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04月03日 星期三

    对高校、人才与区域协调发展路径的探索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04月03日   10 版)

        《高等教育、人才资源流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何淼、顾岩峰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5月第一版,98.00元

        ■王金营

        人才是强国之本,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的培养、激励、运用、开发和管理是现代知识经济的基础。当前,我国已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培养人才、塑造人才的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为中国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及中国式现代化路径的探索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但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现阶段依旧存在,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仍需进一步突破,新经济模式下仍需知识经济带来的裂变式增长。面对这一挑战,我国的教育界、知识界和产业界需要积极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努力探索高等教育、人才资源流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之间的适配路径。何淼、顾岩峰所著《高等教育、人才资源流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一书正是在此背景下推出的一部颇具探索意义的学术专著。

        《高等教育、人才资源流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系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构建适应河北省区域和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与学科体系研究”的最终研究成果。该书从构建适应区域和产业发展的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与学科体系这一问题出发,在充分占有我国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数据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元统计、空间统计、回归分析、定性比较分析、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深入探讨了高等教育适应性发展的基本要求,对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对区域发展的促进作用及其与城市发展间的关系、如何构建适合城市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雄安新区的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教育等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考察。整体而言,该书在研究中准确把握了宏观、中观和微观等层面的主客观因素,既对高等教育和区域产业匹配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又从统筹城乡角度对乡村振兴、区域协同以及新区模式下的高等教育、人才资源支持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考察,并在相关实证数据支撑下,依据定量分析结果,对建立与我国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高等教育制度体系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书中得出的一系列具有跨学科性质的结论也颇具启示意义。如:高等教育是一种文化的展现形式,并且不同区域的高等教育所传承的文化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这些地域特色也很好地传承了地方文化特色,两者相得益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对区域社会发展特别是所在城市的发展具有明显的支持和提升作用,城市发展的合理化定位与高等教育的发展间存在相互促进关系;高等教育和人才流动的关系中,城市和乡村具有不可割裂的联结性,文化是纽带得以紧密不可或缺的元素,以德育为首的高等教育对于区域协调绿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此外,该书还围绕区域和产业发展提出了针对性的教育促进策略,认为高等教育资源的合理布局、城市的创新发展、人才集聚、人才促进乡村振兴等对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上述观点的学理价值和实践意义均是值得认真思考的。

        作为一部综合了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多学科视角的学术著作,该书的边际贡献体现在:既从理论层面对高等教育管理和高等教育社会服务功能做了进一步的深化研究,又从实证层面准确呈现出区域与产业、学生选择与人才培养、人才集聚与城市发展、人才流动与区域发展等若干对应要素之间的复杂关系,并在高等教育的布局、结构、质量提升、应对国际化挑战、实现内涵式发展等方面提出了较具洞见的研究结论。一方面,无论是宏观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环境还是区域和产业的创新性发展均会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产生新的需求;另一方面,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直接受益者,既是高等教育的对象又是高等教育的主体,来自学生方面的各种亲身感悟和诉求对于提高高等教育办学质量、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此外,高等教育还在传承传统文化推进现代文明、推动科技发展助力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高等教育作为形成高级人力资本、积蓄国家发展所需人才的关键力量,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厘清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构建与区域和产业发展相协调的现代高等教育体系是社会各界共同的愿望。在这一背景下,《高等教育、人才资源流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一书对高校、人才与区域协调发展路径所做的探索更显可贵。真诚地期待有更多的学者关注这一研究领域,并对如何构建更有质量、更有效率、更有活力的高等教育体系,形成持续性人力资本积蓄效应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产出更富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学术成果。

        (作者系河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