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3年11月15日 星期三

    走在清风徐徐、水汽扑面的湿地栈道上感受张掖气息,木塔沐浴在万岚晨曦之中诉说千年来的风云跌宕,大佛寺的晨钟暮鼓里吟唱经卷梵音袅袅。脑海里便浮现出丝绸古道上的一幅“清明上河图”来。

    一城山光,半城塔影

    《 中华读书报 》( 2023年11月15日   12 版)

        张掖是一座地处戈壁沙漠边缘的塞上古城,却又是不同于河西走廊其他城市的“塞上水乡”。在采访张掖老一辈人的时候,他们告诉我,小时候张掖到处都是水泽,出行走亲戚坐船更是常事。而张掖“五塔”就掩映在水光山色里,是人们抬头就能看见的地理坐标,也是大家心目中历史遗留给张掖的美景。没有亲自到过张掖的人很难理解,这座古城为什么叫“金张掖”,甚至会以为张掖有矿出产黄金。其实,张掖之所以在称谓之前冠以一个“金”字,是因为这里多水,在堪舆学里水为金,张掖作为塞上水乡称作“金张掖”就是这么来的。

        张掖城内原有五座塔,分别以金木水火土命名,但现在保存下来的只有木塔和土塔了。木塔又叫万寿寺塔,坐落于甘州城内县府街中心广场西侧,始建于北周,是张掖众多塔建筑中历史最为悠久的一座。木塔在隋朝时曾有重建,据说当时由尉迟恭负责监修,尉迟恭就是我们现在过年时在大门上张贴的门神敬德,原来门神与万寿寺还是颇有渊源的。木塔,一直以来都受到官员百姓的重视和尊崇,在明清两代时也有过多次维修加固。民间曾有谚语赞美木塔说:“张掖有座木塔,离天还有尺八。”赞木塔建造之宏伟,也有一种不可忽视的骄傲意味在里头,可见,木塔在张掖人心目中还是很有地位的。史料记载,万寿寺原有山门、大殿、陪殿、藏经楼、方亭等建筑,还有500尊罗汉塑像。千百年风雨沧桑,如今只剩下了这座塔,其他建筑和内中佛像都已经荡然无存,而充满了历史风霜印记的木塔,也成了仅供游人观赏而不可攀登的古建筑。

        甘州八景之一“木塔疏钟”说的就是万寿寺木塔和塔顶的古钟。根据万寿寺的资料介绍,以前最顶层有古钟一口,敲响钟声四野皆闻,可谓“塔势凌霄汉,钟声叩白云”。然而,那口声震四野的古钟已经遗失,甘州古八景中的“木塔疏钟”被新八景“木塔晨曦”所替代,到底略有遗憾。称作木塔,最早并不是应五行而来,而是它本身的结构原为木质所建。据重修万寿寺塔碑文记载:元代时所见的木塔为十五层木构塔,下有地窖,地窖中心矗立着一根上接塔顶、下连铁座的铁柱子,有大力士站在铁座上用力搬动铁柱,就可令木塔整体旋转。自然,这样的神奇建筑技艺我们已无缘亲见了。现存的木塔乃是民国十五年重建,塔身高32.8米,八面九级,每级八角,上有木刻的龙首作口含宝珠状,下挂风铃叮叮清音,外檐采用楼阁式建造,主体依然是木质结构,塔身内壁由砖砌而成。木塔各层都有门窗,上面镂刻有花饰,看起来古色古香很有厚重感。木塔建造最能体现中国传统建筑学精髓的,莫过于它的木工手艺了,木构塔身整体没有一钉一铆,全靠斗拱、立柱和大梁相互契合,木头和木头之间纵横交错,彼此连接,浑然而成一个整体。单从建筑技艺来说,张掖木塔可谓是一座巧夺天工的艺术品了,从中我们便能够领略到老祖先的巧手、巧思,对传统建筑技艺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土塔、木塔是唯二保存下来的五行塔佛教建筑。佛教兴盛由西往东,张掖作为率先接触并接纳僧侣宣扬佛法的古城镇之一,佛教在这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半城塔影”更多的时候作为一种信仰和纪念,里面多安放着得道高僧的舍利或是灵骨。相传,土塔原为天竺国高僧迦摄摩腾的灵骨安放处,历来乃是信士檀越供佛、礼佛的重要场所。土塔建于西夏时期,位于大佛寺内,在明清两代多有补修,但是1929年张掖地震塔的顶部遭到毁坏,我们今天看到的土塔是20世纪80年代修复之后的了。土塔与木塔在建筑风格上是大相径庭的,这里更注重宗教特色的表现形式,土塔的整体结构充满了浓浓的藏传佛教风格,又兼顾了一部分印度建筑的特色。土塔还有一个别称,叫作喇嘛塔,高33.37米,由塔座、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座分两层须弥座,上面各有八座小塔和供着佛像的小佛龛,塔顶相轮造型就是藏传佛教中具有典型特色的样子。土塔和其上又设置的小塔都统一采用下圆螺旋而上的形状,顶呈宝伞状,建筑线条十分流畅、壮观。细细看去,塔下部的须弥座上除雕饰有佛像外,还有狮子和大象等动物的图案,这一部分是沿用自古天竺国等地的绘饰特点,从中也可看出这座佛塔的历史颇为久远。

