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02月28日 星期三

    每一个少年,都是蓬勃地、坚韧地、明亮地生长着,在磨砺中变得坚强,在自强中变得自信,在演讲中闪闪发光。

    《会发光的声音》:语言中的中国童年

    海飞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02月28日   16 版)

        赵菱

        《会发光的声音》,赵菱著,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2024年1月第一版,35.00元

        从自发写作到自觉写作,是一个作家走向成熟的标志。近年来,青年儿童文学作家赵菱开始有意识地探索“有根的写作”,把创作的根牢牢扎进中华文化、中国现实、中国精神的土壤之中,这使她的作品气质不凡,自成一格。新作《会发光的声音》聚焦红领巾讲解员这一新群体,从“声音”这一独特角度切入,以开阔的视野、新颖的题材、鲜活的笔触、饱满的情感、感人的故事,塑造了鲜明的时代群像,描绘了壮阔的时代画卷,展现了深刻的时代主题。可以说,《会发光的声音》是一部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精品力作。

        一代孩子有一代孩子的经历,一代孩子有一代孩子的成长。进入新时代,如何讲好今天的孩子的成长故事,是当下儿童文学创作亟待破解的一个重大课题。《会发光的声音》在这方面作了成功的探索。

        《会发光的声音》,写的是一群渴望成为红领巾讲解员的少年,用演讲让自己的生命发光的故事。文学创作中,把一个人物写活已经很难,更难的是写活一群人物。《会发光的声音》突出的一点,恰恰是用文学性、艺术性的表达,写出了生动的文学故事和文学形象,呈现出丰富的大时代。新时代的崭新少年形象跃然纸上,为中国儿童文学人物长廊增添了难得的少年群像。

        《会发光的声音》选择了一个之前很少被触及的题材——红领巾讲解员;设置了一个层层递进的大情节——从市到省(自治区)到全国的三轮红领巾讲解员演讲选拔比赛。在这个稳固的架构之下,一个个少年的形象次第展开,无论主角配角,无论着墨多少,都栩栩如生,令人过目不忘。他们之中,有父亲在西藏戍边的陆海智,有患先天性重度耳聋的林山茶,有在卡车上长大的陶乐然,有调皮好动的夏商周,有喜欢和牦牛做朋友的白玛顿珠,有酷爱赛马的强巴旦增,有仗义懂事的格桑梅朵,有喜爱跳热巴舞的桑吉拉姆。孩子们的生活当中,有友谊也有竞争,有误解也有和好,有挫折也有成长,有欢笑也有泪水。这让他们的形象变得立体、丰满,透射着多姿多彩的光芒。他们每一个都遇到了需要克服的困难、需要越过的关卡,也因此生发出许多动人的情景、感人的故事。比如陆海智在西藏雪山哨所之上知晓了隐藏十年的父亲的秘密;林山茶克服内心的恐惧登上舞台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陶乐然战胜自卑勇敢展现自己;格桑梅朵与患心脏病的妹妹手足情深……都有着直击人心的力量。这里面的每一个少年,都是蓬勃地、坚韧地、明亮地生长着,在磨砺中变得坚强,在自强中变得自信,在演讲中闪闪发光。这些鲜活的少年,传递给读者的是向上的、温暖的力量。

        《会发光的声音》不仅写活了一群孩子,还写活了一群大人,那就是孩子们的老师、校长和家长。比如刚刚参加工作的米老师,那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热情和干劲感染了所有的人;热爱诗歌和弹琴的仁增多吉老师,细心地解开孩子们的一个个心结;风趣幽默的石校长,把校园建设得如同一个花园;和善睿智的次仁扎西校长,把一生贡献给拉萨教育事业。再比如,陆海智的母亲为了孩子健康成长所作出的艰难决定,林山茶的母亲为了让女儿说话付出的寸寸心血,陶乐然的父亲偷偷为女儿买回航天员模型等等,都令人动容。这些来自家庭、来自学校、来自父母、来自老师的爱、关怀和鼓励,是支撑孩子们茁壮成长的坚实、温暖的力量,是点亮孩子们成长旅程的一道道光。

        赵菱从小喜欢演讲,成为作家后,对孩子们的演讲格外关注。她对“演讲”这一题材持久性的关注和挖掘,使她塑造出众多生机勃勃的人物形象。她在写这些人物时,是饱含深情的,她以艺术的直觉,“贴着人物写”,所以情感的穿透力十分强烈。演讲本身是不好写的,讨巧的做法是以虚写实,不具体写讲了什么,只讲选手的情绪和观众的反应,赵菱没有回避,选择了正面强攻,用一段又一段充满力量的演讲词,把情节和情感推向高潮;语言本身是不好描摹的,赵菱用通感的触觉,写下了一行行充满感染力的句子,比如“好的语言是柔软的、有弹性的,每句话都有自己的色彩和味道”,让抽象的语言变得直观生动、可感可触。这些筋道的文字,让作品变得好读、耐读、经读。

        《会发光的声音》的一大巧思,在于以广阔的时空视野,以演讲为载体,架构起了汉族与藏族孩子们沟通交流的桥梁。这部作品里,南京与拉萨两地的少年,通过“空中课堂”结缘,又在演讲比赛的过程中相知相识,在“茉莉格桑共芬芳”的结对子活动中心手相连,共同画出大大的“同心圆”,让“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理念,得到了生动直观的呈现。

        书中融入大量风景、风情与风俗,把汉藏两地的生活写得既扎实又生动,既有烟火气又有人情味。比如,夏商周、奶奶和米老师的南京白局演唱,既点出了南京城的标志性文化景点,又把南京人乐天豁达的性格展露无遗;演讲队员们练习南京美食童谣,把这座城市的美食文化自然呈现。更丰富的是关于西藏的描写,那高耸的雪山、澄澈的蓝天、广阔的原野、多样的生物,都令人悠然神往;孩子们逗土拨鼠,赛马,射箭,跳着欢快的舞蹈,唱着动听的歌谣,一派天真烂漫,又真诚热情,让人不由感叹这真是一群自然之子。一个个饱满的细节,让这部作品接地气、有质感、留余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