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3年02月15日 星期三

    作者把对故土的挚爱和眷念全都放在了文章的每一处描画里,坝口的地理位置、历史沧桑、民俗风情、市井烟火,在他的笔下无一遗漏地徐徐展开。

    说不尽的乡愁

    王慧骐 《 中华读书报 》( 2023年02月15日   11 版)

        《我的诗和远方》,王正宇著,江苏文艺出版社2023年1月出版,68.00元

        5年前,王正宇的《文艺批评鉴赏漫步》在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5年后的今天,他的一部25万字的散文集《我的诗和远方》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前一本是较为厚重的文艺理论,后一本则是称得上精彩纷呈的创作实践。

        我在阅读这部散文集时,突然想到了前辈散文家秦牧先生。秦牧先生的散文向以娓娓道来的叙述风格和注重知识性的传播而取胜,正宇的作品似也表现出了这样的写作风度。他对某件事物某个人物的记述和描写,看得出都充分备足了材料,从历史、人文、掌故等多方面施以笔墨,既回应着时代最前沿的脉跳,又体现出广角镜般的大开大合。比如书中那篇《坝口》,写的是作者的故乡,里面浸透了作者浓浓的乡情,他把对故土的挚爱和眷念全都放在了文章的每一处描画里。坝口的地理位置、历史沧桑、民俗风情、市井烟火,在他的笔下无一遗漏地徐徐展开;水陆交通、商业门店、文化场所、特色餐饮,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被他一网打尽。如此这般详实的描述,倘若处理得不好,会给人平铺直叙的冗长感,因此需要有各种知识和学养的支撑,同时还包括对旧日场景的超强记忆与情景再现的能力,以及对一些细节的抓取和着意发掘,这对作者是一种难度很大的考验,应当说正宇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对商贾云集的坝口,他一下子罗列出了数十种不同的商家形态:百货公司、茶叶店、旅馆、邮局、理发店、浴室、药店、照相馆、八鲜行、酱园、纸坊、开水炉子、水果店、剪刀店、秤店……对游走在街头巷尾的小商贩,他饶有情致地通过他们的叫卖声来展现那多种行当:“哈蜊油、雪花膏”“磨剪子、戗菜刀”“香干、臭干”“滚热的黏玉米”等,他还借助对一些地方特色风味小吃的精细勾画,引爆人们心中共有的那份乡愁。这使得文章曲折起伏,时生波澜,有一股清新活泛的灵气贯穿始终。

        这部收有64篇作品的散文集,无论是记写故乡风物,或是追怀过往岁月;无论是走马山光水色,还是扫描身边人物;无论说史还是论道,在文字的背后,其实还包裹着两样很重要的东西,一个叫做情趣,另一个唤作情感。正宇的行文特点是不慌不忙,从头道来,像是在早春的田野上完全放松的散步。有一篇《竹节斑》,写一只充满灵性的猫穿过五十年岁月的尘封,和当年那个小主人之间所发生的种种故事,写得深切而逼真,对弱小生命的怜爱与悲悯,被他写到了力透纸背的程度。《又到丹桂飘香时》,表现的是作者对世间万物的广泛兴趣,透过夜色里“暗香浮动”的丹桂,作者的眼光里不光有满腹的柔情,还有对甘于寂寞、勇于奉献的人生态度所持的认可与赞赏。《高邮双黄蛋》《溱潼鱼饼》《正月里吃汤圆》等,是写他所熟稔的乡土美食,架构上也都拉得比较开阔,《溱潼鱼饼》里写“那个春节,刚完婚的我与妻自告奋勇承担起做渔饼的重任”,“又是看书,又是找老人讨教”,“一切按部就班”“稳步前进”,而最后在“收膏环节上出了问题”,“一大盆鱼肉泥稀稀拉拉成不了型”,于是“连夜去找隔壁巷子里的大厨求救”,最终在这位大厨的帮助下才得以“收膏成功”。像这样写物及人的描述,由于描述的生动和贴近,而令文章情趣顿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不久前读到一位评论家对散文内核的一种描述,他认为“散文要写出自己的气质。这个气质其实就是作者本人的性情,当然还有他的世俗态度和内心修为,以及精神的质地与思想上的见识”。我十分赞同这一观点。对照正宇的这部散文新著,他写人状物,在坦陈与刻绘之中、究问与歌咏之间,总透露出一个学者游刃有余的艺术表现特征。从其作品所呈现的整体风貌看,他在努力追求一种浑然天成的境界,以致在每一篇的写作中,都能自觉地把自我融入笔下的事物,而又力图使得自己的书写更具有文学的现场感。无论是故土之人文风情,或人在其中的触动与体验,都写出了人在苍茫时间之中,对于物体的奇思妙想,以及与此相关的属于大众的记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