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3年07月26日 星期三

    每一位鉴定家都是“福尔摩斯”

    黄坤峰 《 中华读书报 》( 2023年07月26日   10 版)

        黄坤峰:副编审,上海书画出版社第四编辑室副主任。策划编辑“中国绘画名品”系列,《海派绘画大系》《王季迁书画过眼录》等。

        推荐图书:《鉴真馆·刘九庵讲书画鉴定》

        我常常感叹,鉴定一件古代书画作品堪比侦破一桩大案,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古代书画错综复杂,一方面古人早已有制造“伪作”来达到传习、收藏的用途,他们照本临摹,有些还选用当时的纸张材料。甚至宫廷皇室还组织官员临、摹前人作品,最经典的例子便是《兰亭序》,由于唐太宗对其十分珍爱,便命冯承素等人临摹《兰亭序》,造成了有多本《兰亭序》存世。

        书画家们也常常仿前人的画作,由于他们绘画水平本身较高,原作与仿作实在难以区分。比较著名的例子就是《富春山居图》,曾经有两卷《富春山居图》被收入清内府,乾隆皇帝对仿造的那卷爱不释手,题写了很多诗跋,而对真迹漠不关心。

        古代书画家们留给后人的难题可不止这些,他们还经常请自己的家人、学生给自己代笔,更甚者如宋徽宗,他有一整个团队为其代笔,现存很多有署名徽宗的作品多是御书院代笔的。

        但最复杂的情况还是在历史传递过程中被添款、拆配、割裂、挖改,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作品“增值”,比如将明代的浙派作品改成宋代,这样价值便可翻倍,但这一系列操作也就造成存世作品“面目全非”。

        可见,面对扑朔迷离的古代书画,要“辨伪”与“鉴真”是多么艰难,鉴定家们得有“具眼”才能在“案件”中抽丝剥茧寻得“真相”。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量古代书画作品亟须定级和断代,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国家文物局组织成立了以张珩为组长的古书画鉴定小组,组员有谢稚柳、刘九庵,1983年,国家再次组建“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小组”,此时张珩先生已故去,而鉴定小组的成员也扩充至七位,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七人鉴定小组”,他们是徐邦达、刘九庵、谢稚柳、杨仁恺、傅熹年、启功、谢辰生七位先生。当时他们的平均年龄已经超过66岁,但8年间,老先生们踏遍了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鉴定了六万多件书画作品,对国内书画收藏情况进行了一次“大摸底”。

        上海书画出版社自2020年起策划启动了“鉴真馆”系列,丛书以大鉴定家为专题,收入其鉴定理论、鉴定实例,目前已出版《徐邦达讲书画鉴定》《张珩怎样鉴定书画》《谢稚柳讲书画鉴定》《苏庚春讲书画鉴定》,还有以旅居海外的大鉴定家王季迁鉴定日记为内容的《王季迁书画过眼录》。今年7月,“鉴真馆”系列再添一员——《刘九庵讲书画鉴定》。本书由刘九庵先生嫡孙刘凯编,在书中详细讲述了上述各种作伪手段,还收入了刘九庵先生在1994年“全国重要书画赝品展”期间的讲座实录,列举20个实例教读者如何辨析伪作。

        “鉴真馆”系列还在继续扩充,我们希望通过一套丛书为读者打开文物鉴赏的途径,不但能鉴赏“真迹”,还能体会“伪作”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的价值。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