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振纲(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孙昌熙先生的学术成就是杰出的,也是多方面的。限于篇幅,这里只能简略地谈一下孙先生在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研究方面的成就及其成功的原因。孙先生研究《史略》的成就主要体现在1989年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鲁迅“小说史学”初探》一书中。
第一,《初探》在《史略》研究方面具有开创性。鲁迅在《史略》序言中指出,“中国之小说自来无史”。中国小说自来无史与中国古代文学观念有关,中国古人最早只将有韵的文章视为“文”,因而小说始终没有进入“文”的殿堂。晚清以来,随着西方现代文学观念的传入,小说不仅进入了文学殿堂,而且被视为非常重要的文学体裁。鲁迅更是意识到为中国小说建史的必要性。《史略》是中国小说史研究的开山之作,也是中国小说史研究的奠基之作,是鲁迅对中国新文化建设的一个重大贡献。因而《史略》理应成为鲁迅研究的重要对象。然而长期以来,虽然也有文章和著作讨论到《史略》,讨论到鲁迅与中国古典小说的关系,但对于《史略》仍然缺乏系统研究。孙先生《初探》一书的出版,在系统研究《史略》方面具有开创性。
第二,《初探》是研究《史略》的一部力作。《初探》一书第一章“我对‘中国小说史学’的理解”属于综论,其他七章属于分论。在综论部分,孙先生从小说资料搜集、小说史分期、小说史规律探寻、小说观念变迁、小说作品评价标准等多个方面对《史略》作了深入探讨。在分论部分,《初探》选择了《山海经》《世说新语》、唐传奇、《三国志演义》《水浒》《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七个重要小说史现象对《史略》进行具体研究。不论是综论还是分论,都是细致而且有理论深度的,对于深入理解《史略》富有启发性。
孙先生之所以能够首先承担起系统考察《史略》的重任,得益于他的学术功力。首先,孙先生从上世纪40年代中期就在大学讲授中国小说史和文学理论课程,后来还出版了《怎样阅读〈三国演义〉》一书,并主编了《文艺学新论》。再次,孙先生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从事鲁迅研究,对鲁迅具有全面的了解。这几个领域的学术积累,都为孙先生系统研究《史略》并取得丰硕成果准备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