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不掠人之美的美德

    ——藏书与著述随笔之二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06月26日   08 版)

        ■王建辉

        我曾写过一篇《前人抄袭说》,说到学术史上的一些抄袭的掌故。其实,学术史的主要方面,还是以不掠人之美为美的。

        据熊十力自言,他的《新唯识论》的思想,曾得益于马一浮。是书绪言特加以说明:“境论文字,前半成于北都,后半则养疴杭州西湖时所作。十年病废,执笔时少,息虑时多,断断续续,成兹境论,故文字精粗,颇有不一致者。自来湖上,时与友人绍兴马一浮商榷疑义。明心章多有资助云。明心上谈意识转化处,尤多采纳一浮意思云。”

        孙冶方20世纪50年代研究并提出价值规律时曾与顾准一起磋商过。王元化在1989年写的一篇文章中说,他是在看了顾准兄弟新写的回忆录之后才知道这件事的。张劲夫为此写了一篇《关于顾准的重要史实》,说孙冶方在20世纪50年代发表关于价值的文章时,在后记中即已说明:“还在今年初夏,吴绛枫(即顾准)同志提出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问题,来同我研究,并且把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的那一段关于价值决定的引证指给我看。”张还说,孙在逝世前还当面叮嘱有关人,今后整理文集时,一定要把后记附上,不能遗漏。张还说孙尚清、吴敬琏两位可以作证。张说,冶方在著作的科学态度这样一件事上也反映出他的高尚风格,是令人敬佩的。

        老辈学者为了避免掠人之美之嫌,凡知道自己文章中内容有与人相同之处,便一定将其删除。清代大学者王念孙《读书杂志·史记序》言,他订正《史记》的讹脱,与钱大昕、梁玉绳说或同或异,因此在付刊时“凡所说与钱梁同者一从刊削”。近人杨树达亦复如此。周一良曾写过一篇《说宛》,据敦煌唐人卷子等以及日本古写本,考查唐小说《游仙窟》和日僧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用为动词的“宛”字,指出实由唐人俗写“充”字演化而来,解决了中日学者一直不曾弄清楚的“宛”字之谜,初发表于1989年。后周将此文收入他的《魏晋南北朝史论续编》时,加了一条附记,说是在纽约翻译日文资料时发现“《同文通考》卷四误用门已言及‘宛俗充字’。此书成于日本正德年间(1711—1715),虽只一语,实先我二百七十余年矣。补记于此,以志与东邦先贤之文字因缘”。

        就学术而言,一旦有掠美之嫌就很站不住脚了。任半塘曾经指出过这样一件事:“声诗之义,在我国首创于1905年之渊实,有文曰:《中国诗乐之变迁与戏曲发展之关系》,载《新民丛报》(第四年第五号)此文对于歌诗,自汉迄今,已曾作历史性之一贯叙述;四年后,王国维方有《宋元戏曲史》诸作,而王氏自叙曰:‘凡诸材料,皆余所搜集;其所说明,亦大抵余之创获,世之为此学者自余始。’是王氏未读《新民丛报》矣,信乎? 否乎?”王国维氏是否读过渊实的文章,自然无法论定,由此倒是让人要提防掠美之嫌之讥。

        古时学术,一方面如章学诚说,“古者以文为公器,前人之辞如已尽,后人述而不必作也”,这里的“文”或指“子云语曰”之类;另一方面凡个人的学术观点谁先行提出则必须据实道明,不可袭为己意,章学诚说得更为明白,若阴仿人之所云,“君子鄙之曰窃矣”。

        不掠人之美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实事求是的学术精神。我的这篇短文在定稿时见到北大学报曦钟的一篇文章,据以补充了若干材料。为免掠美之嫌,特以说明。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