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3年03月15日 星期三

    中世纪绝非“空档期”

    侯建新 《 中华读书报 》( 2023年03月15日   10 版)

        《中世纪》,[英]米里·鲁宾著,陈日华、许诺译,译林出版社2023年2月第一版,39.00元

        ■侯建新

        读者面前的这本《中世纪》,是牛津大学出版社“牛津通识读本”(Very Short Introductions)庞大书系的一种。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创造出“中世纪”(Medieval,Middle Ages)这个术语。最先将这个概念用于历史学的,是15世纪意大利史学家弗拉维奥·比昂多等。他们把西欧5世纪至15世纪的那一千年称作中世纪,意指古希腊罗马文明与他们所处时代两座文化高峰之间的“中间年代”,带有明显的贬义。“文艺复兴”“黑暗时代”“中世纪”等欧洲人的话语和概念,传播至世界各地,塑造了人们对欧洲和欧洲历史的认知。

        文艺复兴时期产生的“中世纪”概念以及相关的话语体系,带有明显的误判,后来西方人自己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特别是19世纪末叶以降,学界主流看法出现大幅度的翻转。《中世纪》作者坦率地指出:“实际上,‘中世纪’用来描述公元500年至公元1500年之间的历史,是一个略显尴尬的术语。”当下人们还在使用它,不过是约定俗成罢了。人文主义者的误判,导致人们认知上的长期混乱。主要表现在两点:其一,不适当地抬高古典文明。大概出于博弈的考量,也是对古典文明认知有限,人文主义者无限美化遥远的古典世界,将罗马帝国覆亡后的历史判定为千年沉睡与愚昧。殊不知,人文主义者时代已处于传统社会迈向资本主义的转捩点,面临着时代性突破,岂是古典世界可比?!其二,将自己与古典文明绑定,为自己行为的合理性声张,结果不期而然,将西方文明与古典文明混为一谈。只要你使用那些概念,就是在重申相应的历史认知,以欧洲与古典文明为一体,不过中间停滞千年而已。

        已有许多大方之家,包括经典教科书,对欧洲文明作了系统论述,欧洲文明是诞生于中世纪的新文明,是次生型文明,它与古希腊罗马文明有本质不同,尽管有着某种联系。西方不是指古希腊、罗马和以色列民族,而是西欧诸民族吸收古典世界的一些文化元素,予以改造的结果。况且欧洲采纳的对象不单单有古典文明,还有以色列,更有日耳曼和基督教的文化元素。一个基本事实是,公元5世纪后,文明主体变更,有着不同文化传统的日耳曼人,踏着罗马帝国的废墟入主欧洲,从此“西欧的政治命运永远地转移到了日耳曼侵略者之手”。

        辨明欧洲文明的身份,还其历史本来面貌是应有之义;更重要的是,有助于认识欧洲文明的本质特征,毕竟欧洲培育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以工业为主要生产方式、城市为主要生活舞台的文明,彻底地改变了整个人类生产和生活模式。公元500年至1500年的欧洲,所谓“中世纪”,无疑有黑暗的一面,诸如焚烧女巫运动,对“异端”的封杀,中世纪晚期教会腐化与堕落等。但中世纪绝非“空档期”。相反,它是不同文化的融汇期,更是开拓期。公元1000年以后,欧洲进入它的第一个青春期,第一个富有活力的阶段。中世纪充满了无序、躁动甚至暴力,同时非常具有原创性,在一个再发酵的文明之上,出现了不少有趣的、富有生命力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组织方式。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大学米里·鲁宾教授的《中世纪》,以其简洁和生动的叙述证明了这一点。

        中世纪欧洲典型的文化符号是城堡与骑士,这些主题长久以来为研究者和读者所青睐。然而,《中世纪》这本通识读本别出心裁,作者试图让历史更具有包容性,让历史覆盖以前的历史学家所忽视的人和现象,尤其对欧洲普通民众和不同区域给予了特别关注。除了国王与贵族等上层人物之外,作者还考察了农民、商人、知识分子、女性与修女、犹太人等普通人物。这些人物的形象鲜活饱满,借助遗嘱、法庭上的证词等,我们看到他们既充满热情与虔诚,又嫉妒且贪婪。

        作者还描述了普通民众的社会生活方式以及他们置身其间的社会组织,这里仅举社团制为例。我们知道,这样的社团制源自日耳曼人村庄共同体传统,进入中世纪以后,村庄共同体没有消失,仍然具有集体行动能力,成为中世纪乡村组织的重要部分。《中世纪》更多地介绍了社团制在乡村以外的发展。例如,城市行会努力就原材料价格进行谈判,包括纺织工匠的羊毛、木匠的木材、屠夫的牲畜等价格,并寻求城市委员会对行会政策的支持。此外,通过秘密宣誓和效忠,行会成员也受到约束,如严格遵守其规则,执行协议和支付会费等。行会对城市生活管理和财政收入举足轻重,因此在许多城市,每个行会都有代表加入城市委员会,成为政治代表的基础。

        令人感兴趣的是,作者告诉我们,这种社团制不仅出现在地方乡村和城市,还上升到跨地区、跨国家范围,作用于整个社会层面。有时用于城市联盟,并获得该地区国王或皇帝的授权。后来,一个强大的商人协会将北方和波罗的海地区的城市联合起来,这就是著名的汉萨同盟。由100多个城市组成的汉萨同盟足够强大,它可以投资于打击海盗的军事行动,还可以与丹麦国王或英国国王进行卓有成效的谈判,允许商人自由通行,或确保同盟范围内的自由贸易。自治社团组织使社会充满活力,如同这个时期其他原创性社会制度一样,它肇始于中世纪,却对欧洲乃至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

        作者视野开阔,叙述起来却不失细节,简约而准确,见微知著。阅读此书,如同漫步在美不胜收的山阴路上;拿到此书,我几乎一口气读完。希望大家都喜欢这本关于中世纪的简明读本!

        (作者为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荣誉会长、天津师范大学欧洲文明研究院院长)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