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3年04月05日 星期三

    唐诗文化传播的现代视野与现实关怀

    ——以江岚的有声书《其实唐诗会说事儿》为例

    李洁芳 《 中华读书报 》( 2023年04月05日   20 版)

        ■李洁芳

        如何通过唐诗讲好中国故事,将中华文化精神推向世界呢?江岚的有声书《其实唐诗会说事儿》以面向世界的现代视野和现实关怀解读唐诗,在解读方式、内容深度和文化意义方面做出了尝试。

        华裔、学者、作家的多重身份与江岚的文化自觉。作家出身的江岚无疑是讲故事的高手,她认为“唐诗是一个江湖,这里面有帝王将相的挥斥方遒,也有才子佳人的情意绵长,更有文人志士的意气风发,我们读唐诗,读的不仅仅是五言、七言、韵脚等,而是一位位诗人、一个个故事,共同串联起完整的唐朝世相。”这些故事如同一个个文化切片,像是唐代社会人情的仿真模拟,穿插在唐诗文本和唐代各类历史文献中,汇成与唐诗相关的诗事、人事、史事和文化事。《其实唐诗会说事儿》以诗人、诗歌为点,将80位唐代诗人置于社会关系网中,在每一讲故事中引出下一讲的主人公,诗人们在大唐近三百年的时空故事里徐徐出场,环环相扣,颇有“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之章回体历史小说的意味。

        据介绍,“加拿大华人、美国大学教授的社会身份之外,江岚一直保持着强烈的文化自觉,并为‘东方在西方的文化使者’这一伦理身份深感自豪”。江岚重视古典诗词教学的专业性和系统性,曾在美国中小学汉语教师培养方案中明确表示,汉语教师必须重视汉语言和汉文化。《其实唐诗会说事儿》从唐诗品鉴到中国古典诗歌艺术、传统文化知识讲解,为国内外古典诗词教学提供了参考,如解读王绩的五言律诗《野望》时,不仅以温柔平和的声音、高超的田园意象和意境艺术营造力引领读者联想诗,感受诗人生活实境,还详细解析唐代律诗创作的书写规则和技巧,揭示唐诗创作和赏析在基本章法上的极大相似性,道出了鉴赏古典诗歌的基本方向和方法,有利于读者准确把握古典诗歌的艺术技巧和情感内涵,对当下国内中学语文传统文化群文本阅读教学、各大学开设的文学通识课和国外汉语教学,均有参考价值。

        诗歌文本解读始终贯穿中西诗学比较。江岚追溯中国诗学传统的发展演变,并与西方传统诗学观进行对比,明确中西方传统诗学观念的本质性不同,为用中西方不同的艺术视角解读唐诗作了前提预设。她认为,中国诗歌从《诗经》的“诗言志”到唐代孔颖达的“诗言情”,其实都是人的心灵世界借助语言的综合呈现,创作的目的在于吟咏性情,表达人的思想情感和意愿。中国古典诗歌里的客观世界是人心对客观事物的感知,或对客观世界的感悟,不是对客观世界的简单描摹,故中国诗意的境界是间接的、抽象的、主观的。西方传统诗学则不同,柏拉图认为艺术是模仿现实的产物,亚里士多德强调艺术对客观世界的客观再现,艺术世界是直接的、客观的、现实的。江岚指出,这种特性差异导致中西方诗歌表述形式、审美角度和审美标准的差别,也是西方译者难以理解中国传统诗论的重要原因之一。

        江岚巧妙糅合这一审美的差异赏析唐诗艺术,在品读诗鬼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时,引西方绘画艺术入诗,逐字逐句建构李贺随军参谋的战场真实体验,分析其用指代、通感等修辞所形成的时间张力,揭示其用华丽的语言把性质完全不同、甚至相互矛盾的词放在一起构成特定场景、特定事件,传达特定感情色彩的绝妙技巧,认为李贺写诗如同印象派油画,浓墨重彩,用自己的奇思妙想甚至幻觉,构建多重意涵、多重复调的诗意境界,把汉语诗歌的言不尽意做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指出“李贺诗歌中构成境界的基本单位是他呕心沥血避俗翻新的遣词造句、词义的新巧和语法结构的别出心裁,其再现客观物象典型特征的立足点有时偏向色彩、形状、温度,有时偏向声音,其语言都能暗示或指向质感,再用质感指向情感的表达,而这些通通出于他个人的心里感觉,所以是后人难以复制的境界,难以学习的诗风”。这种打通中西方艺术审美共性的诗歌阐释,赋予了唐诗艺术更真实生动的可感性。

