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05月29日 星期三

    激情细写《黄铜小号》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05月29日   20 版)

        《黄铜小号》,葛水平著,山西教育出版社2024年4月,36.00元

        ■杨占平

        鲁迅文学奖得主葛水平,凭借描写乡村生活的小说《喊山》《地气》《裸地》等,在文坛上闯出一片天地。以我多年对葛水平作品的追踪阅读以及跟她本人的交往,我认定她是一位有才气有个性更有抱负的文学写作者。当她对乡村历史与现实生活挖掘到一定程度,感觉突破受限时,毅然转换视角,开拓题材新领地,以国际视野重新审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从民族传统文化层面思考中国抗日战争,近年来,投入相当大的精力,创作出厚重的长篇小说《和平》。小说甫一问世,便得到众多好评。

        她的长篇少年儿童小说《黄铜小号》新近推出,我有幸较早赏读,感触良多,明显感受到葛水平是以少年儿童文学方式,激情书写全民抗战,细腻描摩人物与故事,让我们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有了新的认知。

        抗日战争期间,太行山区许多热血男儿积极踊跃地参加抗日队伍,甚至少年儿童也义无反顾地参加了八路军。葛水平在《黄铜小号》中着力描写的太行山少年崔振芳,就是这些战士的一员,是无数少年八路军的典型代表。

        葛水平是在晋东南太行山区出生并成长起来的,从小就经常听长辈讲述抗战时期好多八路军战士的英雄事迹,深深地记在心里;等到她具备了丰富的文学创作经验后,决心认真书写那些留在自己心底的故事。于是,她重新走访当年抗战时期最具影响力的黄崖洞一带,当地群众口口相传的八路军司号员、少年英雄崔振芳的故事,让她特别感动,最终以真实的崔振芳为原型,结合以往自己听过的许多八路军战士的英雄故事,进行了艺术性创作,塑造出了一个立体丰满、形象生动的少年八路军崔振芳形象,提升了崔振芳的英雄魅力,用本书中“引子”所写的一句话就是:“战争,给崔振芳一种信仰和精神:我愿我血献后土,换得神州永太平。”同时,也表达出葛水平的深度思考:战争带给普通老百姓心灵的伤害、生存的折磨,是无法复原的,期望人类永远远离战争,和平生活每一天。

        读《黄铜小号》可以看出,葛水平怀着对抗日英雄崇敬的感情,用文学形式展示那段难忘的历史。整部小说所贯穿的主线,是对抗日战争本质上就是人民战争思想的具体映证,是对日本侵略军罪恶行径的谴责和声讨。当民族生存危机降临到古老的华夏之国时,每个人都会对自己该何去何从作出抉择:或者投降,或者抵抗。几千年的东方文明大国,铸就了民众不甘心做侵略者奴隶的抗争意识;这种意识经过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引导,便会化为强大的力量,选择坚决抵抗的道路,进而诞生崔振芳这样打动人心的少年英雄。

        《黄铜小号》作为长篇少年儿童小说,塑造人物形象自然是最主要的艺术表现方式。作品核心是描写崔振芳,他身边的一些人物,他的父亲、母亲、妹妹、弟弟、舅舅、方教导员等,都是有血有肉、性格各异的角色。在作者笔下,崔振芳原本是一个对外面世界认识不足的乡村少年,当民族存亡关键时刻到来,在血与火的斗争中,他亲眼看到舅舅和父亲被日军打死,这激发了他勇敢走出小家的豪情。他加入到八路军队伍中,以坚定的必胜信念和对敌人的愤恨,经受了锻炼和考验,最终在战斗中英勇献身:“16岁的少年来不及吹响胜利的冲锋号,天使般纯洁的眼睛注视着人间的罪恶,缓缓合上了。”一个令人敬仰、令人难忘的少年英雄形象矗立起来了。

        从文本创作方式上考量,《黄铜小号》像葛水平的其他小说一样,细节刻画非常出色,有鲜活度,并且蕴含着浓郁的地域生活本色。葛水平的叙述语言,表达出的是丰富的和强烈的自我体验。这种叙述把书面语、口头禅、方言俗话、个人思想等融为一体,激情充沛地讲述事情,刻画人物,适当表达个性思考,充满了思想内涵与艺术张力,可以说,正是富有特色的细节刻画和充满激情的叙述,成就了葛水平的这部小说。

        需要特别提到的是,在这部小说中,葛水平多次描绘了一个带有象征意义的自然现象:捉月华。开头进入故事是写过中秋节,孩子们要吃月饼、吃水果、提灯笼、捉月华。“捉月华就是用双手捧着明月的光华将它们藏起来。传说,将月华藏到米缸里,米缸里的粮食永远吃不完;藏到炕席下,炕席上就会有数不清的新被褥叠摞起来;藏到心里,脸上的笑容就会亮给世人,心中就会开出幸福花”。后来又多次写到月华,面对日军抢夺粮食,崔振芳看到月华,仿佛有一种反抗力量生长出来;崔振芳牺牲后,“月华洒满黄崖洞修械所,人们看到兔子捧着月华洒在小英雄的身体上,山鸡用翅膀捧着月华洒在小英雄的身体。……月华洒满了崖顶,月华的光照慢慢变成红色,红色的光芒洒在小英雄身体上。”这些对月华的描写,象征着崔振芳的纯洁心灵和美好愿望,也提升了小说的意蕴。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