        这种类型的塔在张掖并不罕见,作为高僧大德或是喇嘛最终的灵骨安放处,土塔的覆钵保留了坟冢的样式,比如已遭毁损的金塔、水塔和火塔都是实心塔,人们不能登临塔顶,只能在塔下仰望敬拜。更早的时候,张掖人把城内最大的五座塔分作“五行塔”,用金木水火土来对应称呼。但是,如果真的按照五行方位来印证,这五座塔却并不在五行应该的位置上,这中间自然是有一段渊源的。原因是五行塔的建造并不在同一时代,木塔建于北周,土塔建于西夏,金塔、水塔、火塔则建于明代。而在叫五行塔之前,它们都拥有自己的名字,只是木塔是纯木质结构,人们便习惯称之为木塔却忽略了它原本是叫作万寿寺塔的;土塔则原称弥陀千佛塔,因是砖土结构就叫了土塔。到后来修筑了其他三座大型佛塔,有人便将五行恰好附会在了这五座塔上,凑全了五行塔的数字,但因着木塔和土塔的叫法早已成型没有办法为其重新命名,才形成了张掖城里五行之塔不在其位的特例。

        到张掖旅游木塔和土塔是必选之地,假如正好选的是春夏之际,绿树掩映中向南看,祁连雪峰遥遥在望,仿佛牛马的哞叫和牧民放歌的声音就在耳际;向北望,龙首山俯卧腾冲起伏连绵;合黎山的神话传说传唱不绝,情侣峰上的夫妻千古凝眸……一城山光浮想联翩。走在清风徐徐、水汽扑面的湿地栈道上感受张掖气息,木塔沐浴在万岚晨曦之中诉说千年来的风云跌宕,大佛寺的晨钟暮鼓里吟唱经卷梵音袅袅……脑海里便浮现出丝绸古道上的一幅“清明上河图”来,那里面有驼铃逶迤的商队行进于城关之外,将军饮马黑河,胡姬卖唱酒肆,摇着转经轮的僧侣虔诚叩拜瞻仰佛塔,转山、转水、转来生,跳脱的孩童穿梭在行人之间,结伴游玩的女子衣带飘飘和对岸的少年郎隔河相望欲语还休……如此景致就构成了古甘州的盛世繁华,也成就了那书卷里写的“一城山光、半城塔影”的魅力张掖。

        (本文摘自《张掖传》,陈玉福、程琦、任玲著,新星出版社2022年6月第一版,定价:89.00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