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3年11月29日 星期三

    是著作也是言说,省教育方醒人心

    庄园 《 中华读书报 》( 2023年11月29日   19 版)

        《道德冷漠的教育省思》,高德胜著,福建教育出版社2023年9月,52.00元

        道德问题在追求物质利益的现代社会始终处在边缘境地。避谈道德、不谈道德有逐渐成为社会发展新风气的趋向。当“道德绑架”等对道德加以扭曲利用的做法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社会事件中,道德的污名化进一步加重,人们对道德的回避也就有了更为充分的理由。高德胜教授所著的这本《道德冷漠的教育省思》把目光聚焦在道德冷漠的现象上,开篇就明确指出这一现象虽不是现代社会所独有,但在现代社会却更为普遍。该书对道德冷漠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既探寻道德冷漠的社会根源,也直面道德冷漠与教育的关联。虽然克服道德冷漠,不是单凭教育之力所能实现的,但教育与道德教育依然可以发挥关键性作用。

        阅读全书,以下几点令人印象深刻。

        首先是对道德冷漠问题与教育问题联结的揭示。道德冷漠是社会伦理问题,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教育是社会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道德冷漠的沾染不可避免。从道德冷漠现象透视教育,可以看见教育在培养人的过程中,是如何卷入道德冷漠的生产机制之中的。全书以道德冷漠问题为切入点,所谈的都是道德冷漠及其相关概念,实际上也是在谈当代教育本身的问题,包括对道德的忽视、被竞争附体、对待记忆的错误方式等。这样的教育更可能培养出远离自我、意志薄弱、道德冷漠的人。一些教育研究者与教育工作者常常处在“当局者迷”的状态,整天忙于“怎样培养人”,却忽视了问题重重的教育实践可能培养出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把社会问题和教育问题联结起来,既不高估教育的功能,也不对教育妄自菲薄。教师常常会是教育问题出现后被指责、被规训的靶子。但很多时候教育问题表现、暴露在教育领域,根源却在学校与教育之外。该书对教育问题的批判分析,既涉及个人,也涉及制度、系统、科技、媒介等,对教育所能解决的问题持谨慎中立的态度,既不夸大教育的作用,将教育当作灵丹妙药,也不轻视教育的导向性,重视教育在克服道德冷漠等社会问题上的独有贡献。

        其次是对关键概念与问题本质的辨析。全书以道德冷漠为线串起对教育问题的分析,在具体问题上一直在区分关键概念的范畴类型与善恶属性。具体而言,对于教育,首先进行了古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区分,用古代的教育照射现代教育,找寻古今区别和各自存在的问题;对于道德冷漠,区分了无意识的道德盲视与有意识的道德冷漠,其中又把道德盲视分为短暂的与深度的两种,并把道德冷漠的性质定为接近恶的不为善;对恶本身,也从已有文献中梳理不同形态的恶。此外,意志薄弱、竞争、记忆、痛苦等概念在书中都有相应的辨析、分类、定性。这样的阐述,有益于读者清楚地理解为何要批判这些问题,批判的是什么,批判背后所蕴含的伦理与教育学理论是什么。

        最后,此书不仅是对德育问题进行创造性阐释的著作,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阿伦特意义上的“言说”,体现着作者的学术品质。从第一章道德冷漠的定义部分,就能够看到作者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作者对自己以往文章中“道德冷漠”与“道德盲视”概念定义进行了修正,这种“自反批评”的态度既让人学到“思想,再思考”的学术精神,也让人学到学者“求真”路上应有的坦然品格。文章除思想阐述之外,附录和后记分别以传记形式介绍鲁洁先生的教育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故事。作者自己与他的老师如何看待教育、如何为人、如何做学术娓娓道来,相信读者融汇在文字中的真性情所打动,有所感怀,有所思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