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杨
小说是从一幅优美恬适的乡村田园生活图景开始的。和往常一样被鹅群叫醒的早晨,小女孩二丫开始了每天例行的“巡逻”。这个像“女王”一样的小女孩,带着她的鹅朋友走遍村庄的每一个地方,跟所有动物植物朋友们问好……这样童话一般的生活,却因爸爸的突然到来戛然而止,等待二丫的将是一段难忘的经历,正是这段经历让“女王”二丫变成了“女孩”谈香草。小说讲述了一个引人深思的成长故事。
二丫七岁了,一直跟着爷爷奶奶住在一个叫梨花湾的小村庄,爸爸妈妈带着姐姐在另一个大一些的村庄谈家村生活。梨花湾没有别的小孩,也没有学校,甚至没有年轻人,有的只是几户只有老年人的人家,以种菜种地为生。这是一个典型的“空巢”农村,但小说没有灰暗或压抑之气,相反,这里的人们都是脸上挂着笑,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快乐自在地生活。在爷爷奶奶“宠溺”“放任”的教育理念下,二丫无忧无虑地“自然生长”,养成了善良活泼的性格,亲近自然万物,也懂得了很多与人相处的道理。在二丫身上,呈现出一种浑然天成的童真。在梨花湾,二丫是当之无愧的“女王”。
然而,现实生活不会只有美好,二丫也不能一直生活在“真空”世界中,终究是要离开梨花湾的;并且,毫无疑问,是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二丫七岁时,爸爸来带她去谈家庄准备上学,用妈妈的话说,上学前,二丫需要学“规矩”,需要从“二丫”变成“谈香草”,而这个过程,对二丫来说是颠覆性的,因为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存法则的碰撞。当二丫来到爸爸妈妈身边,进了有很多小朋友、有老师的幼儿园,接触到更多的孩子和大人,才发现这里与自己原来以为的世界有多么不同。比如,在梨花湾,茶奶奶种的瓜可以随便吃,但在谈家庄,别人家种的瓜就不能随便吃,否则会被认为是“偷”;比如“天牛”这样的小虫子是不能带进教室的,因为会让小朋友害怕,惹老师生气。而最大的打击来自对自身的认知,在来谈家庄之前,从来没有人叫二丫“歪头”,原来这个天使般可爱的女孩是天生有缺陷的。这也许是爸爸妈妈把她留在爷爷奶奶身边的真实原因,也许是爷爷奶奶和梨花湾的其他爷爷奶奶们对二丫格外宠爱的真实原因。小说没有明说,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在此之前二丫并不明白“歪头”是会被人嘲笑的,她也不明白姐姐为什么从她进门的第一天就极其排斥她,不明白谈家庄的几个跟姐姐差不大的男孩子为什么会攻击她,甚至打骂她。在受到欺负时,二丫会伤心落泪。一连串的打击让她想逃离,想回梨花湾。相较于开篇的“女王”,这个被欺负的二丫看起来更真实,因为这才符合人们对生活的认知,真实且残酷。
小说为我们描绘了两个差异巨大的现实环境,梨花湾有多友善、多温馨,谈家庄就有多冷酷。小说也用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心理细腻的描写告诉我们,这不是简单地用自私或是人性的阴暗面就能解释的,真实的生活本身就是充满复杂性和矛盾性的,当然也有着无限的可能。关键还是人,是人在面临事情时所做的选择。梨花湾的胡爷爷、茶奶奶的和蔼可亲、与人为善是真诚的,谈家庄的小喜、阿星、阿荣欺负二丫也不完全出于恶意,也有孩子的顽皮和恶作剧在其中;而小喜妈妈的不讲道理、好奶奶的喜怒无常,包括妈妈“唐主任”对二丫的既爱又嫌弃、爸爸对二丫的爱和约束,都写得顺理成章,真实自然。
二丫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对自然万物的善意,朴素的万物有灵、生而平等的生态理念,更在于面对别人表现出的恶意不是一味忍受,但也不以恶制恶,而是坚持自己的选择,做自己认为对的、有意义的事,比如对别人流露出的善意报以大大的拥抱和笑容,而对于别人的冷淡也报以微笑和关心。二丫这样的天性,让她身边的人不知不觉被吸引、被改变、被融化,渐渐与她身心贴近。
小说并没有把二丫塑造成一个完美的形象,比如必须学习与更多的不同类型的人相处,学习一些“规矩”。我们也相信,这样一个有灵气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懂得的事越来越多,会变得更加有能力帮助身边的人,也会更加恰当地处理遇到的事。
小说塑造了一群儿童形象,二丫、姐姐、青山、小喜、阿荣、阿星等,他们的故事让我们看到,每一个孩子都是有灵性的,每一个孩子都是有特点或优长同时也有不足的,他们的成长道路上,需要大人的呵护,也需要大人的引导和陪伴。而在所有孩子们需要锻炼和学习的能力中,“爱”的能力是最珍贵,也最难学的。孩子可能都是天生拥有爱的能力的,在成长过程中会不断强化还是一点点消失,也许是成长的核心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