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让“自主培训”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角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07月17日   18 版)

        ■刘祥

        所有的成长,都是外力与内力共同作用的成果。培训,其原初价值就在于借助培训者这个外力,给予被培训者正向的激励或刺激,激活其内在的自主成长欲望,助推其积攒能量、追逐美好、超越常态,最终实现自我突破。

        遗憾的是,为数众多的培训并不能满足上述价值诉求。撇开培训组织形式以及培训内容等因素不看,单从被培训者内在需求这一点而言,就至少存在这样一些问题:一部分被培训者只是迫于行政压力而不得不参加集体性培训活动,情感中伴随着本能性的抵触;另一部分被培训者为了完成继续教育课时而报名参加某个培训活动,只追求“人在曹营”的外在效果;还有一部分被培训者基于跟风、追“星”、结识朋友、顺带旅游等因素而主动报名参加在异地举办的公费性培训,以培训充当打开私愿之门的钥匙;也有一部分被培训者在工作中遇到了困惑却苦于无高人指导,主动参与特定主题的培训或者研修,希望从培训者处收获一招致胜的“武功秘笈”,为未来的工作开辟坦途;亦有少量的被培训者为了印证自身的某种教育科研主张而参加培训,当培训者持有的观点与自身观点相同或相近时便心生欢喜,当培训者持有的观点与自身主张不一致时便以挑剔甚至拒绝的心态对待之……

        当然不能奢求一场培训同时满足所有人的心理期待,但当培训成为一种不得不参与的集体性活动时,这份“最好的福利”还是不应该“拒之于千里之外”,而是要如同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中所说的那样,先“占有”,再“挑选”,“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毕竟,绝大多数的培训者在受邀担任某次活动的主讲人之后,总是要尽其所能地准备讲座内容,将自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倾囊而授。如果一场两个小时的培训中有二十分钟的内容让我们耳目为之一新,便是一份难得的收获。更何况有些讲座中能够给予我们的启迪还远远超过二十分钟。

        也许有人会说,既然无法保证每一场培训都能给予被培训者足够充分的有价信息,那么何必浪费时间和精力去“猜”这个“盲盒”,不如拿起书本认认真真阅读两个小时,或许收获会更大。持有此种观点的人,倘若果真能够将别人被动参与各种培训活动的时间用到专业阅读之上,必然也会将其他的闲暇时间用于专业阅读。这样的人,便进入了主动性的“自我培训”状态,懂得随时随地为自己“充电”。

        现实的教育情境中,愿意并能够随时随地开展“专业阅读”的人总是少而又少。至于随时随地地开展专业反思、专业写作、专业研讨的人,更属于凤毛麟角。绝大多数的教育工作者日复一日地重复着相对固化的教学任务,极易被日常琐屑事务遮蔽眺望远方的慧眼与慧心,陷入无限忙碌却始终原地踏步的成长困境。此类型的教师,亟需借助“培训”唤醒其成长欲望,激活其成长内驱力。而这“培训”,又以外部培训为辅,自主培训为主。

        事实上,教师的持久性发展,永远建立在自愿、自知、自律、自悟、自得的五级台阶之上。当一位教师开始感受到自身越来越忙碌之时,便需警惕前方的陷阱或障碍。此时需要确立的,就是自主成长的愿望;需要付之以行动的,就是自主培训的行为。一名教师,只有心中对成长持有一份绵长的渴望,才可能形成同样绵长的行动。

        教师的专业发展的愿望,无所谓崇高与渺小。做一名苏霍姆林斯基那样的专家型教师属于一种愿望,通过专业发展收获各种骨干称号和荣誉表彰,最终有资格申报特级教师,也属于一种愿望。后一种愿望并不比前一种愿望低俗,因为其最终带来的都是向上发展的动力,都能够在成就教师的同时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

        要想让愿望成为现实,需要先审视此愿望是否切实可行。“自知”强调的,就是成长定位的合理性。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用到教师的专业成长之上,便是既要了解自身的素养、能力、价值取向、生存环境,又要知晓达成愿望的各种主客观需求。定位失当,则事倍而功半,甚至一事无成。

        “自律”是专业发展中最根本的素养。自律不是三分钟热度,不是错失机会之后的自虐,而是一种持之以恒的行动。教师“自我培训”最不可或缺的元素,便是“自律”。长于自律的教师,只要目标正确、行动适宜,一定能够成长为卓越教师。

