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所编东汉末到东晋名士言行录,其所津津乐道的魏晋风度早已或隐或显地融入中国士人精神,经鲁迅先生奇文《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传扬,其“名士教科书”的盛誉也早已广为人知。作为早期文言笔记小说经典,其形式又十分接地气,一篇篇短小的人物奇谈轶事,仿佛古早段子大全,其中不少段子脍炙人口,为后世贡献了无数成语典故。近年来,关于《世说新语》的学术专著和普及读物都出版了很多,但对普通读者而言,研究论著精深准确,却有阅读门槛;通俗读物择取最引人入胜者敷衍成篇,却往往止于猎奇,对其间深意语焉不详。能兼美者,当推上海辞书出版社新出刘强主编《世说新语鉴赏辞典》。
刘强教授在央视“百家讲坛”讲“竹林七贤”出圈前,已从事《世说新语》研究多年,一直与众多《世说》研究者致力于“世说学”建设,出版多部学术著作,涉及《世说新语》研究史、研究评述、资料汇编,对《世说》的研究是全方位的,正是主编此鉴赏辞典的上佳人选。熟悉上海辞书出版社鉴赏辞典系列的读者都知道名家荟萃正是该系列的品牌特色之一,《世说新语鉴赏辞典》亦继承此优良传统,邀请海内外《世说新语》研究名家共同为读者烹制这一盛宴。
《世说新语》体量庞大,鉴赏辞典选取430余则,由数十位学者带领读者细细赏析,博采众长,非一家之言。不同学者风格迥异,试举几例感受一下。
有大家熟悉的戴建业老师,鉴赏文写得跟他的课一样生动率真。《方正》第47条“何必谦让”:王述转尚书令,事行便拜。文度曰:“故应让杜、许。”蓝田云:“汝谓我堪此不?”文度曰:“何为不堪,但克让自是美事,恐不可阙。”蓝田慨然曰:“既云堪,何为复让? 人言汝胜我,定不如我。”描摹声口毕肖,人物之心直口快跃然纸上,编者将这个故事列入“方正”,而不是鲁莽、傲慢、二货,可见其欣赏之情。戴老师亦联系现实,对这个故事及故事主人公表达了激赏。
有的条目则文风严谨,剖析深刻,如张金耀老师赏析《文学》第3条“郑玄家婢”。郑玄家婢女因触怒主人,被鞭打,被拖到泥里,犹能恰当引用《诗经》与人对话。《世说》编者将其列入《文学》,以婢女文学修养之高侧面衬托郑玄之风雅。张老师介绍了古人如何看待此条轶事后,又旁征博引,为读者展示了自春秋战国时便已形成的征引《诗经》以表情达意的古老传统。而对现代读者来说,郑公因婢女稍不称旨,便怒加惩罚,其雅未免显得虚伪;婢女之文学修养也不过是主人夸耀风雅的工具,于己无益。只是这些已无需多言,读者自有判断,鉴赏者便不置一词,为读者留白。
再如《德行》第17条“生孝死孝”。儒家讲究以礼节情、以理抑情,但《世说》中的魏晋名士多不遵此道,所谓“情之所钟,正在我辈”。“生孝死孝”讨论了“哀苦过礼”,而“神气不损”的生孝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的死孝,更重发乎真情的死孝。鉴赏文作者龚斌先生罗列了前人对此条的校笺,又引《仪礼·丧服》等说明了何为“生孝”何为“死孝”,及文中对两者的态度,显然是更重死孝,但同时结尾处作者还是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认为死孝有违丧礼,辜负父母生前的期望,不能算孝子。这中间就有了多次交锋,原文两位孝子之间,讨论孝子的人,历代对这一问题的讨论,作者自己的观点……其间张力已远超原文,读者读到此必然也会有自己的思考。
通览全书可以看到,参与撰写的学者们均尽力以雅俗共赏、深入浅出的行文风格为普通读者拆除阅读门槛,但其活泼文字背后严谨的时代背景、历史事件梳理,人物言谈之机锋解读的学术论证,作为附录的《〈世说新语〉研究著述举要》《〈世说新语〉人物事迹编年简表》,又使该书完全可以作为进入《世说新语》学术研究的入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