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3年06月21日 星期三

    将诗性的文学意象之美置于软性的科学幻想叙事之中,并时时闪现着作者关于社会、人文、伦理的种种沉思。

    《养月亮的小孩》:童话叙事何为?

    徐妍 唐威 《 中华读书报 》( 2023年06月21日   11 版)

        《养月亮的小孩》,李学武著,时代文艺出版社2023年1月第一版,39.80元

        学者型儿童文学作家李学武的新作《养月亮的小孩》是一部具有科幻性质的长篇童话。科幻叙事何为? 早在20世纪初始,鲁迅在《〈月界旅行〉辨言》中就曾如是界定科幻叙事的要义:“经以科学,纬以人情。”即科幻叙事在“比事属词,必恰学理”之外,还应“离合悲欢,谈故涉险,均综错其中”,以此“改良思想,补助文明”。以此观照,李学武的《养月亮的小孩》不失为一部兼具科幻叙事与人情事理的童话佳作,由此寄寓了作者对当下现实世界的反思意识。

        概言之,《养月亮的小孩》是在21世纪背景下,对以“月球”为题材的科幻叙事的新探索。书名“养月亮的小孩”以“月亮”和“小孩”为核心意象,传递出迷人的童话气息。月亮被“养”,且被“小孩”所养,既有悬疑之感,也有反思之力。

        这部长篇童话构思奇巧,设定了一个与太阳世界平行的“异世界”——月亮村。月亮村的四位长老分管的四个花园。它们分别代表着人类的“语义记忆”“情境记忆”“遗忘心理”和“爱的信念”。这部童话最核心的故事情节是:一个叫月嘤的小女孩从太阳世界闯入月亮村,试图在花园里找寻并删除和妈妈之间一段不愉快的记忆。在这一过程中,月嘤被迫抚养月亮村的小月亮。小月亮为何被养以及如何被养? 有关妈妈的记忆从何处删除、能否删除? 月与人之间何以相互成全? 随着这部童话中的悬疑至念被层层递进,童话故事次第展开,读者被带入丰饶的“记忆丛林”。

        在“记忆丛林”中,《养月亮的小孩》深植于人类的“记忆”世界与“遗忘”心理的博弈,并对此过程进行“越境”的想象。在科幻之美的表现方式上,这部童话不同于过往科幻作品中充满征服欲、力量感与探险精神的“硬核”月界科幻,而是以月亮村为童话发生地,充溢了柔美、感伤、浪漫的气息,进而让互相纠葛、互相影响、互为镜像的两个世界成为柔性和软性的奇幻世界。而这个柔性和软性的科幻世界,亦是作家的自我镜像化的一种样式。通过阅读这部童话的引言,读者不难得知:这部童话的书名也可叫做《人月记》《记忆迷图》和《共情之书》。可以说,月嘤在月亮村上所经历和所感悟的,投放了作家曾经拥有过的记忆或当下体验着的生活。也正是由于自我世界与科幻世界的相互叠加,作家不禁以柔情的笔触、明亮又感伤的色调,将诗性的文学意象之美置于软性的科学幻想叙事之中。不过,柔性和软性的科幻世界并不逃离或屏蔽现实世界,这部童话中时时闪现着作者关于社会、人文、伦理的种种沉思,从而使这部童话是诗美的幻想世界,也是真切的现实世界。

        这部童话进而并未倾心于高深的科学理论和精确的技术细节,而是毫不隐讳地表达了对现代技术工具理性的反思:“手机能成为审美对象吗? 网络能沉淀情感吗?”作者在这部童话中尤其忧虑人与人之间“只有对话,没有交流”的隔绝景象: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变成“你就在我面前,心却在网络的另一端”。为此,这部童话讲述了主人公小女孩儿月嘤的心灵伤痛:月嘤与母亲之间之所以产生隔阂,正是由于“手机是永远的‘第三者’”。月嘤想要的“无非是关注而已”,而母亲与她之间却日渐缺少了共情。为什么? 月嘤妈妈在读了研究生、离开县城来到大城市之后,与自己的心灵沟通慢慢变少,每天被PPT、提案、电话裹挟着走,渐渐地丢掉了倾听世界的能力,“万事万物都不再和她说话”。正如经典童话《小王子》中嘲讽成人只靠数字认知世界而丧失了审美感受力,月嘤妈妈选取了工资最高的工作,却失去了人的原初的自然生命形态。

        至此,这部童话的现代性批判立场已不必隐蔽。它以童话的样式真率地告知读者:在人类向数字化时代一路狂奔时,人与月的天然联系被每人手中一个长方形的发光体——手机的数字存储所操控,致使“这个世界不需要月亮”,而今日世界流行的则是“以记住的方式遗忘”。

        诚然,这并不是一部只写给孩子的童话,而是一部意蕴丰富的哲思之书。表面上看,《养月亮的小孩》中月亮被小女孩月嘤所“养”。实际上,在“养”月亮的过程中,月嘤也是被“月光”滋养的对象。正如《小王子》中小狐狸所言的小王子与玫瑰花之间所缔结的“驯服”关系,在这部童话中“养”人者亦是被“养”者,因为驯服的本质即是情感的关系。因此,在《养月亮的小孩》中,月嘤与小月亮(月婴)同为幼者,互为镜像,彼此观照,月嘤“只当小月亮是小时候的自己”。在照料过程中,月嘤代入到“妈妈”的角色,主动付出,无微不至。养儿方知父母恩,相似的母女关系使月嘤得以切身体会妈妈的情感和心路历程,从而培养了自身的共情力。只是越是共情到曾经“天堂一般的日子”,越是暴露了月嘤与妈妈这一对现实母女在数码时代驯服关系的失效:月嘤需要的不是教条的说理,不是答案,而是理解。僵局的真正原因,在于数字时代的技术造成了母女之间的共情力的丧失。因而,单纯删除一段伤痛性记忆,并不能解决月嘤与妈妈之间的矛盾,而是用“爱的信念”去唤起记忆中埋藏的情感。

        本书的立意也就此清晰:能定义人类的,只有爱。不管形式如何,爱的本质古今如一。人与人之间的“驯服”关系何以重新确立? 人与“月”之间失联的情感何以重新连结? 人类的精神家园何以永不失落? 月嘤通过月亮村的奇幻之旅向我们揭晓了答案:爱。爱如月光,净化心灵;月光如爱,亘古不变。唯有“爱”,才能抵御数字时代的人的“空心化”。那么,如何去爱? 作者信奉戏剧家梅特林克《青鸟》中的爱的信念:死去的人,只要有人思念,就会醒来。当老月亮寿命已尽,只要活在世间的人们心中有爱,投寄情思,月亮就还在;当我们与“天堂般的日子”渐行渐远,只有时常翻检内心的记忆与情感,才能找回与人事物之间遗失的美好。由此可见,《养月亮的小孩》展现出一位学者型儿童文学作家对现实的深切关怀和对未来的忧患意识,是以儿童科幻童话的形式对何谓人、何谓幸福生活的重新思考。

        20世纪初始,鲁迅通过译介科幻小说来寄寓他对人类进步世界之期望。一个世纪过后,在21世纪的今天,人类世界向何处去进步?《养月亮的小孩》以带有科幻性质的童话赓续了百年前鲁迅所确立的科幻的思想要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