        “自律”不属于“纯天然产品”。绝大多数的自律,来自“他律”的长期影响。仍然以培训这个话题为例,当一名教师不断地从各种培训中收获启迪,不断丰富自身的认知积淀之后,此种成长经验就会转换为一种自律,促使自身不断参加各种培训,进而形成自我培训的意识,生成自我培训的行为。

        “自悟”属于“自律”的升级版,一切的学习最终需要借助于“妙悟”而习得。教师自我培训的过程,正是自我觉悟、自我收获的过程。此过程中的“悟”,极少体现为佛家所言的“顿悟”和“大彻大悟”,更多表现为碎片化的、非体系的认知收获。“自悟”与“自律”相结合,碎片越积越多,最终也就成了整体。

        “自得”便是此种归纳提纯之后的“整体”。“自得”得到的,是超越现实庸常之后的理想与情怀的光芒,是教育者在其职业身份之上应有的理性与人性的善与美,是成长为卓越教师必须具备的才、情、趣。真正的“自得”,指向对教育教学规律的省察与践行,指向对学生成长诉求的开启与筑基,指向对自身发展愿望的落实与修正。

        此五个过程,构成了教师自主化发展的根基。所谓的教师“自主培训”,就是要在平凡甚至乏味的日常事务中建构并不断强化这五个过程,在一次又一次的“循环”中,促使职业生命一步又一步朝向辉煌灿烂处迈进。此种“循环”绝不是从头开始,而是每一次的“自愿”,均以前一次的“自得”为起点。一次循环,便完成一次职业生命的升华。

        如果您是职场新人,您的第一个职业愿望是什么,通过第一轮的攀爬,想要收获什么样的“自得”?如果您是骨干教师,您又该确立一个什么样的职业愿望,形成什么样的自知、自律、自悟与自得,最终达成什么样的成长诉求? 如果您已经在一定范围内功成名就,您又该如何确立一个新的生命起点,借助于何种形式的自我培训,助推您在朝向教育的明亮前方的道路上更加稳健、更加持久地行走? 我想,不管愿望如何、结果如何,任何一名教师的专业发展,都必须远离惰性、战胜倦怠,让“自主培训”充当成长的主角。

        教师的“自主培训”方式众多,除了自主阅读、自主反思、自主实践、自主写作,还有自主寻找并构建专业发展共同体、自主屏蔽生存环境中的各种不良因素等等。主动参与某些外部培训活动,也是“自主培训”的方式之一。在我认识的诸多学者型名师中,就有若干位才俊每年暑假都自费参与一些“教育行走”或者“线下共读共研”活动。正是借助于此类主动参与的培训,这批名师得以不断拓宽眼界,不断接受良性激励,最终也就不断收获超常规的发展。

        还有一种形式的专业发展,非“自主培训”无法实现,这便是持久性的专题研究。比如,我用二十年的时间不断践行“三度语文”的教学主张,又有谁会跟踪我的研究,给予我二十年不间断地培训与指导呢? 这就需要研究者自身始终锁定一个主题开展专业实践、专业反思、专业阅读、专业写作,同时创造条件组建专业研究共同体。此类型的“自主培训”,基于自愿,成于自律、自悟和自得,更离不开研究过程中的自我质疑、自我否定、自主重构。至于用作“自主培训”的内容,则既有学界的最新教育教学理论,也有研究者自身的探索,还有同行们发表的论文或网文,以及外部世界对教育教学的持续变化着的各种诉求。“自主培训”犹如一张巨大的过滤网,从海量的外部信息中捕捉并过滤各类资源,最终选择其中最有价值的一小部分,置入自身的“实验室”中,一点点分析,一步步探究,最终融会贯通之。

        很多教育者对一句话深以为然:“你永远唤不醒一个装睡的人。”我以为,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悖论。装睡的本质就是醒,又如何说是“唤不醒”呢? 之所以会出现“装睡”且“唤不醒”的症状,根源在于“唤”,在于“唤醒”之后要求他做些什么。从这一点而言,教师的自主培训,就是让每一位教师都从被动培训的“装睡”状态中走出,进入睁大双眼寻找、敞开心扉吸收的“悦纳”境界,这才是一个主角应该拥有的角色姿态。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