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历史著作中,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最重要的经典之一。《资治通鉴》网罗宏富,体大思精,立意于求索治道、鉴往知来,被誉为“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也”。然而,《资治通鉴》卷帙浩繁,现代通行的点校本加上胡三省的注多达600万字,加之编年叙事,一般读者很难通观而直鉴。所以后来又有了朱熹的《通鉴纲目》和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可视为《资治通鉴》的纲目体、纪事本末体的简明读本,成为科举时代天下士子的必读之书。而明清之际著名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王夫之的《读通鉴论》则是以《资治通鉴》为基础,探求“上下古今兴亡得失之故”的史论、政论杰作,堪称解读《资治通鉴》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读通鉴论》30卷,分秦1卷、西汉4卷、东汉4卷、三国1卷、晋4卷、宋1卷、齐1卷、梁1卷、陈1卷、隋1卷、唐8卷、五代3卷,附录《叙论》4篇5则,合计912则。在卷末《叙论》中,船山申述其对《资治通鉴》的理解:所谓“资治”,就是为力行求治之资,而治之所资,惟在一心,而历史只是其镜鉴罢了;所谓“鉴”,就是于其得而必推其所以得,于其失而必推其所以失,其得必思易其迹而何以亦得,其失必思就其偏而何以救失;所谓“通”,就是通晓治国之道、为人之道、处事之道,“可以自淑,可以诲人,可以知道而乐”。
就中国传统史论体例的历史发展而言,船山堪称是运用史论这种体裁审视、编排、写作历史并取得卓越成就的第一人。船山无论是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还是对制度举措、社会风俗,皆能追溯其渊源、分析其背景、缕述其变迁、阐释其动因、探究其影响,从而兼具问题意识和现实关怀、反思态度和批判精神,表现出高超的历史解释艺术。而其中一以贯之的,是其理势统一的历史规律论、趋时更新的历史进化论和“即民以见天”的历史动力论。也正因为如此,本书“迥异流俗”,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如严守夷夏大防,在民族主义问题上不免偏激;严守正道大义,在人事臧否上不免以后见之明而苛责古人。无论是大醇小疵,还是白璧微瑕,均能益人神智、发人深省。
船山曾预言其著作二百年后才会显扬于世,果然“在清末民初那时,凡是开新风气的人,几乎没有人不读《读通鉴论》”(钱穆《中国史学名著》)。在经历了一段昙花般的绚烂之后,20世纪30年代以来,《读通鉴论》逐渐回归到正常的学术视野,吸引着一代代学人分别从历史学、哲学、政治学、民族学等不同角度加以探讨,船山的异代知音愈来愈多。在当今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读通鉴论》更是一部不可不读的史论经典。船山极深研几,文奥难解,其议论又出古入今,左右逢源,故其著作必须加以现代解读方便于普及。中央党校出版集团大有书局于今年年初推出的《读通鉴论新译》,就是目前最便于阅读的一个版本。《读通鉴论新译》在广泛吸收借鉴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严格遵循古籍整理通则,对原著进行了全面的整理研究、白话翻译,为广大读者阅读参考提供了极大便利。
首先,精选版本,严谨校勘。《读通鉴论》始撰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康熙三十年(1691)与《宋论》一并完成,此后一直以抄本流传,直至同治四年(1865)金陵书局本《船山遗书》刊行方正式面世。中华书局1975年推出的舒士彦点校本,以金陵书局本为底本,参考若干抄本整理,成为目前通行的版本。岳麓书社《船山全书》本,利用各种抄本、印本进行会校,订正中华本约600处,并参照他本标出细目,堪称最为完善的版本。本书的整理即以岳麓书社《船山全书》本《读通鉴论》为底本,参校诸本,并按照古籍整理规范和有关国家标准,纠正现行各本原文的差错,提供统一规范的文本。
其次,坚持“信达雅”原则进行现代语译。采取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式,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追求语法结构的通畅和遣词造句的古雅;原文援引古籍文献则尽量核对元典,还原本义;另在括号内加注人名字号、古今地名、年代以及相关内容,以便完整准确理解船山的思想观点。相较其他版本,经过考证,改正了原本的不少错误。如卷二十七:“传及僖宗,侯昌业、孟昭图、张道古皆死焉。”此处的“张道古”死于唐昭宗时期,于史实有出入,当为右补阙常濬。这类问题,均于译文中加括号予以说明。同时,也改正了其他版本注释翻译的一些错误。如卷六:“而宗均以邑长折简而收之,群蛮帖服,振旅而还,何其易也!”宗均,《后汉书》作宋均,时为监营谒者,中华书局三全本注释误为其父宋伯。又如卷七:“其不能通于吉凶哀乐之大用也庸愈乎?”是说东汉太尉张酺不懂得吉凶哀乐之礼的重要作用,难道他还能胜过制定汉礼的专家曹褒吗?“庸愈乎”的用法见于《左传·昭公十年》。中华书局三全本译为“不也太庸俗了吗?”误。
再次,增加题解,提炼主题。每卷前撰写题解,以时间为序,以帝王为纲,以帝王系事件和制度,或一事一议,或同类事、同类人、同类制度与相关人、事、制度共议,交待历史背景,概括主要论点。每则原文只有序号,没有标题,本书则依据其主旨另拟凝练雅致的标题,如“天下昏乱,忠臣乃见”“刘邦几为富家翁”“更始之失,光武之资”“怪士不惩,天下不平”之类,以便读者阅读理解。
复次,核实本事,注明出处。对全书九百多则论题,一一查找《资治通鉴》中的本事,在文后标示出处,以便有进一步深入探究需要的读者对照阅读。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船山有言:“读古人书,以揣当世之务,得其精意,而无法不可用也。”对于船山的史论,我们正可作如是观。《读通鉴论新译》提供了一个学习中国历史的精良读本,值得向广大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