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3年11月29日 星期三

    撩开蒙在奕劻身上的神秘面纱

    王振羽 《 中华读书报 》( 2023年11月29日   19 版)

        《奕劻评传》,马平安著,团结出版社2023年10月,98.00元

        晚清政局,千头万绪,复杂多变。以前叙述这段历史,多说事件,兼及人物。如今,因大量文献资料被挖掘整理,就人物研究来重新审视梳理诸多历史事件,似乎更为深入、明晰。如对曾国藩兄弟、李鸿章、左宗棠、郭嵩焘、袁世凯等,甚至就恭亲王奕、醇亲王奕譞、荣禄、端方等都有不少切实研究,令人耳目一新。但,庆亲王奕劻、端王载漪似乎专门研究较少,尤其是庆王奕劻载振父子,在晚清政局中有长达近三十年的经历,甚至在奕譞、奕、荣禄先后凋零之后,他成为慈禧太后、隆裕太后特别倚重的关键人物。清室倾覆,共和肇造,奕劻功罪,人见人殊。此前的众多事件,奕劻在其中也并非无足轻重。奕劻其人,究竟是一位怎样的晚清人物? 有人说他平庸无能,只是风云际会圆滑世故;有人说他贪墨好利,欲壑难填,毫无节操;有人说他虽一味忽悠,却忠心耿耿。马平安教授以41万字的篇幅撰就《奕劻评传》,试图撩开蒙在奕劻身上的神秘面纱。

        马平安有一长篇“导言”,细说奕劻其人,疑惑《清史稿》对奕劻其人为何只有不到480字的文字记录,而《泰晤士报》对奕劻的评述几乎被全文摘引,充满对奕劻的负面评价。进入正文,马平安漫说奕劻虽然是乾隆帝的曾孙,庆僖亲王永璘之孙,但毕竟是不入八分辅国公爱新觉罗·绵性的长子,已经属于宗室旁支。但奕劻写一手好字,也粗通文墨,更与桂祥交好,桂祥是慈禧太后的嫡亲弟弟。因此原因,奕劻脱颖而出,青云直上。1852年,咸丰二年,奕劻被封为贝子。1860年,咸丰十年,咸丰帝三十岁寿辰,奕劻被封为贝勒。1872年,同治十一年,同治帝大婚,奕劻加郡王衔,被授御前大臣。《清史稿》载:同治十一年九月,大婚,加郡王衔,授御前大臣。奕劻基因纯正,虽属旁支,也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又有桂祥这一特别管道,年过而立,即腾达飞黄,奕劻真是“时来天地皆同力”。

        中法战争,改变了多人的命运轨迹,也是中国近代一重大事件。张之洞自山西南下就任两广总督,张佩纶这一清流党在中法战争中一蹶不振,而在1884年,光绪十年,慈禧太后借中法战争失利之名罢斥恭亲王奕等一班军机大臣,史称“甲申易枢”。甲申易枢之后,1840年出生的奕譞大有取代奕之势,而奕劻也因缘接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主持外交事务,并进封庆郡王。奕劻入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后,忠实贯彻慈禧太后的基本外交策略,即保境固边、以战促和、乘胜即收法。中法战争之后,海军建设,更形迫切。奕劻不仅主掌外交事务,在1885年9月,清廷设立海军衙门,奕劻又受命会同醇亲王奕譞办理海军事务。以前,北洋水师经营多说李鸿章,而奕劻位居上游,多有参与,也是事实,他对南洋水师的建设也多有考量。

        马平安也并不回避奕劻的贪墨之事。奕劻为人贪鄙,与其子载振、大臣那桐卖官鬻爵,被人们讥为“庆那公司”。1904年,光绪三十年,御史蒋式瑆奏劾奕劻任军机大臣以来,大小官员多去行贿,庆亲王府门庭如市,奕劻挥霍异常,积蓄巨款,在英商汇丰银行存入一百二十万两私产。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御史赵启霖等再次奏参他为段芝贵谋取巡抚职,受贿十万两,其子载振并纳段芝贵所献歌妓杨翠喜。但奕劻因深得慈禧太后宠信,两案都不了了之。奕劻初主军机之时,袁世凯用重金笼络,使之成为袁世凯在朝廷中的得力内援。

        1911年,宣统三年,清廷裁撤军机处,奕劻任“皇族内阁”总理大臣。同年十月,武昌起义后,他竭力主张起用已被罢黜的袁世凯。不久,袁世凯被起用,入京代奕劻为内阁总理大臣,重新组阁,奕劻改任弼德院总裁。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退位。家人劝奕劻前往天津避难,他还扭捏作态执意不肯。亲家孙宝琦与长子载振强行把他架起,“绑架”至轿车,天未亮即出正阳门,奔赴天津。车发北京,奕劻如释重负,卧榻而眠。至津门后,奕劻饮食如故。奕劻听闻袁世凯出任临时大总统,革命风潮已经平息,劫难已过,他遂再回北京。

        1917年1月29日,奕劻病死于天津租界,时年79岁。内务府大臣初拟谥“哲”,按谥号解,知人曰哲。溥仪不以为然,亲选四字,让内务府选择,为“谬、丑、幽、厉”。溥仪之父载沣闻此,终觉同为宗室,有所不忍,劝溥仪网开一面。溥仪仍然不肯。后在诸多亲贵力争之下,才赐谥“密”,密者,“追悔前过”之意。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说:(奕劻)受袁世凯的钱,劝太后让国,大清二百多年的天下,断送在奕劻手里。

        《张謇传记》的作者刘厚生也说:庆王遇有重要事件,及简放外省督抚藩臬,必先就商于袁世凯,表面上请他保举人才,实际上就是银子在那里说话而已。历史学家吕思勉评价奕劻:居政府首席的庆亲王奕劻,则老耄而好贿,政局更形黑暗。曾在张之洞身边多年的辜鸿铭则把奕劻与英国前首相贝尔福相提并论,他说,“庆王并不像李鸿章那样,对钱财本身怀有卑鄙无耻的贪婪之心,而是他身上那种玩世不恭的犬儒主义,使得他无所顾忌地从其被保护人那里接受礼物和金钱”“但在实际生活中,贝尔福先生是一位温和的悲观厌世者,庆王则是一位好心肠的玩世不恭者”。

        马平安在《奕劻评传》的“余论”中就奕劻的评价问题展开讨论,条分缕析一个人与时代、群体、王朝命运的关系,并探究奕劻与载沣究竟谁应负更大的责任,实在是很有意思的话题。

        庆王奕劻死前把与自己有关的信笺尺牍付之一炬,但其一生行迹作为还是难以逃脱被人评说。顺便说一下,天津庆王府位于和平区重庆道55号,现为天津外事办所使用。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