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3年12月20日 星期三

    《乌鸦不会道歉》采用倒叙的写法,从一场演讲比赛开始,悬念不断,疑问不停,环环相扣,步步紧逼,直至最后谜底解开,让读者发出一声“原来如此”的长叹。

    《乌鸦不会道歉》:儿童文学的叙事强度

    王林 《 中华读书报 》( 2023年12月20日   16 版)

        张之路

        《乌鸦不会道歉》,张之路著,希望出版社2023年7月第一版,36.00元

        在儿童长篇小说越出越多的当下,能吸引眼球的并不多,部分作品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乏味。乏味的作品常见特点是:缺乏核心故事,作家不敢“制造”人物冲突,也缺乏结构上的“设扣”与“解扣”。

        我读到张之路先生新作《乌鸦不会道歉》时,眼前一亮,只用了两个多小时,就一口气读完了全书,由此也联想到儿童文学的思考深度、情节密度和叙事强度等问题。

        《乌鸦不会道歉》的思想内核是如何认识无心之失下对别人的伤害。我们教给学生确定的价值观中,当然是不能伤害别人,但是,文学家要还原生活真实,会让这个问题变得更复杂,甚至无解。例如,刘子舟该不该指出同学钟学三的妈妈在演讲中的错误? 从刘子舟的角度讲,当然应该,一是本来同学妈妈就是错的,二是自己的爷爷也能获益。但是,他却制造了与钟学三的紧张关系。例如,罗老师该不该联合同学把学校生物园中兔子烤来吃掉? 当然不该。那么,当班主任以“优秀”为“饵”让他说出真相时,罗老师该不该承认,进而让同学失去“优秀”名额? 这可能在读者那里就有不同答案了——罗老师和同学事先有约定,他为了自己的利益“出卖”了同学。作家喜欢把故事角色推至两难境地。如果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这些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没有“答案”。不是吗? 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没有答案。罗老师讲出他的故事后,说出了人生思考:“在这个世界上有对与错,也有是与非。可是在对与错、是与非中还有很多东西让我们思考和不安。……我们做事伤害了别人,即使是无意识的伤害,我们的自责也是应该的……”这段话上承“演讲风波”,下接“乌鸦事件”,爷爷的无心之失导致了战友被暴露,进而影响了战友一生的前途,虽然“乌鸦不会道歉”,但爷爷的痛苦与自责却是实实在在的。

        《乌鸦不会道歉》的知识内核是动物仿生学。动物仿生学支系庞杂,学界也有不同见解。作家细辨知识真相,将一些确定的动物仿生学知识织入书中,让读者了解到最新的仿生学知识。三三妈和刘爷爷都研究仿生学,这些学问已经超越了读者印象中的“受鸟的启示发明飞机”“受蝙蝠的启示发明雷达”的阶段,而将机器猴混入真猴中观察动物行为,训练老鹰来抓时兴的无人机。本书有了高密度的知识含量,既衔接了故事情节,也让阅读更有趣味。

        《乌鸦不会道歉》用了两条线索编织故事。一条是刘子舟和钟学三的同学关系,一条是刘子舟爷爷和钟学三爷爷的战友关系。这两条线索进进出出,串起演讲、回忆、故事等细节,保持了高强度的叙事节奏。本书中一些看似旁逸斜出的情节,如“挖蚯蚓”“给树木挂牌”,看似宕开一笔,读到最后却是必不可少——罗老师为化解两位同学的矛盾所做的努力,其中又暗含了鼓励观察与实践的教育理念。小说作家的主要本领是“会讲故事”。《乌鸦不会道歉》采用倒叙的写法,从一场演讲比赛开始,悬念不断,疑问不停,环环相扣,步步紧逼,直至最后谜底解开,让读者发出一声“原来如此”的长叹。这种长叹是读者体验到的叙事满足感。

        我认为,长篇小说不应该是短篇小说的集合,要调用文学手段讲述一个故事,它的背景更宏阔,人物更复杂,线索更多,情节密度更大……《乌鸦不会道歉》带给大家阅读愉悦的同时,也会带给我们这样的创作思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