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西海固本土作家马慧娟以像泥土一样质朴的文字,描绘了像春天一样美好的新农村,作品内容恰如书名《飞起来的村庄》,一个“飞”字道明整个内容,这是一个整村搬迁的故事,而“飞起来”恰有腾飞之寓意,预示着搬迁后的新农村势能聚集、蓄势待发。一切都如春天般美好。
这部儿童小说紧扣时代主题,满腔热情地歌颂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生活、新变化,是一部以儿童视点反映重大主题的优秀之作。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反映扶贫攻坚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题材上,儿童文学没有缺席,作家们一直高度关注农村的发展变化,特别是农村教育、乡村儿童生活,创作出版了大量反映农村生活的儿童文学作品,其中不乏优秀作品。马慧娟的这部作品也是把牢了这个大主题、大方向,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当党的扶贫富农政策落到实处时,给农村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真实呈现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可喜样貌。
此作牢牢把住儿童视点,紧扣儿童生活,塑造了以阿里、八虎为代表的新时代农村儿童群像。作品分为三章,实际上写的是三个不同地点,山区的老虎沟,整村搬迁后的弘德村,以及中学所在地红寺堡。通过在三个不同地点孩子们的生活现状,通过他们的衣食住行和日常生活,从生活的差异性,生活质量、幸福指数的提高上,真实呈现一幅温暖幸福、快乐、有心劲、有奔头、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面貌,含蓄而艺术地歌颂了党的富民政策,歌颂了新时代农村的新生活、新变化,重点内容在脱贫后的农村新貌上,这个角度比一般作品更有新意。
作者忠实生活,无意拔高粉饰,牢牢把握住生活的真实性。比如,在整村搬迁的问题上,作品并没有为歌颂而歌颂,依然恪守真实之道,把牢生活本色,很自然地写到牛爷爷和阿里奶奶两位不愿离开家园的老人,写出了生活的多样化和生活本身的丰富感。另外,搬到弘德村以后,农民生活并非一步登天,从此再无贫困忧愁,作者节制而有限地点到政府的有限帮助,而把笔墨集中在农民的精神面貌上,搬迁之后人们心劲更足,生活更有奔头。作者不吝浓墨重彩地展示农民乔迁之喜之后的新生机、新动力。
此作以写孩子为主,如果说山区老虎沟代表的是传统落后的农耕时代,展示的是孩子们与大自然高度融合的生活,那么搬迁到弘德村后,村民们一步跨越几十年,一步进入新时代。而红寺堡中学则代表着未来,预示着从这里出发,孩子们都将有一个好前程,一个值得期待并为之努力的幸福未来。
可贵之处在于作者很好地把握住了儿童天性,单纯质朴,无忧无虑,无论在哪里,孩子们自有一番独属自己的快乐,即便困苦如老虎沟,纯真的孩子依然拥有洋溢着蓬勃生命力的童年,给这部作品抹上了一层可贵的亮色,让其作品始终温暖并明亮。比如阿里的妹妹莹莹跟妈妈下地,就睡在刚刚割倒的苜蓿草上;阿里能把生麦子嚼出泡泡糖的感觉;家里买了头小毛驴,这给阿里的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还有打麦场、种洋芋、捉麻雀这些场景,作者妙笔生花,写得意趣横生。最有意思的是在搬家之前,几个孩子在一起讨论五角钱能吃到啥,他们带着一种对未来的憧憬和馋相,讨论得异常热烈。尤其孩子们能就近上学,再也不用起早贪黑,翻山越岭。环境变了,孩子们的生活自有一番别样情趣,他们也开始追求时尚,打游戏、玩滑板,同时不忘本分,通过摘枸杞这种力所能及的劳动挣来自己喜欢的滑板车,还有结伴去远方,渴望探究更大的世界,探索更宽更广的天地。可见环境变了,生活好了,但孩子的天性没变。依然是那般纯真质朴,又怀抱希望,充满浪漫幻想。
另外,作品的基调阳光明快,健康向上。过去反映老少边穷地区孩子生活的作品,大多比较暗淡沉重,苦难多,幸福少,痛苦多,欢乐少,“苦难书写”一度盛行,甚至成了一个独特的文学门类。在这部作品里,书中的大人无论身处何方,始终保持着一种质朴勤劳本分的生活态度,不急不躁,脚踏实地,贫而不怨,富而不娇,在政府的关怀下,搬迁新村以后,村民们守住一份乡情,互相激励,互相帮助,勤劳致富,生活更和谐而安适。尤其是家长们孝敬老人,关爱孩子,且教子有方,阿里等四个孩子都顺利考上镇上中学。孩子们幸福快乐的成长,让下一代过上更好的生活,其实这正是党和政府以及所有人的心愿,也是整部作品的主旨立意所在。
这部作品朴实而不动声色地把新时代、新农村中的新一代农民、新的生活形态、尤其是在党和当地政府的关怀下,当代农村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自然真实、不露痕迹展示出来。作家写的是一个村庄的变化,一个群体,有热闹红火的场面,也有生动活泼的人物形象,情节真实,细节生动,文笔扎实有力,从现实一点映照整个时代,是一部从思想内容到艺术表现手法都比较成熟圆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