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06月05日 星期三

    《格林童话》的原貌与旨归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06月05日   19 版)

        《格林童话:1812/1815初版合集》(权威全译本),王丽平译,商务印书馆,2024年1月,98.00元

        ■王丽平

        1826年,在写给哲学家、教育学家祖阿伯蒂森(David Theodor Au⁃gust Suabedissen,1773—1835)的信中,威廉·格林(Wilhelm Grimm,1786—1859)对人的本质作了诗意的阐释:“爱是自灵魂流出的至高无上之物,是唯一能让我们振作、让我们与他人真正联系起来的力量;此外,我还认为,我们真正拥有的东西必是能为意识所把握的。但当我试图接近人类精神世界的时候,却每次都能发现那令人捉摸不透、变幻莫测、无法被意识占有的神秘之物,但在它之中却藏着我的本质的重要部分。它像地下之泉一样冒出来,这儿冒一处那儿冒一处,全都和我意料的不一样,而我能看到、理解、观察到的却只有冒出来的泉水的走向。有时我会惊讶地发现,我有着本以为并不会有的美德,犯着本以为并不会犯的错误。我敬畏着、爱着、关注着那个时而会捉弄人的古怪的小精灵,希望有朝一日它能像我笔下分析过的那个小精灵一样被我驾驭。或许大部分人都因为不够正直或害怕有失颜面而不敢承认自己和他人天性中存在着这样一个毫无规律可循且令人费解的小精灵?意志当然是另外一回事,它理应坚定不变。”

        威廉·格林这段话虽然只字未提童话,却为理解他倾注了毕生心血且令他闻名世界的《儿童与家庭童话》(又名《格林童话》)提供了新线索。

        1812年12月20日首版的这部童话集即将迎来它212岁的生日。在诞生后的两个世纪里,它成为众学科争相阐释的对象,文学、语言学、神学、哲学、心理学、人类学、民俗学、教育学、经济学纷纷把它作为理论与实践的试验场。对众阐释的合理性,威廉·格林早在1819在《关于童话的本质》里就断言:“凡是真正的诗都经得起多样的阐释,因为它来自生活,又总是回归生活。无论我们身在何处,它都会像阳光一样照耀。这就是为什么很容易就能从其中找到适于当下的教诲与用途,但这既不是童话的目的,也不是它产生的原因(个例除外),就像是健康的花能结出好果子一样,无须人为。”

        对《格林童话》的研究众说纷纭,但又无人能逃“不知所云”的困境。因为我们对于童话源于何时、何地、何人、何因一无所知,只能从一些资料中得知它们早已存在,但文字记录下来却要晚很多。即使是格林兄弟也不例外,他们早就发现“这些故事的意义已经遗失”。面对这样的困境,威廉·格林的做法是按照现代的方式去阐释,以使它们清晰易懂。雅各布·格林(Jacob Grimm,1785—1863)却拒绝作任何形式的阐释,坚持忠于原文。雅各布的这一观点在初版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因为自1819年第二版起至1857年第七版终,《格林童话》就主要由威廉·格林来修改润色。这一变动也让这部著作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其成为“德语文化史上与路德《圣经》并列第一的名著”奠定了基础。

        2005年,《格林童话》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项目,成为“世界文献遗产”。然而,确切地讲,真正上榜的不是终版,而是初版(两卷)与第二版(三卷),这五卷书不是一般的印刷本,而是有格林兄弟大量手写旁注的版本。中文版《格林童话:1812/1815初版合集》(权威全译本)翻译的正是这两卷珍贵的手注本。为了最大程度呈现原文的原貌,译文不仅将印刷本里附带的勘误、增补放入了脚注,还将格林兄弟润色童话的重要手迹一并译出,读者从中既可见格林兄弟在文学修辞上的细腻,又可见两人作为学者的严谨。

        他们本是法学学者,但是在编纂童话的过程中,他们也经历了童话里的“许愿成真”,将建立一门研究德意志文学之源的学科的愿望变成了现实。两人与语文学家卡尔·拉赫曼(Karl Lachmann,1793—1851)、古德语语文学家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贝内克(Georg Fried⁃rich Benecke,1762—1844)并称为日耳曼学的开山鼻祖。雅各布·格林还被选为第一届日耳曼学学者大会的主席。当时的与会者不仅有研究语言和文学的,还有研究法律和历史的。对于雅各布·格林来说,法学与文学同出而异名,因为“法与诗产生于同一河床”;而历史与文学更是密不可分,因为:“史诗是古史,古史必然是古诗。”

