杖叩其胫。”

        但是,无论是跪坐还是盘腿坐,都是不舒服的,因腿部弯曲,不利于血液流通,且上身重量完全加之于腿,也很难持久。这就要用到“几”了。

        《辞源》“几”:“小桌子,古代设于座侧,以便凭倚……后称小桌子为几,大桌子为案。”“小桌子”未必确当,“设于座侧,以便凭倚”倒真得“几”之妙谛。

        扬之水《诗歌名物百例》,对古人的诸多物件,真是做到了“有图有真相”。“隐几”条说:“隐几,又称作凭几,或单名曰几,曰机。它是席坐时代的重要家具,可用来缓解久坐的疲劳……隐与凭,皆指动作,即依倚之意。”从所附图片来看,几多为木制,一条巴掌宽的直形或月牙形木条,下有两足或三足,高度大致与沙发扶手相仿,有的像小板凳,有的像“罗圈椅”的椅背。书中还有两幅古画,各有一人“隐机而坐”,一人席地一人坐榻,几皆置于身侧,一人盘腿,以一肘倚几;一人一腿盘、一腿曲而垂,也以一肘倚几。几除用于坐,也可用于卧,《孟子·公孙丑上》有“孟子隐机而卧”,应是把几当做小枕头了。

        几“是席坐时代的重要家具”,愚以为这种倚几的“席坐”主要还是屁股着地的坐,是比较私人或随意的坐,而非正式、庄重的跪坐。当然跪坐也不是无法“凭几”,自己拿条小板凳试了一下,跪坐斜身以肘倚之,总还要轻松一些,而用后背去靠则无异于上刑。《百例》写到:“上古时代,几之设与不设,倚与不倚,是礼仪制度中的内容。”在朝堂或会议等正式场合,都要“正襟危坐”而不会东倒西歪,“赐几杖”是对元老重臣的优容之礼。《曲礼》说大夫若七十岁了还未被允许退休,则必赐之几杖。《史记·吴王濞列传》,汉文帝就曾“赐吴王几、杖”,当然那倒不是因为他老,而主要是因为他狠,文帝以此笼络之而已。

        综上,南郭子綦的“隐机而坐”,大概率是像上述画中二人的坐法,因为他是在自己家里,只有他的学生颜成子游立侍于前,自然可以坐得比较放松了。也只有这种坐姿,才更方便他“仰天而嘘”,身体松颓而又似灵魂出窍(丧其耦),这才使他看上去形如槁木、心如死灰。当然,这些还得去看《庄子的世界》,那里有大段精妙的解说。

        读古书,还是要尽量还原到古人的生活中去,许多字词器物,不能想当然地以后来的意思、样式去理解。古代“几”的形制、用途与今天的茶几差异很大,“几”不能随便说成“几案”,这一点廉萍为《百例》所作的序言里提到了。“案”最初也不是桌子,而是一种托盘,用于盛放食物、文件等。在庄子时代,无论“几”还是“案”,南郭子綦都是不会坐在上面的。设若把“案”想成了“大桌子”,除非梁鸿的夫人是项羽再世,有举鼎之力,否则怎么可能“举案齐眉”呢?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