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06月12日 星期三

    学历史 增信心 唱响经济光明论

    ——评《谱写发展奇迹:新中国重大经济成就精讲》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06月12日   20 版)

        《谱写发展奇迹:新中国重大经济成就精讲》,贺耀敏著,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68.00元

        ■武力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新中国的成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现当代世界影响最大的事件。新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迅速崛起,改变了20世纪后半叶以来、特别是21世纪以来世界的格局。七十多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奇迹,从一穷二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走向了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由经济史专家贺耀敏教授撰写的《谱写发展奇迹:新中国重大经济成就精讲》一书,围绕《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生动鲜活地回答了广大读者希望了解的新中国经济发展道路形成和经济重大成就的问题,是一部比较成功地讲述新中国经济重大事件和重大成就故事的优秀图书。全书是从新中国十个方面的重大经济成就来讲故事的,包括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之路,三线建设与西部发展,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走向更加开放的中国,“一带一路”建设蓝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新”与高质量发展,促进全球发展的中国方案等,这些都是读者比较关注的有关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话题。

        新中国75年来所取得的重大经济成就绝不仅仅是这十个方面,全书突出了新中国经济发展的若干重大领域的历史性发展与进步,具有很强的理论说服力。例如,本书生动分析和阐释了新中国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成功选择并实行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此后探索并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要知道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就是一件极具挑战性的伟大事件,在此之前还没有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建立在像新中国成立前那样经济关系落后、经济基础薄弱的基础之上的,这是新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历史起点。又如,新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谱写了现当代世界的“发展奇迹”。新中国75年来,中国共产党彻底改写了中国现代化经济的发展轨迹,把中国从一个人口众多、一穷二白、科技文化水平落后的国家,改变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快、最有增长活力、最具国际影响力的第二大经济体,毫无争议是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再如,新中国75年来全体人民不仅实现了政治上的“彻底翻身”,而且在生活水平上也实现了“历史性飞跃”。75年来,人民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心中最大的牵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城乡居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这部图书在写作和编排上,始终遵循着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相统一的原则。具体来说,就是书中的十个重大经济成就就是十个历史节点,在阐释这些历史节点的时候充分体现三个逻辑的统一。

        第一,从历史逻辑来看,这十个重大经济成就是在新中国七十多年的历史中依次发生和发展的,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重大经济成就和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往往前者的开展为后者的进行准备了条件,没有前者的发生也就没有后者的出现。例如,在讨论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指出这是新中国在向社会主义过渡过程中确立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必然选择,没有这一历史选择就无法在那样短时间内构筑新中国工业化的物质基础。在论述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基本道路,即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时候指出,中国的国家工业化不是依赖外部力量和外国扶持发展起来的,而是主要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拼搏出来的。各部分之间都是存在着紧密的关系,这样的按照时间序列进行排列叙述,可以很好地体现新中国经济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历史逻辑。

        第二,从实践逻辑来看,新中国经济建设这一实践过程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的探索过程和创新过程。选择这十个方面的重大成就进行叙述,可以很好地体现出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开始的,在今天看来已经十分丰富的社会主义实践经验都是逐渐积累起来的。例如,我国在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对经济体制进行了全面探索和改革,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时代任务,就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角度来考察,就是探索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经济体制和经济道路。在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进而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取得的重大思想成果和理论成果。不改革就不可能焕发出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

        第三,从理论逻辑来看,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件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件。从社会主义建设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深化和升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与发展,是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崭新发展。例如,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我国的全面深化改革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开展起来。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继1993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2003年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之后,又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决定》。这一《决定》深刻剖析了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未来走向,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汇集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反映了社会呼声、社会诉求、社会期盼,凝聚了全党全社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共识和行动指挥,这是改革进程本身向前拓展提出的客观要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改革认识的深化和系统化。

        党的二十大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五大特征,开启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五个“必须”,高度概括了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面对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压力和挑战不断加大,国内改革发展困难不少、任务艰巨,面对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要求,我们尤其需要回顾和考察一下新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和重大成就,从中汲取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四个自信”、增强稳定预期、战胜各种困难的定力和底气。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我们或许可以从这部文字清新、逻辑清晰、娓娓道来的图书中获取难得的中国经济光明论的定力和底气!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