        一部童话推动一个学科的产生本身就是19世纪一个不可思议的童话,然而更不可思议的,或许是本世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格林童话》视为“第一部有关整个欧洲与东方童话传统的系统性汇编和科学性文献”。但通常被认作是儿童读物的《格林童话》,为什么是一部科学性文献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先分清《格林童话》的版本。全集印刷本一共有七版(1812/1815、1819、1837、1840、1843、1850、1857),通行的多是1857年的最终修订版,并非初版。两版差异很大,但相同的是它们都宣称忠实于童话原貌,“没有任何随意的添加、美化或改变”。这一原则在格林兄弟看来是判定神话、传说、童话集优劣的首要标准。这看似再简单不过的“照搬原文”在当时却十分少见,因为市面上的童话基本都是改编,这不利于为德意志文学溯本清源,所以他们引以为豪地宣称“在德意志还从未有一部这样的集子”。

        然而说到原貌,初版所依据的1810年的手稿便不能不提。它在一战后才被发现,直到1975年,首个以手稿为底本的“翔实可靠”的版本才问世,这一版被称为“最古老的格林童话”。以初版第一篇童话的开篇为例,可略见同一故事从手稿到初版以及最后到终稿的变化。手稿版的第25篇是初版第一篇,有两个并列的名字《国王的女儿与被诅咒的王子》《青蛙国王》,它的开头如下:

        国王最小的女儿走进森林,坐在凉幽幽的井边,然后拿起一个金球玩,玩着玩着,球突然滚落到了井中。

        1812年的初版不仅将题目变成了《青蛙国王或铁亨利》,内容也有了扩充,而且出现了经典的童话起首语—“从前……”:

        从前有一个国王的女儿,她走进森林,坐在凉幽幽的井边。她有一个金球,那是她最爱的玩具。她把球抛上去又在空中接起来,玩得很开心。一次,球飞得很高,她已经伸出手掌、弯起手指要接球了,球却落到了近旁的地上,滚着滚着,直接滚进了水里。

        最后到了1857年的终版,该篇题目与初版保持一致,但内容却又增加了,而且由一段变成了两段:

        在许愿还能成真的古老年代,有一个国王,他的女儿都很漂亮,但最小的那个漂亮得连见过天下事的太阳每每照到她的脸庞都要惊叹她的美。王宫近旁有一处又大又暗的森林,林中的一棵老椴树下有一口井。天热的时候,这个国王的孩子就会走进森林,坐在凉幽幽的井沿上;当她无聊的时候,就会拿起金球,抛上去又接起来,这是她最爱的玩具。

        有一次,抛起的金球没有落入国王女儿举在空中的小手里,而是落到了旁边的地上,直接滚进了水里……

        由此可见,初版与终版都对手稿本作了改动,它们在多大程度上忠实原貌也是见仁见智。同时代的阿尔尼姆(Achim von Arnim,1781—1831)就认为“忠实原貌”根本不可能,但雅各布·格林却说只要核心内容没变就是忠实。

        对比初版与后面六版,明显的一个变动就是删去了儿童不宜的表述。童话也逐渐失去了初版里的定位——“史诗”,它不再具有史诗特有的狂野,而是成了儿童也能阅读的故事(个例除外)。但这并不代表它是专为儿童而作的读物。这部起初主要是献给知识分子的读物被格林兄弟看作是古神话的遗留,是理解古老信仰以及人类神秘的精神世界的钥匙。为了展现这一价值,格林兄弟不仅写了前言,探讨了童话的性质、本质、历史、意义等,还为几乎每篇童话都作了注释。相较于故事文本,这一部分的“科学性”体现得尤为明显。注释主要包括文本来源、相似主题或版本的分布、童话与其他文学体裁的关系,特别是与日耳曼神话、史诗的关系。因为格林兄弟不仅将日耳曼神话里的人、事、物、理视为童话的模板,还请来两大史诗英雄为童话主角加持:西格弗里德与帕西法尔。前者有着“勇敢、纯真的心,脾气好而又风趣……不多虑、稳稳地顺着自己的秉性与生命力的美好行动。”这些特质“与童话里经常出现的傻瓜的特点类似。年幼被冷落,对很多事情还很笨拙,尚不知何为机智与服从。他需要做很多普通的工作、忍受嘲讽……但是他的心里被内在的欢愉与更高的力量照亮,在《帕西法尔》里他被很美地称作愚且清……到了实际的行为中,他就像是萌芽已久的、终被阳光照耀的植物一样迅速崛起,成为众人里唯一能完成任务的人。”

        可以说,《格林童话》既是童话集,又是童话研究集,它的研究旨归不仅在于“对文学史作出贡献”,更在于探索童话的“教诲与用途”,让人看到“世俗聪明之人被羞辱,而被所有人嘲笑、忽视的傻瓜却可以独获幸福,因为他有一颗纯洁的心”,坚信:“爱是自灵魂流出的至高无上之物”。这也正契合了格林兄弟对此书寄予的厚望:一部面向所有人的“真正好的教育书”。

        (作者为清华大学外文系副教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