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智芳
看图写话课堂教学的常见模式是这样的:老师呈现图画,问学生们看到了什么,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呈现图片信息;教师设问提示学生思考图片上的人物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在做什么事情,学生大多能够口头整理情节内容;教师给出词语和句式的体式,学生开始写话练习。虽然课堂讨论的气氛很热烈,但写话的时候仍然有一些同学磨磨蹭蹭、抓耳挠腮,一会趴下,一会咬咬笔头,一会东张西望。下课时,有的学生没完成,有的表达逻辑混乱,老师需要增加单独辅导的时间。虽然师生都做出了努力,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作为低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看图写话被视为书面语写作的起点,在促进儿童口语与书面语的衔接转换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其教学困境始终存在且很难突破。从学生自身的角度来说,大多数学生对看图写话没有兴趣,不知道图画在表达什么,更别说根据图画展开想象,形成完整的情节。因为无话可说,有些学生遇到练习都草草对付,甚至害怕练习。写话往往逻辑混乱,语言表达不清晰、苍白无力。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教学存在现实问题,如素材有限,故事、图片模式化,写话内容脱离学生生活,教学形式单调,重教学、轻评价,教师没有精力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认知水平一一指导。从家长角度来说,家长不懂正确的方法,往往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辅导,非常容易与孩子起冲突,影响亲子关系。《写作力进阶·看图写话》(中国和平出版社)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科学的策略,提供了操作性强的学习工具。
作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修订组核心成员,《写作力进阶·看图写话》的作者吴欣歆老师深刻把握语文新课标的精髓,以五大课程理念和四大核心素养为底色,提倡:由“课程目标”到“学业要求”再到“学业质量标准”,一以贯之;用增量思维,改变机械训练获得技巧应对考试的情况,重视培养学生的学科思想方法;统筹课内和课外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能解决未来要面对的实际问题。具体到看图写话,她用具体的课程设计落实和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开发了《写作力进阶·看图写话》。
这套书是由吴欣歆老师和尹秋鸽博士,带领11位北京一线优秀教师研发的,将看图写话的教学课程巧妙地转换成出版物。因此,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辅导书或练习册,它更像是一套学习工具包,分为学生练习、家长指导、老师指导三个部分:《学生用书》像是孩子的课本,具备完整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内容;《家长锦囊》像是老师的教案,设计了科学的学习目标和引导过程;词语贴纸像是教具,辅助学习过程,丰富学习内容;作文本像是配套练习册,标题、评价、目标字数都非常清晰;打卡图则像贴在教室墙上的小红花,是正向鼓励的手段;而80节由吴欣歆老师亲自录制的视频讲解,更是如庖丁解牛般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六种构件自成体系,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形成合力。这种设计,使其既可以当教师课堂教学素材,也可以当课后的家庭练习;辅导者既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家长,使用场景广泛。
在内容上,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实际语文学习能力设计,覆盖一、二年级,一共80次练习,内容涵盖了动物故事、幻想童话、校园生活、家庭生活、人际交往、习惯养成、安全教育等主题,贴近孩子的现实生活场景,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同时解决了看图写话教学中素材单一的问题。《学生用书》《家长锦囊》“视频讲解”三者一一对应,让辅导者通过指导孩子仔细观察图片,说出关键要素,用句式规范表达,用贴纸丰富词汇,再理顺图中的逻辑关系,最后连句成篇的方式进行。这套书贯穿“进阶”的概念,从一幅图到一组图,从几句话到完整的篇章,从提取简单的要素到想象补充画面,从单线思维到多线逻辑,设计的练习难度在螺旋式地循序渐进。
除了高价值的内容,这套书更具有实操性。它一方面指导孩子,一方面指导辅导者,从辅导步骤、辅导方式、辅导范围、辅导内容,都做了非常详细的说明。另外,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的要求,注重辅导的延伸性,提示辅导者用自身的经历和知识帮助孩子弥补认知的缺失,营造情境,引导孩子更深刻地理解图画中的内容。比如在《中秋节》的练习中,吴老师在指导视频中建议辅导者跟孩子聊中国传统的节日,及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意义。在《拔牙》练习中,有这样的引导关键点:引导孩子把图中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让孩子想一想自己有没有小男孩这样损害牙齿的行为;也可以带孩子总结一下,有哪些方法可以保护牙齿。在细致、立体的指导下,辅导者的操作变得轻松、有方向,孩子每次练习收获的不仅仅是写作能力的提升。
词语贴纸是这套书的另一个亮点。不同于低幼儿童读物中的游戏贴纸,这套贴纸是以学习词汇为目标,通过选、贴、说、写这些环节,反复使用同一个词语,从而达到学习效果。另外,作者对每一练的词语都进行了分类,包括时间、地点、天气、人物、事物、心情、表情、动作等。这样不仅提示了孩子在练习时把要素说全,也方便孩子在明确的范围内快速搜寻自己偏好的词语。
这套书将常规的看图写话教学流程“教授、学习、练习、讲评”,变成了引导、口头表达、丰富细节、写作表达、再次学习;从看、想、说、写,变成了看、想、贴、说、写、读,每次练习都有一个完整的学习闭环。从读者反馈来看,坚持使用这套书的孩子,能学会如何有序地、注重细节地观察图片,如何用合理想象来补充图画之外的内容,用合适的句式去组织语言,更重要的是习惯了有逻辑的学习方式,并树立了对写作的兴趣和信心。另外,反馈中最突出的一条是——建立了更亲密的亲子关系。
吴老师期待站在语文学科上,行稳致远、系统化地做教育,帮孩子们搭好语文学习所需要的最初的架子,用课程的思路帮助孩子在学习时有更多的收获和更多的成长。于是,她率先提出“课程化出版物”这个概念,即:不同于以往的读物,课程化出版物是以出版物的形式呈现的,它具有课程的功能,使用对象是孩子,主体是学习的内容、学习的过程、学习的资源,三者统整在一起,设计成学习工具,使孩子能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形成学习力。这是一个语文教育专家身体力行地用更丰富的方式,传达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努力解决义务教育语文教学中的困境、新问题,让教师、家长步调一致,让孩子的“常规课程”与“自主课程”同频共振,学习从“增量”变为“增值”,实现学校课程整体育人功能的最大化,同时达到家校共育的目标。这种探索意义深远,为写好“双减”的后半篇文章,提供了有价值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