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莹
寺庙游一直是国人旅游的热门,游的是寺庙,感受的却是其承载的文化。与玉石文化最后成为中国的特有文化一样,汉传佛教也是宗教中国化的典型。福州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了汉传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重要场域,其佛教文化不仅历史悠久,更因地处东南,展现出独有的淖激深长之态。
《东南佛国》一书,副书名为“福州寺院文化概览”,本书集知识性与文学性、学术性与普及性于一体,是福建省社会科学普及出版资助项目。作者林啸重点从文化传承和传播角度关注福州寺院文化,系统介绍鼓山涌泉寺、怡山西禅寺等福州寺院的历史沿革、文物古迹、高僧大德、对外交流等情况,旁及民间传说、诗词歌赋,展示福州丰富的佛教文化遗产,揭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全书内容严谨,涉及佛教的专有名词时,在文后设“小百科”条加以补充解说,所引诗词歌赋,也有细致的注解,在不影响正文行文节奏的同时,进一步“答疑解惑”,真正做到普及。而其行文圆转流利,兼顾文雅,展示出对其法其律其僧的熟悉,也展示了对其典籍的浸润所得。
汉传佛教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哲学观念、伦理道德、慈善公益、文学艺术等领域取得的成就,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于今仍有旺盛的生命力和特殊的积极作用。本书以寺院文化为切入点,展示福州寺院内的历史文化遗产,助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佛教寺塔是研究我国建筑的宝贵实物,许多佛教建筑已成为各地突出的风景标志。崇圣寺的难提塔,涌泉寺的陶瓷千佛塔,万佛寺中西合璧风格的寺院,福州“三山两塔”中的白塔、乌塔,都是伟大的文化遗产。郁郁葱葱之中掩映着红墙青瓦、宝殿琼阁,精巧的佛教建筑在我国传统建筑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寺院中保存的佛门法器、名人书画、脱胎漆器、木雕、玉雕、陶瓷等文物,揭示了僧人之间、僧俗之间的密切交往,涌泉寺的千僧锅、开元寺的铁佛更是让人惊叹古人的智慧。跟随本书,能认识在时空变迁中仍然鲜活的文化遗产,感受佛教文化对精神世界的丰富。
此外,教义研究与宗派的繁兴、译籍著述的出现联系密切,经论的讲、录、注、述蔚然成风促进了佛教教理、教义研究水平的提高。在书中我们可以领略早期刊刻的大藏经之一——开元寺参与刊版的《毗卢藏》,以及被弘一法师誉为“庋藏佛典古版之宝窟”的涌泉寺雕版藏经。
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给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留下了深刻影响。本书通过走进福州寺院,借文化遗产感受佛教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沃土中的融合发展,挖掘其深刻的文化内涵。
福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发祥地和重要起点,在文化传播上有着独特的地域优势。福州寺院的不断发展和佛门巨匠的涌现,都使福州佛教文化的影响更为深远。福州佛教与东亚、东南亚、南亚之佛教,交流密切、法谊深厚;与台湾地区佛教更是法乳一脉,同根同源。在当代,佛教交流是各地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对推动两岸融合发展、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意义重大。
通过法缘关系和廨院传统,福州寺院以宗教交往作为窗口,成为积极开展交流活动的平台。如台湾台北凌云禅寺、台南开元寺、高雄超峰寺等皆属鼓山涌泉寺法脉,形成日常修行、宗门禅风等各方面的基本框架结构;怡山西禅寺的廨院有新加坡莲山双林寺、马来西亚槟城双庆寺等,至今仍与西禅寺保持密切联系。福州各寺院通过法缘串起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血脉情缘,促进彼此之间的文化交流。如今,万佛寺每年都会组织多样化的两岸交流活动,加强闽台两岸以宗教为纽带的良好互动;开元寺创办国际文教中心,积极推动多种佛教语言的研究和交流,为在海外弘法提供基础。
此外,福州佛教的影响不仅限于佛教文化的交流,还涉及底蕴更深、涵盖更广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三百多年前,黄檗山万福寺隐元禅师东渡日本,开创日本黄檗宗、创建万福寺,不仅将禅风思想、法式仪轨、丛林制度等带去日本,还关涉到佛教以外的思想、饮食、绘画、音乐、医学等方面,几乎全方位地渗透进了江户时代的日本社会生活,并完成了与日本本土文化的融合与新变,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次极大规模的对外传播。
福州佛教的发展丰富了佛教文化的内涵,并在文明交流互鉴中进一步增强了佛教文化的生命力。本书带领读者穿越时光,领略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国际影响力的福州佛教文化,感受历史与信仰的交织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