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振华
《天地九重》是“航天英雄”杨利伟所著的一部自传体纪实书,书名大气磅礴、昂扬豪迈,给人以无尽遐想和追寻,使人顿生“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激情。
细读此书,仿佛是在与杨利伟促膝交谈。他在书中真诚地坦露心声,最大程度地回顾了自己从飞向蓝天到进军太空的奋斗历程,还分享了他的童年、求学、婚恋和家庭生活,讲述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这些鲜活故事,勾画出他和他的战友们成长、奋斗的轨迹,表达了他对国家、人民、理想、信念的理解和感悟。
我是在杨利伟入选航天员后的训练场上,与包括杨利伟在内的航天员邂逅的。出于宣传工作的需要,我们对航天员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深入了解,收集了大量关于航天员的过往故事以及训练生活情况。那时我们就发现,在杨利伟和航天员的心中,大都有一个古老和遥远的梦,从开始的仰望蓝天,到驰骋空天,心中的梦一直激励着他们不断超越,不断攀登一个又一个别人不可企及的高峰。细读《天地九重》,字里行间总能看到梦想的影子,对梦的执着和追求,是贯穿这本书的一个鲜明特点。
其实,杨利伟的梦,不仅是他个人的梦,更是我们整个民族的梦,是全体人民的梦。《天地九重》所描写的,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
我们民族从古至今就有着飞天的梦想,中华民族对苍茫太空的寄寓,深深融进民族的血脉之中,也赋予这一代人以坚定的信念和无尽的力量。从1992年开始,“飞天”正式进入国家建设发展的议程,载人航天工程全面启动。
《天地九重》详细描述了这一世纪伟业:从航天员大队的成立,到北京航天城的建设;从航天员的训练,到各行各业的参与;从航天器的发射到返回试验,哪个环节都不能少,哪个齿轮都不能松。浩浩荡荡的科技大军,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在古老的神州大地上展开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每次载人飞行,都有超过10万名的技术人员用齿轮咬合般的团结协作,托举起英雄飞天。
追逐梦想的路绝不是一帆风顺的,牺牲的风险随时存在。就在神舟五号准备出征前几个月,美国哥伦比亚号在返回时爆炸解体,7名航天员不幸殉职。《天地九重》对这一事件及其影响做了具体描述。那段时间,我们上上下下全面动员,“一切为载人,全力保成功”。当时的《宣传教育提纲》里专门有这样一段话:“‘哥伦比亚’号失事决不会影响人类探索宇宙科学的努力,决不会阻碍我们继续征服太空的决心。”
决心是坚定的,但这丝毫不能淡化航天作为高风险事业这一事实。为了成功,航天员们也在拼命。杨利伟在书中详细介绍了他们训练、工作和生活情况。面对严苛的要求,航天员们迎难而上,在属于他们的战位上拼搏着,抗争着,坚持着。有一个细节说明了这一点:训练中,他们每个人的手柄上都有一个红色按钮,实在坚持不住是可以按下按钮停止训练的,但无论多么痛苦,他们一直咬牙坚持,没有一个人按下这个按钮。
“飞天就是使命,太空就是战场。”这是航天员梦之队的坚定信念和价值追求。“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桴鼓之急则忘其身”。我们从杨利伟淡定从容走向发射塔的身影中,可以感受“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壮士情怀;从杨利伟承受飞天中火箭和飞船共振的极限26秒中,也可以看到“千磨万击还坚韧”的战士品质;从杨利伟处置高速返回时剧烈燃烧使舷窗出现裂纹的惊险中,更可以窥见“粉身碎骨浑不怕”的勇士辉煌。
或许,这就是事业的常态,是追梦的配比。杨利伟曾坦言:“存在风险是载人航天的正常现象,我们身为军人,本身就准备风险和牺牲。”杨利伟的那些惊心动魄的境遇,他讲述的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传递给人们的不仅是一个又一个事件,更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天地九重》向我们展示的图画是壮美的,壮美的图画蕴含着人生的大道。它告诉我们,成功之路并非一飞冲天,而是一步一个脚印,不懈不怠的结果。只要你能向着自己确定的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前进,在你到达人生巅峰、握住胜利旗帜的时候,你会欣赏到别人不曾看到的美丽风景!
梦想因拥有而美丽,拥有因实现而永恒。10月16日,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在太空飞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胜利完成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中国人千年的飞天梦想。我是作为总装工作组负责新闻宣传的一员,在内蒙古草原上亲自迎接杨利伟天外归来的,看到杨利伟自行出舱,虽然嘴角还有些许磕碰的血迹,但精神状态非常好。那一刻,我感到,这一历史性的瞬间,必将载入中华民族的伟大史册。人们忘情的欢呼,是对杨利伟胜利归来的庆贺,更是在向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致敬!
从太空归来后,杨利伟的工作几经变化,除了负责航天员的训练与选拔,还要在工程总体管理方面承担组织、指挥工作,并先后担任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负责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工作和职务的变化,折射的是整个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载人航天首飞成功后,中国人探索宇宙的脚步一刻也没有停歇,《天地九重》的故事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