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3年09月13日 星期三

    对万物,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孙思 《 中华读书报 》( 2023年09月13日   19 版)

        《江芦的咏叹》,赵丽宏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3年7月,49.00元

        赵丽宏擅于在常人往往视而不见的地方,发现美,发现善。他的文字充满着对世间有情万物的接纳、善意与慈悲。对笔下的每一个人,每一个物,他都报以虔诚之心,仁爱之心,并上升到“以神遇而不以目视”的境界。生活中他对人对事,亦是如此。所以一直以来,我认为“大悲心”就是赵丽宏的文学之心。也因此,他的散文总有一股温暖的力量,这力量如同一种微量元素,没有它浸入不透的,譬如日月、譬如生活、譬如灵魂、譬如人心,从而使我们的全身都浸泡在他文字的营养里。

        他的散文集《江芦的咏叹》,所选的52篇散文,跨度达半个多世纪。不管是对题材的选择,还是对待笔下的文字,赵丽宏都很审慎。审慎,是一种高贵、智慧的节制,是把握分寸、恪守本分的考量,是对人世、人心细致入微的思虑和体贴。这种审慎品行的背后,实际是一种关乎生命的根柢,关乎人的在世生存品格、人生幸福的古朴而高贵的智慧和洞识。这些散文所描写的自然景物和人间世事以及亲情,虽然极为普通,但给予人们的审美感受,却极其丰富和长久,为我们在感性世界中带来韵味无穷的审美效果。尤其是这些散文流露出来的那种诗质,这与他本身是一位诗人是分不开的。

        第一辑《会思想的芦苇》里的第一个篇章《天籁和回声》是赵丽宏最早的作品。那个时候他只有十八九岁,可以想象这些作品都是在他劳动了一天,回到茅草屋,在油灯豆大的昏黄的火光里写下的。但即便这样,他笔下的万物仍是那样的生机盎然,充满情趣,隐含着他对生活和未来的热爱和向往。他写桃花敲窗,写得那么唯美灵动;他写芦花,好像这些芦花就站在我们眼前:“刚到乡下的时候是深秋,正值芦花开放。在河边沟沿,到处是它们银色的身影。秋风漫卷时,它们集体晃动的姿态,是世上少有的奇妙形象,那起伏的银波,轰轰烈烈,浩浩荡荡,没有一点媚态,也没有一点矫揉造作,看到它们,我的视野里一片清朗。”《露珠》《稻茬》《喜鹊和乌鸦》《青虫》,还有很多没有列举的篇章,里面生灵和万物的一切微动和巨动,大自然对它们生命的创化,它们的心跳和体温,都在他的笔下得以体现和寓示。这些笔记式的散文,短而精致,似乎每一个字都用水洗净过,再从水中立起,气韵生动,清清明明,如同莲花和藕。

        第二辑《母亲和书》里,赵丽宏写母亲:“看着母亲的书橱,我感到眼睛发热,好久说不出一句话。她收集我的每一本书,却从不向人炫耀,只是自己一个人读。”他写父亲不同时段三次送他的离别场景;写父亲悄悄地拄着拐杖到南京路的新华书店,站在离人群很远的地方,默默地看着他为读者签名;写父亲走后他为父亲擦身、换衣。这其中的每一个场景,都像一部部电影,抽离了时间,永远不会枯萎和凋零地刻在我们的心壁上,使我们始终站在深沉地接纳和倾听的角度,而不止一次地泪眼模糊。

        第三辑《晨昏诺日朗》所选的18篇散文,不仅涉及江南,还涉及到晨昏诺日朗、澳洲、佛罗伦萨、威尼斯、罗马、泰国等一些国家的城区和景点。这些散文温暖、开阔、有力,有着绘画般的美。他写诺日朗瀑布:“开始声音不大,如同一种气韵悠长的叹息,从极遥远的地方飘过来。声音渐渐响起来,先是如急雨打在树叶上,嘈杂而清脆;继而如狂风卷过树林时发出的呼啸;很快,这响声便发展成震天撼地的轰鸣,给人的感觉是路边的丛林中正奔跑着千军万马,人马的嘶鸣和呐喊从林谷中冲天而起,在空气中扩散、弥漫,笼罩了暮色中的天空和山林……”他写风:“如果没有风吹来,一切都是静止的。树、草、花、湖泊、海洋,甚至沙漠……这世界上的一切有生命的或者无生命的,在无风的时刻都成了凝固的雕塑。”还有《江南的水》《与象共舞》《周庄水韵》《异乡的天籁》《但丁的目光》《万神殿的秘密》《美人鱼和白崖》等,美学在这里,不仅只是个赏心悦目的欣赏问题或艺术问题,而是一个与自然同化、参其奥秘以建构世界共同体的哲学命题。可以这样说,这些散文不需要再用思想去覆盖,其本身就是思想。

        赵丽宏从小就喜欢画画,对绘画的爱好一直没有改变。这本散文集里的所有插图都由他亲手绘就。这些插图,构图简约,却又总能暗示出一种联想,一种愉快的情绪,一片令人向往的风景。他用最微妙的线条,把散文所要表现的核心诉诸视觉形象。这是唯独属于赵丽宏的绘画语言。此外有些散文篇章里,还引用了一些赵丽宏的诗和西方名家的诗句,这些诗不长,也就仅仅几句,却因丰富的超现实意象和隐喻性,而使得整篇散文更具丰盈性。

        起来下不去的是山,伏下又起来的是水,赵丽宏的散文就是这山和水,由无数次起伏积聚而成,毫不做作的神韵与宁谧是山,情致深婉的是水,它们无一不深深地感染和陶冶着我们的心灵和情操。

        赵丽宏说自己就是一棵历尽风雨的芦苇。读着《江芦的咏叹》,我的眼前常常幻化出,在崇明江滩、河畔、沟边那些大片的芦苇,它们沉默地站在河两岸,风压弯了它们柔弱的身躯,但待风过,它们又坚强地挺直了腰板。冬天里,它们顶着一头的白发,站在那里,如同一位位母亲,在遥望着期盼着远方的孩子回家。这个时候,我仿佛看到年少的赵丽宏,正行走在那片孤岛上,如一枝纤细的芦苇,迎风而立,弱而坚!

        保持生活和经历的易感,才能回味自己所看到所遇到的一切。青年时生活中稀缺的敏锐、体恤、良善,让赵丽宏即便到现在,也永远年轻,永远心存温良。

        在生理需要和物质生活之外,只有精神生活才能扩展生命的深度。譬如阅读赵丽宏的散文集《江芦的咏叹》。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