        关注唐诗域外传播的互动关系。江岚指出“唐诗域外传播的历史,同时是或者说作为其传播的基本层面是唐诗翻译的历史”,并在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等诗人诗作专题中,加入西方翻译大家对名人佳作的英译和理解。从19世纪初期唐诗英译第一人马礼逊到当代美国唐诗研究学者宇文所安,她详细解读英译唐诗与原作之间的异同,分析唐诗域外传播的主观性、文化隔阂,以及中西文化差异所导致的中西诗歌在表达方式、思维习惯上的不同,详解西方译者对待唐诗诗歌的不同态度和接受方式,从另一个角度为国内研究者、读者带来了别样的视角,益于更为立体、客观地展开古典诗歌文本阐释。以英语世界最早系统研究中国古代诗人的英国汉学家韦利(Arthur Waley)为例,他认同李白诗歌的影响力,但否定了李白狂放不羁的浪漫主义诗人气质,并不认可李白过多化用、引用典故的创作手法,且觉得李白诗歌题材太过狭窄,更欣赏白居易用词简明平易的创作风格。这一观点颇具现代性,与当下国内的李白、白居易研究相映成趣。

        书中还介绍了“中国古诗专家”克兰默-宾(L. Cranmer-Byng)翻译的《玉琵琶》和《宫灯的飨宴》被作曲家、指挥家格兰维尔·班托克(Granville Bantock)男爵谱成歌曲《中国诗人之歌》的过程。其中,岑参的《春梦》,变成了四个段落,套进班托克的曲谱,成为了三段式的情歌。《西洋女高音:枕上片时春梦中》一章中,江岚把岑参的故事从唐代帕米尔高原拉回到纽约百老汇的音乐厅,在女高音的歌声里细细品析原诗内涵,赏析英译诗歌与曲调、演奏之间的和谐表达:“柱式和弦的基础上加入八度旋律,采用半音模进式的和声移步换景,将画面重新推进,进入到梦里了:‘It lingered but a moment's space, that dream of Spring, and died; Yet as my head the pillows pressed, my soul had found thy side.’乐曲中五声调式与大小调交替,萦回着不协和与不稳定感,‘春梦逡巡,片刻即逝;我的头在枕上,我的灵魂追寻你……’”这种融通音乐表演专业知识和细腻诗意感受的赏析,基于其深厚的文学艺术造诣,体现出了中西方文化在诗歌、音乐艺术上相似相通的审美本质。唐诗与西方现代音乐跨越近千年的历史时空,相互碰撞、融合、延续。

        重视唐诗文化的现实关怀和文化影响。江岚尝试从杜甫、柳宗元等儒士诗作故事中,展现诗人们在儒家现实自足精神的支撑下,直面现实苦难的坚韧,追求稳定、光明、正义的执著,再从道家自然精神和释家超脱思想的角度,体悟白居易和寒山回归自然,觅得稳定、平和之境的心境和影响。她明确指出白居易“外以儒行修其身,中以释教治其心,旁以山水风月歌诗琴酒乐其志”,追求在人世中求出世之乐,在出世中获得入世之利,是兼具诗人和政治家双重身份的唐宋文人的代表。寒山隐居深山,不为俗务所困,不为荣辱得失所扰的闲静逍遥,则是中国文人士子失意的人生理想。江岚认为,寒山“自由直白的诗风来自于他天然去雕饰的真性情,对现实表象的反省和超越来自于他追寻生命大道的自觉,对山川风物的描画呈现是他明心见性的领悟,警示劝善的良苦用心是他本人始终不变的入世关怀”,其幽隐山林的生活方式,自由放达的个性,超脱现世的精神境界,则给美国“垮掉派”诗人带来了革命性影响。即推动美国现代诗歌建立自身体系的进程,寒山所呈现的没有人为干预,没有经过抽象概念化的原真、淡雅、空灵成为他们诗学追求的标杆,用冷静的、克制的个性化客观叙事去对抗西方铺排的、激烈的高调渲染,寒山也就成为了该群体深入社会文化的表征”,寒山诗歌甚至成为了美国文化里中国文化的精神底色。

        同时,寒山的域外接受也反过来推动了其在国内的传播和研究,“斯耐德等英美诗人在其自身的文化框架之下,对寒山诗歌的诠释和利用,反过来为中国本土的学者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去对自己熟悉的文化进行别样的关照和理解。这种现象表明,随着时代的进步,东西方文化的对话与交流已经进入一个更自由、更开放、更有效,也更平等的双向阐发阶段。”

        世界文化史上每一次寻求突破自身传统的努力,都是一个向外借鉴他者文化的过程。生命的现实关怀,是古典诗歌和中华文化的核心主题,更是全人类共通的关注点。江岚以面向世界的现代视野解读唐诗故事,发掘唐诗文化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揭示了唐诗文化所蕴含的人与人、人与世界的相处之道。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