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娉
哈佛大学教授杰弗里·琼斯(Geoffrey Jones)的新书《盈利与可持续发展:一部关于全球绿色企业家精神的历史》中译本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该书全面梳理了传统工业发展模式下,具有高度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自发的绿色觉醒、自觉的绿色探索和主动的绿色转型。他们的绿色实践为现代新型企业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近代以来,集约化的工业生产和农业产业化,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此时,主流政策制定者、企业家和消费者对环境保护问题还处在完全无意识之中,只有一小部分人出于朦胧的社会责任感,发出了保护环境的呼声。另外,食品和能源行业的一些企业家,敏锐地察觉到其中的商机并加以利用。聚焦人类身心健康的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业率先发展了起来。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数十年里,人们忙于修复战争创伤和复兴战后经济,在保护地球的长期目标与发展经济的短期目标之间反复徘徊。这一时期,环境保护被大多数人视为问题,而非机会,人们对科学技术解决环境问题充满信心,却没有人相信商业和金融可以为环境可持续做出贡献。只有少数负责任的企业家,坚持不懈挖掘兼具环境保护和财务可持续性的投资项目,有机农业、光伏、核能、垃圾处理、生态旅游等产业应运而生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进入20世纪80年代,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碳排放量急剧上升,一些超大城市出现严重的空气污染、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这些大自然发出的警告,推动了全球保护环境共识的形成。为解决环境和社会问题,市场化的解决方案尤其受青睐。人们不再仅仅依靠社会责任感或商业眼光来解决问题,而是开始系统地动员各方力量,从政策制定者到投资者,从科学家到普通消费者,共同参与绿色发展进程。为加快筹集支持可持续发展的资金,越来越多的人致力于寻找能够清晰界定绿色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方法和标准,旨在提高社会公信力、缓解信息不对称的绿色认证和环境信息披露开始出现,为可持续发展服务的金融业务率先在银行、基金领域发展起来,风险投资和私募投资成为支持企业寻求积极生态影响的重要手段,养老金和保险资金等绿色偏好较强的机构投资者群体逐渐孕育形成。
新千年的到来,翻开了人类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地球的新篇章。过去二十多年里,全球变暖和海平面上升对人类生存的威胁日益凸显。联合国的最新测算显示,“即使在最乐观的排放情景下,将温升幅度控制在1.5℃以内的可能性只有14%。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表明,1.5℃的温控目标,可能已经夭折”。在此背景下,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地球,成为联合国、G20等重要国际经济金融治理平台的全球性议题。2016年,中国作为东道国,第一次将绿色金融纳入G20议题,开启了全球绿色金融发展的新纪元。这一举措标志着全球将绿色金融纳入到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中,并将其作为推动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也正是在这一年,中国印发《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在全球较早开始自上而下地建设绿色金融体系。经过几年的努力,以绿色金融标准、金融机构监管和环境信息披露、激励约束机制、绿色金融产品与市场、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等“五大支柱”为特色的中国绿色金融体系取得明显进展。截至2023年9月末,中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28.58万亿元,同比增长36.8%,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6.6个百分点;境内绿色债券余额超过1.8万亿元,居全球前列;可持续发展挂钩金融产品、碳市场及碳配额相关产品快速发展。多层次绿色金融市场为中国绿色低碳发展筹集了大量市场化资金。绿色企业家们兼顾社会责任与商业可持续的美好愿望,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开花,为全球提供了宝贵的中国经验。
《盈利与可持续发展:一部关于全球绿色企业家精神的历史》的价值在于,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将个别绿色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如何发展演变为全球共识,并催生出万亿美元级投资机会的历史娓娓道来,就盈利与可持续发展是否可以兼顾及如何兼顾提出了令人信服的见解。希望更多的企业家、研究者、政府机构人士能够关注和阅读这本书。希望这本书能够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到中国的绿色事业中来。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