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3年03月01日 星期三

    让图书市集更好助益文化阅读

    周慧虹 《 中华读书报 》( 2023年03月01日   19 版)

        【看法】  

        有社会科学、文学名著、青少年读物、教辅读物等重点类别的优秀书籍,有学生文具、北京兔儿爷非遗产品、文房四宝等多元化产品,还有温馨典雅的免费阅览体验区域,以及“巧手捏面人”等公益讲座及现场体验……近日,北京市新华书店、中国建设银行走进大兴区采育镇开展“品书香 享文化”图书市集活动,吸引不少读者选购图书、踊跃参与。

        类似这样的图书市集,在北京并非仅此一处。为了能够立足北京文化,鼓舞更多读者加入阅读,享受阅读,共同推进“书香北京”建设,《新京报·书评周刊》与首创郎园就曾合作推出“2022年北京图书市集”,全国近200家出版社、书店、文化机构报名参展,活动期间举办的特色沙龙、作家练摊、书市特展、编辑脱口秀、图书漂流计划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带给读者高品质的文化阅读盛宴。

        伴随移动网络的飞速发展,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电子阅读,倾向于在网上买书来读,受此影响,全国不少实体书店生存惟艰。值此诸多书店绞尽脑汁探寻逆袭途径之际,像图书市集这样的活动不妨更多地组织开展一些。借助于图书市集,深藏“闺阁”的大量优质图书得缘近距离广泛牵手各层面读者,在为读者创造更多阅读消费便利的同时,无疑也借此帮助相关实体书店拓展了市场,赢得了口碑。不仅如此,实体书店与社会相关机构携手开展图书市集活动,也是在更好地履行其社会责任,助力全民阅读。

        事实上,在今天,图书市集并非单纯承担售卖功能,作为一种流动的卖场形态,市集正在成为城市商业和文化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也满足了人们的社交需求。留意不难发现,参与图书市集的人们,沉浸在热闹又轻松的氛围中,在每一个摊位驻足流连,还可以和同样爱书的人聊聊天。能买的东西不少,价格也往往并不算高,由此建立的人与人之间最真实的连结和交流,可以带来很强的满足感,或许,这亦不失为举办图书市集的“现场”意义。

        据悉,图书市集在国外有着蓬勃的生命力。像巴黎塞纳河边“十里书市”就早已享有盛誉,除此之外,伦敦滑铁卢桥下的南岸旧书市集、美国马里兰州的肯辛顿街头书市,等等,也日益引发关注,成为当地一张独特的文化旅游名片。而在媒体、通讯、信息都极为不发达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许多地方也曾出现过像买菜一样逛书市的情景,这也直接导致了当年全民阅读的“文学热”。令人遗憾的是,当前,虽说经济社会愈益发展,然而类似场景在各地已不多见,它日渐淡出社会文化生活,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损失。

        无论时代怎样发展,这个社会都离不开书籍,都会有许多人对阅读保持着热爱。在此意义上,希望能有更多的书店在创新中努力守正,在前行中注重传承,一方面既要运用网络信息手段、现代经营理念,帮助书店凝聚人气应对冲击,另一方面,也要有意识地把过去一些有益的经营方式继承下来,让图书市集之类的营销举措广泛深入地走进人们日常生活,绽放亮丽光彩。当图书市集在各地渐趋常态,当其举办形态更加丰富多元,参与者越来越多时,没准,书业经营与全民阅读皆会迎来愈加明媚的春天。

        山西省长治市 周慧虹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