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美玉
我认识郭丽,是在2010年10月南开大学举办的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十五届年会上,那时她还是在读的博士生,一边发表论文,一边打理会务,言谈举止从容利落,备受与会学者好评,也让我印象极为深刻。更多接触以后,得知李浩、卢盛江两位先生分别是她的硕士论文与博士论文指导老师,名师出高徒,她在两位先生指导下得到了良好的学术训练,阅读了大量典籍,掌握了从事学术研究的扎实基本功,也深获两位先生赞赏。博士毕业后到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工作,又得吴相洲先生赏识与引导,走上了乐府学研究之路,更因从事《唐代文学研究年鉴》和《乐府学》的编务,特别是《乐府续集》(宋辽金元卷)的编撰,而得到了全方位的磨砺和锻炼。
李浩、卢盛江与吴相洲三位先生都曾到台湾客座讲学,都是我熟识且敬佩的学者,每次参加唐代文学与乐府学学术会议,我们都会找时间叙旧,也都有郭丽在场,这成了学术交流中最美好的记忆。每次的学术会议,郭丽总能提交深具创新见解的论文,同时勤快地忙着会务、招呼师友,从未见有倦态。就一个年轻学者而言,很难想象郭丽为了兼顾教学、科研与学术服务,付出了多么巨大的努力,而她所承担的繁重工作量背后的刻苦自励更是自不待言。尤其难能可贵的是,郭丽能在繁忙的事务性工作中静下心来处理庞杂的文献典籍,从中发现并提出未见前人论及的学术见解,持续精进自己的学术研究,苟非有知之、好之且乐之不倦的学术热忱,安得如此!我与郭丽更多的交流互动,缘于吴相洲先生创办乐府学会、推动乐府学研究。相洲先生毕生致力于乐府学研究,可惜天不假年,不幸英年早逝,所幸郭丽在这一领域已卓有建树,乐府学的未竟之业,继起有人。
郭丽善于发现并准确地把握问题,已出版的《唐代教育与文学》《隋唐五代乐府诗题名的文献考察》《乐府文献考论》等学术专著,已展现出优秀的理论思辨与文献考据能力。值得特别赞誉的是,她积近十年之功完成的接续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的《乐府续集》(宋辽金元卷),为宋辽金元乐府诗研究提供了可靠文本。该书作品收录齐全,认定有据;叙论议论宏通,清晰可信;解题丰富翔实,条分缕析,堪称乐府学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这部八大册的著作必将与《乐府诗集》一起流传后世,同时也展示出郭丽对原创性宏大课题的驾驭能力。她这部新著《汉唐乐府学典籍研究》,回归汉唐乐府学典籍,对所有关涉汉唐乐府活动的典籍进行全面搜检,以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为三个时代断限,考察与乐府诗关系最为密切的乐志、乐录、歌录、解题、诗学五类典籍,对各类典籍文献作细致严谨的整理、考订,具体分析各类典籍所含乐府学内容,梳理各类典籍所载各项内容间的前后沿革关系,揭示其乐府学价值,并对这些典籍涉及的乐府学问题提出一系列新的学术见解。
吴相洲先生于当代乐府学研究有开创之功,成立了乐府学会,创办了《乐府学》辑刊,主持了多项乐府学研究项目,出版了多部乐府学著作,建构了当代乐府学研究体系。其在2015年出版的《乐府学概论》中概述古代乐府学史,从文献、音乐、文学三个层面以及题名、本事、曲调、体式、风格五个要素描述汉唐乐府学史,为汉唐乐府学研究提供了重要指引。郭丽在相洲先生研究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发掘出更多的汉唐乐府学典籍,对这些典籍所关涉的乐府学问题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
具体来说,汉唐乐府学典籍的著录,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放在经部乐类,一类放在诗赋类。近人研究以音乐史学界的关注较多,这些成果多注重发掘典籍中蕴含的乐学、律学、乐器、制度等知识和思想。相形之下,古代文学界对这些典籍的关注还很不够,已有成果或聚焦在个别典籍上,或停留在文献整理与文献描述层面,对这些典籍所涉及的更多乐府学问题尚未展开深入讨论,本书是迄今为止首部系统考察汉唐乐府学典籍的著作。其可贵之处尤有三点:一、开启了乐府学研究新的增长点。系统梳理汉唐乐府学典籍,探索其前后承继关系,将为乐府学研究开启新领域、提供新的增长点。二、为描述整个乐府学史奠定基础。乐府学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由汉到唐为第一阶段;由宋到清为第二阶段;20世纪以后为第三阶段。研究汉唐乐府学典籍,是研究汉唐乐府学史的第一步,可为最终描述出完整乐府学史做好准备。三、有助于深入认识汉唐诗歌史。从汉到唐是中国古代乐府诗创作的黄金时期。研究汉唐乐府学典籍,可以看到这一时期乐府诗创作的具体情境、诗学主张以及乐府诗所起的作用,有利于重新认识这一时期乐府诗的创作特点和形成原因,为更清晰地描述汉唐诗歌史提供帮助。
本书提出的三个观点值得重视:一是通过细读刘勰《文心雕龙·乐府》,认为其中称赞魏之三祖乐府诗创作成就时所云“宰割词调,音靡节平”是指魏之三祖创作乐府歌辞时为方便入乐有意安排声韵,从而开启了诗歌声律化进程;二是认为隋代王通《续诗》以古乐府接续《诗经》,使古乐府成为《诗经》的正宗嗣响,开启了古乐府经学化历程;三是从卢照邻“发挥新体”,元结“系乐府”,李绅、元稹“新题乐府”到白居易“新乐府”,形构出新乐府的发展与理论。以乐府歌辞声律化、古乐府经学化与新乐府理论三个进程,清楚描绘出汉唐乐府诗学的核心意涵。
典籍文献梳理是极为繁琐的基本功,需要细致的搜集与严格的辨析,本书结合文献留存、音乐形态与文学特征,既有总体把握,又有具体分析,探究出许多以往论述被遮蔽的面向,因而能有其深造独得的原创性和新发现。在郭丽身上,我看到了年轻学者的“青春无悔”,以她的勤奋聪慧持续深耕与生发,完全可以预期她将完成更多优秀的学术著作,丰富并推进乐府学的研究格局。
(作者系台湾逢甲大学、成功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