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3年07月05日 星期三

    “《红楼梦》中外国物品的故事”之四

    “很似打罗筛面的一般”——《红楼梦》中的钟表

    徐波 《 中华读书报 》( 2023年07月05日   15 版)

        “素日跟我的人,随身俱有钟表……横竖你们(宁国府)上房里也有时辰钟,卯正二刻我来点卯,巳正吃早饭。”这是凤姐受命协理宁国府,第一次对执事人等训话时说的话(第14回)。凤姐手下人每个人都有钟表? 贾家再富豪,宁国府被抄时也只抄出“钟表十八件”(第105回),想必荣国府也不致连仆人都有表。有人指出,这无非是凤姐在吓唬宁府的媳妇婆子们呢,不让她们偷懒。

        除玻璃外,《红楼梦》中描写最多的域外物品就是钟表。

        《红楼梦》里写了多少钟表

        书中第一次出现的钟表正是在凤姐住处,即刘姥姥初进荣国府时在凤姐房内所见挂钟:

        刘姥姥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很似打罗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铊似的,却不住的乱晃。刘姥姥心中想着:“这是什么爱物儿? 有甚用处呢?”正发呆时,陡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磬一般,倒吓得不住的展眼儿。接着一连又是八九下……(第6回)

        挂钟是西洋物品,以西洋方式计时,“当”的一声后接着又响了八九下,正是上午九点或十点,符合凤姐协理宁国府时“巳正(上午10点)吃早饭”的时候。看来两府的作息时间是一样的。凤姐“卯正二刻”(早晨六点半)就来点卯,这时才吃早饭,在今人看来这早饭也太晚了。

        荣府衰落时,凤姐称自己把一个金自鸣钟“卖了五百六十两银子”(第72回),这恐怕是书中最贵重的一只钟,不知是否刘姥姥看到的那座。冯紫英以一位广西官员带来的四件洋货向贾府求售,其中“还有一架钟表,有三尺多高,也是一个童儿拿着时辰牌,到什么时候儿就报什么时辰。里头还有消息人儿打十番儿”(第92回)。“童儿”“消息人儿”都是钟内装的机械小人儿,“消息”即机械设备的机关、枢机之意,“打十番儿”就是杂耍表演之类,可见这是架贵重的自鸣钟,所以那人要价也高。

        宝玉恐怕是贾府中拥有钟表最多的人。第19回写“宝玉命取表来看时,果然针已指到子初二刻了”;第45回宝玉在秋窗风雨之夕去看黛玉,随身在怀里带着“一个核桃大的金表”“那针已指到戌末亥初之间”;第89回说宝玉“自己低头看了看表”,这是随身带着的怀表。从第51回、52回、58回、63回、89回的描写看,怡红院里有自鸣钟,也有表;其表示的时辰,有时是听,“二更以后了,钟打过十一下了”,“自鸣钟‘当当’的两声”,“一时只听自鸣钟已敲了四下”;有时是看,“已是子初一刻十分了”,“针已指到酉初二刻了”。宝玉经常是晚间该睡觉时听见钟响后又低头看看表核实一下,一来是因为靠发条的钟表有可能经常不准确,二来倒也真是宝二爷性格的反映。

        晴雯死后,一个小丫头对宝玉说,她亲自偷着去看晴雯,她“留神看时辰表,果然是未正二刻,她咽了气;正三刻上,就有人来叫我们说你来了”(第78回)。晴雯死在姑舅哥嫂家里,按说那样的贫穷人家不应有时辰表;但是要说这小丫头随身带着表,却也不合情理。这一段话本来就是这个“最伶俐”的小丫头揣摩宝玉心思,编出瞎话来安慰他的。

        打钟用西洋24小时计时法,表面则用中国传统的12时辰法,这符合当时钟表中西兼顾的计时方法。

        西方传教士用钟表敲开皇宫大门

        钟表是14世纪以后在欧洲逐步发展起来的,其最初传入中国的地方当为葡萄牙人占据的澳门。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常驻澳门的欧洲传教士罗明坚(1543-1607),将一台带有车轮的大自鸣钟送给广东官员,这台自鸣钟被从24小时制改装成中国式的12时辰,阿拉伯字改为中国字,每日分100段,每段分100分。

        清初王士祯(1634-1711)在《池北偶谈》一书中写到澳门三吧寺(圣保禄教堂,今“大三巴牌坊”即其遗址)的一座“巨钟”:

        有定时台,巨钟覆其下,立飞仙台隅,为击撞形,亦以机转之,按时发响,起子末一声,至午初十二声,复起午末一声,至子初十二声,昼夜循环无少爽;前揭圆槃,书十二辰,俟某时钟动,辄蟾蜍移筹指某位。

        欧洲传教士利玛窦(1552-1610)是第一个把钟表带进紫禁城的人。与玻璃制品一样,钟表是他打开在中国的传教事业、也打开明朝皇宫大门的利器。为实现进入北京并面见中国皇帝,以利于在中国传教事业的目的,利玛窦和同伴们想尽办法,包括搜集“凡是有助于这个目标的所有物品”,“其中有一帧从西班牙寄来的圣母像,一帧救世主基督像,一个大小适中、制作精巧、用齿轮结构的自鸣钟,能报出一点钟、半点钟、一刻钟”,另外还有一个菲律宾主教送来的大致相同的钟。其中的一座送给了一位南京礼部尚书,不过利玛窦后来又收到澳门神学院院长送来的另一座略小但装饰丰富的时钟,作为进献皇帝的礼品。

        1598年利玛窦的第一次北京之行,并未达到居留北京并进见皇帝的目的。1600年5月利玛窦一行再次从南京出发前往北京,并于次年1月到达。为防止各地官员阻挠留难,利玛窦的两次进京之行都是一路高调,大造舆论,宣称是向皇帝进贡,并随处向当地官员展示将要献给皇帝的自鸣钟等新奇物品。

        万历皇帝并未亲自召见利玛窦,他执政后期长期不临朝听政,但一向喜爱奇巧之器的这位明神宗果然对这两座自鸣钟非常感兴趣,指派钦天监四名太监向神父们学习维护管理。他把那座较小的钟一直放在自己面前,又让在皇宫里为那座大钟修建了一座装饰考究的木阁楼,他有时到这里来散心。

        一些中国史料也记载了利玛窦携带的物品,与利玛窦自己的记载互 为 印证。如明末顾起元(1565-1628年)《客座赘语》记利玛窦入贡的自鸣钟,用铁制成,“丝绳交络”“轮转上下”(发条互相交错、齿轮上下旋转),“戛戛不停,应时自击钟有声”。清乾隆12年(1747年)官修《续文献通考》,也追记了利玛窦“进贡土物”:“又有自鸣钟,秘不知其术。大钟鸣时:正午一击,初未二击……以至初午十二击;小钟鸣刻:一刻一击,以至四刻四击。”

        利玛窦此后一直居住在北京,并得以时常出入皇宫。他与中国学者李之藻等一起为万历皇帝绘制了中国最早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其对世界地理的认识远高于同时代欧洲所绘世界地图的水平。他结交了许多中国的士大夫,包括身居高位但身后以科学家身份扬名的徐光启,与徐光启共译了《几何原本》等欧洲科学著作,将一些西方的文化和科学技术引入中国。万历38年(1610年)利玛窦在北京去世,其墓地在今北京市行政学院院内。

        《红楼梦》时期西洋钟表已相当普及

        在利玛窦之后,进入中国乃至明清皇宫的欧洲传教士日益增多。他们也将一些欧洲物品带到中国,其中包括自鸣钟、天文仪器,及能自行活动的小玩具或小乐器之类。

        进入清朝后,传教士仍把进献奇器作为亲近中国皇帝的重要手段。到乾隆年间,西洋钟表的应用已相当广泛,不仅宫廷大量收藏,达官贵人、富商巨贾、文人学士也加倍珍爱,大力求购。乾隆时的大奸臣和珅,家中被抄出的大小自鸣钟多达38座,洋表百余只,看来贾府对之也只能自愧弗如。

        今人若想见识当时的钟表,故宫钟表馆肯定是最佳选择。目前故宫博物院留存有清代钟表1000余件,而且俱为珍品,有舶来品,也有中国自己制造的。宫廷造办处设有做钟处,集中了一大批中外能工巧匠,盛时多达百人。

        《红楼梦》中的钟表,想来也应是既有外洋货,也有国产的。第58回说芳官淘气,把怡红院的钟弄坏了,晴雯说“又得去收拾”,揣其语义,应是拿到贾府外面去修理,可见已有修理钟表的行业,这也说明在那时钟表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普及。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