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09月18日 星期三

    汉乐府及其笺注之集大成

    郭润佳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09月18日   16 版)

        《全汉乐府汇注集解》(全二册),廖群辑校汇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24年3月第一版,198.00元

        山东大学文学院廖群教授从事先秦两汉文学与文献研究数十年,成果丰硕。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全汉乐府汇注集解》,作为2023年全国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项目的研究成果,是廖群教授在汉乐府研究领域的又一部力作。全书上下两册,洋洋70万字,对全汉乐府及其笺注、评点、论析进行全面汇集和整理。正文包括集解、歌诗原文、校勘、集注和集评,在集解、集注、集评之后根据需要列出作者按语作为补充注解。该书亮点颇多,特别值得指出的是以下三点:

        一、汇集全面,结构严谨

        正如序言中所言,本书“力求达到的目标和力争有所建树的是在‘全’字上和‘汇集’上”。“全”是针对收录的乐府诗而言,要对今见两汉乐府歌诗进行全面的收集、辑录与校正。对于“乐府诗”,本书以是否配乐演唱为取舍,区别于汉诗、楚歌和谣谚,断代则起于秦汉之争,终于曹魏之前,不包括建安文学;所包括的汉乐府歌诗主要分为郊庙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六类,以首见著作为底本,这些著作包括班固《汉书》、南朝梁沈约《宋书》等史书,南朝梁萧统《文选》、南朝陈徐陵《玉台新咏》、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等文集、歌诗集,隋杜台卿《玉烛宝典》、隋虞世南《北堂书钞》、唐欧阳询《艺文类聚》、北宋李昉《太平御览》等类书,共十四部古籍。“汇集”则是针对历代注解、评点、论析汉代乐府歌诗的著述文字,形成集解、集注、集评。汇集的解题、注释、评点、论析著作既包括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汉书》、南朝梁沈约《宋书》、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等名著,也包括清代专门笺注乐府诗的著述,比如陈本礼《汉乐府三歌笺注》、王先谦《汉铙歌释文笺正》、朱嘉徵《乐府广序》、朱乾《乐府正义》等,还有明清时期的古诗选本注本,如明唐汝谔《古诗解》、清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清沈德潜《古诗源》等,共三十五部古籍。

        在力求达到“全”与“汇集”的基础上,本书在篇题下歌诗原文前列集解,其后列歌诗原文并以括弧形式列出所出原著篇卷类目,以及其后用以校勘的收录著作及篇卷,其后列校勘,而后分别依次编排集注、集评,并根据需要分别在集解、集注、集评后附以作者按语。集注以首说为本,后说以出现先后为序列出,与前说同而无新意者略而不录;集评亦以年代先后为序一一列出;最后还附录了收录、注解者情况及其所引著作等。以上结构排布,条理有序,重点明晰,体现出学术的规范性、严谨性。

        二、按语详实,引用精到

        在本书集解、集注、集评部分,作者不仅罗列各家之说,且于需要之处往往添加详细的按语,尤其是有异说之处,不仅引用、标注其所据古籍中的原始文献,也援引古籍中前人的其他相关注解以补充说明,可谓旁征博引、具体翔实,亦便于读者参阅。如在《薤露》篇下,作者在罗列诸家认为《薤露》为丧歌或挽歌的解题之下,另加按语引用黄节、闻一多对于《薤露》篇来源的论述:黄节据宋玉《对楚王问》提到《阳阿》《薤露》,认为此歌来源于战国楚地,闻一多则认为《世说新语》注及崔豹等人谓《薤露》《蒿里》出田横门人之说不确切,指出《薤露》《蒿里》本东齐土风,传世已久,只不过后来齐人思田横而附会为田横门人之作。闻氏引用多种材料予以辨析,其中包括《庄子》原文与司马彪注、《春秋左氏传》原文与杜预注及《史记》注等等。按语如此具体详细,就不仅于文献来源进行了拓展,亦于前人观点打开视角,颇具匠心,一举多得。

        此外,按语所补充引用的前人之说皆颇具学术价值,从中可见前人往往使用文献考据学方法,通过引用字书、古注及古籍用例等,在分析主题、字义、句义等各方面对诗歌作出充分辨析。这种对前人之说的选择,可谓引用精到,便于后人学习前人在学术研究方面的精髓之处。如对《白头吟》“如五马噉萁,川上高士嬉”两句的注解,朱乾注“疑齕之讹”,余冠英注“音力,嚼燥物声”,作者按语补充了黄节的笺注,其中不仅引用了《集韵》以释“萁”之字义,又引用了《庄子·马蹄》“齕草饮水,喜则交颈相靡”与《秋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典故,指出诗歌中此两句“两用《庄子》,言马与马尚相知,人与鱼亦且相知也”,具体而清晰地阐释了诗句之义。

        乐府诗是配乐演唱的歌诗,属于入乐表演性质的文学作品,作者在选引前人之说时亦颇注意说明与此相关的问题。如属于汉代相和歌辞的《艳歌何尝行》,作者在集解部分的按语引用余冠英的观点,即“念与”以下十句在音乐上自成节段,不算正曲,是乐府歌诗照例在正曲之后的“趋”。又如《艳歌行》,在集解部分的按语亦引余冠英云“艳”是音乐名词,是正曲之前的一段,“艳歌”并不一定即有关于男女夫妇之辞。汉代相和歌辞作为厅堂配乐演唱的歌诗作品,辨明其表演形式如“艳”“趋”“乱”等环节,对研究歌辞本身在传播过程中呈现的状态具有很大意义,对于音乐文学领域的研究者来说亦有极大的参考价值与启发性。

        三、见解深刻,颇具启发

        在总结前人见解的基础上,按语中也时而有作者本人对诗歌所涉问题的分析,其深刻性与启发性体现出深厚的学术功力。本书在此方面的一大贡献是琴曲歌辞部分,作者论证了包括《神人畅》《思亲操》《南风歌》《襄陵操》等作品在内的三十余首乐府歌诗为汉代人所代拟的琴歌,即汉代人托名上古至战国时人所作的琴曲歌辞,对于其他琴曲歌辞作品具体的流传时间与文本来源亦作了详细说明。作者在辨析前人之说的基础上,将诗歌文本内容与古籍记载相对照,对琴曲歌辞的创作时间进行了深入的考据,解决了汉代乐府歌诗中具体包括哪些琴曲歌辞的问题,论证严谨,见解深刻。如论证《箕山操》非许由所作,参考朱长文、冯惟讷之观点以外,另举出许由洗耳等事乃出于汉之后演绎及歌辞中似用《史记》典故等,确证了《箕山操》为入汉后始作,令人信服。

        此外,在其他类型的汉代乐府歌诗部分,按语中亦有作者本人的思考。如《陇西行》集解部分,作者引用余冠英与逯钦立关于此诗前后文义不甚连贯,可能为不同段落拼凑成一篇观点后指出,本曲前八句亦可能为艳辞,与正曲主旨的关联在若有若无之间。

        总之,在本书之前,尚无一部集中收录汉代乐府且全面汇注的著作。《全汉乐府汇注集解》致力于全汉乐府及其笺注、评点、论析的全面汇集和整理,填补了这一空白。本书汇集之全、功夫之深,可谓集汉乐府及其前代注解之大成。本书能使读者对全汉乐府诗歌获得更为丰富的认识,也便于研究者进行查阅参考,具有较大的学术价值与创新意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