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从这部小说中,可以读到生态、时代、成长、文化、童心、诗意、理想等多重意蕴。

    《童年树》:荒原中的童年

    崔昕平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07月17日   16 版)

        保冬妮

        《童年树》,保冬妮著,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24年2月第一版,28.00元

        保冬妮是一位多年行走于自然山水、感受万物生命的儿童文学作家。丰富的生活感悟推动了保冬妮多样的儿童文学创作,新近创作的现实主义题材儿童小说《童年树》,可以说调动了保冬妮全部的创作储备。从这部小说中,可以读到生态、时代、成长、文化、童心、诗意、理想等多重意蕴。

        《童年树》是一个跨度长达60年、四代人的故事,是一个群体故事,也是一个生态故事,更是一个感奋人心、照亮理想的人生故事。故事的背景资料源于现实,是127位热血青年投身塞罕坝将荒原沙漠变为绿色林海的人间奇迹。这样一个有体量、有分量、有价值的题材,如何以儿童文学的形式去表现,保冬妮显然做了很用心的处理。

        作品没有选择以一个儿童形象为主线、以固定的视角展开60年的群体叙事,而是采取了多机位、多视角的叙事穿插。作品以一个时间轴上居于“当下”的序曲《森林的孩子》展开,镜头聚焦于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儿童歌舞剧《童年树》的彩排现场,黎林导演与小演员秦朵陷入创作困境时,秦朵想起了塞罕坝的姥姥萧小琳,于是,剧团和鸟类学家梁教授组成一只寻找艺术之源的小队,向塞罕坝进发。而后,作品以小琳——秦朵的姥姥的视角展开上篇《小琳》,回到作为“林二代”的小琳和“林一代”——她的父辈们的激情年代,回溯艰难的造林历程与艰苦的生活条件。接着,以《插曲 去塞罕坝游学》再次回到当下,形成鲜明的今昔对比。再而后,以大柱——同样是“林二代”的孩童视角展开下篇《大柱》,与小琳的视角形成有效呼应。最后,以《尾声 树的歌,树的舞》收束,四代塞罕坝人在剧场相聚,共同观礼塞罕坝精神在当代舞台上的高光再现。

        这样的架构有效凝聚了这个大跨度的群体故事,大量真实的、感人的素材,转化为作家笔下生动的细节。但作品并不正面描写艰苦或讴歌奉献,而是以诗意的文字,落笔于浓郁的亲情,串起美好的日常生活描写。但每笔细节中,都是艰苦。

        从林场到承德的小琳,在姥姥家吃到第一口白面肉馅饺子时,被“香”哭了,那是坝上常年单调饮食中“做梦也不会梦见的美味”;洗澡,也是缺水的坝上不敢想象的“高级享受”。坝上的外地人们,回家的路非常凶险,高寒结冰的盘山路,甚至曾夺去孩子的生命……太多的艰苦,都在故事的细节里被呈现了出来。但作家的书写之意并不在此。这些艰苦,实际地存在于塞罕坝“林一代”“林二代”的生活中,但丝毫不曾占据他们的精神世界。在他们的精神世界里,榜样是写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奥斯特洛夫斯基,是女拖拉机手,是乡村教师……艰苦的猫冬日子里,因为打到一只野兔,有了一锅肉,便聚起一屋子的人,欢乐地合唱《勘探队员之歌》;以人工之力抗击毛毛虫天灾后,坝上开起了音乐会,全场数百人情不自禁地大合唱……他们以热情似火的干劲与无惧艰苦的斗志,顽强地克服着种种生活甚至生存困难。

        他们身上所具有的魔力,才是作家所着力凸显的——这是一群昂扬的、乐观的、深怀理想主义情怀、甘于奉献的人,是将个人理想融入集体理想中的、闪闪发光的人。作品有一段关于理想的描述,通过爸爸的口讲给孩子们:“它是一团篝火,可以把浑身冰凉的人烘烤得心中暖洋洋;它也是天上的北斗星,让你在一片黑暗中找到方向;它也可以是大海上的一座灯塔,看到它心里就踏实,就知道有人为你点着灯,就有信心和力量去战胜一切困难,朝着目的地前进。”这段话,把小琳、妹妹松果儿和妈妈都“烤暖”了,也烤暖了读者的心。正是这样一群满怀理想主义精神的塞罕坝人,在荒漠上种下童年树,与天斗,与地斗,与自然灾害斗,最终收获了全世界最大的人工林——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

        这是人类创造的奇迹,是人类精神创造的奇迹。承载着这样精神的《童年树》,那些在《童年树》中唱响的歌,是属于那个时代的旋律,更应该是属于每个时代、每个为理想奋斗的人的精神旋律。

        上下篇之间,作家对几代人之间关系的描写也很巧妙,不是和盘托出,而是一点点揭示。梁教授竟是曾经的大柱;黎林导演原来是祥林叔叔的女儿,曾与小琳做过短暂的同桌。小琳、大柱、青松、乌日娜阿妈、宝玉叔叔等人物的故事,都在变化的时间线与视角间穿插。直到尾声,“林一代”到“林四代”都齐聚《童年树》歌舞剧演出现场时,我们发现,原来围绕在这序曲到终章的每一个人,都与塞罕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都始终心系塞罕坝。塞罕坝的建设成就,属于数百名为理想奋斗的“林一代”,也属于与童年树共同成长的“林二代”“林三代”“林四代”。保冬妮在后记中提炼了三个词概括他们——“自在、自强、自信”地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茁壮成长。

        保冬妮对理想的书写,富有诗意与激情;对亲情的书写,温暖细腻,承载着童年记忆;对自然的书写,更是作品中的亮点。丰富的动植物知识,是保冬妮多年行走自然间的储备呈现,生动童趣而富有新鲜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