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2年11月30日 星期三

    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自有其令人流泪的艺术魅力,引发共情。那是读者的心与作家作品发生共鸣的地方。

    《苏武牧羊》:这人间“最高尚的情感”

    陈舰平 《 中华读书报 》( 2022年11月30日   16 版)

        曹文轩

        《苏武牧羊》,曹文轩著,天天出版社2022年7月第一版,30.00元

        伟大的作家与一流的作品,其作品中自有其感动的力量,有着最高尚的感情。但并非所有的人都能读懂作家作品的内涵。

        生于希腊,后在英法长大,生活经历坎坷复杂的爱尔兰裔作家拉夫卡迪奥·赫恩——哦,他还写过一本《中国灵怪故事》。加入日本国籍后,随妻子的姓小泉,取名小泉八云。因为小泉八云这个名字,不熟悉他身世的人会误以为他是日本本土作家呢——曾写过一篇《谈阅读》的文章,文章开头开宗明义地指出,“懂得如何阅读的人并不多。若要培养出文学趣味与辨识力,这之前,需要大量的文学经验,缺乏这点,学会如何阅读几乎是不可能的。”

        小泉八云在谈到左拉创作时,以作品不愿被读第二遍来认定一个文学事实:那就是只会写故事的作家,“缺乏了不起的超绝的才华”“也没有掌握难以表现最高尚的感情的艺术形式”。这个小泉八云所举的伟大作家的例子是德国作家歌德,“他写了大量的散文短篇故事,这些小故事为儿童所爱读,因为对儿童来说,它们具备童话的一切魅力。但他绝不是当做童话来写的;他为有人生经验的人而写。年轻人在读这些故事时发现它们是非常严肃的。中年人在它们短小的篇幅中发现不寻常的深度;老年人在其中找到全部的人生哲理,生活的全部智慧。”

        我觉得把小泉八云写歌德的话移用到曹文轩与他这部为儿童写的,但又不止是为儿童写的小说《苏武牧羊》,也是非常适合的。曹文轩这部为儿童创作的小说,把我这个已年过花甲的、也是写作同行的读者,看得几次流下热泪,被书中作家描写的“最高尚的情感”所感动。

        第一次流泪是在书的115页处。在这前面,书中描写苏武从大灰狼群前救下的失群的小棕狼,遇到了它的狼群母族。

        “小棕狼突然离开了苏武,往狼群跑去。当它快要到达狼群时,它们都迎了过来,一忽儿小棕狼就不见了——它被那群棕狼围了起来。不知过了多久,它钻了出来,并快速向苏武跑来。它蹲在苏武面前,不住地叫着,呜咽着,好像有千言万语要对苏武表达。”

        我被小棕狼与狼群的对苏武的那种在生死危险中救了它与它们的孩子的感恩之情动容,为狼与人之间的情感而感动流泪。曹文轩塑造了小棕狼与棕狼狼族的“人性”:感恩与依恋,感激与致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禽兽与人之间基于感恩而流传下来的报恩故事,是非常多的,如“结草”“衔环”等。而曹文轩写了一匹被苏武救下的小棕狼及其棕狼族群后来又回救苏武的故事,讲了苏武作为人类与小棕狼及其棕狼族“和谐共处”“守望相助”,假助历史人物与文学想象,生动地演绎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文场景,表达了中国人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观。这种人与自然,人与其他动物的和谐共生的共生场景,曹文轩用苏武对老鼠的借粮还粮故事与救小棕狼、小棕狼与棕狼群又回救的故事,充分地表达出来。

        动乎心者,莫先于情。小棕狼与苏武的分别,小棕狼那种感恩之心,那种一起生活所产生的依恋之情,以及面临分别而痛苦的感情,在作家含情之笔写来,虽然是白描手法朴素与内敛简洁地叙述出来,但这描写深深地打动了我,引起了我的共情,我想起了小时候我家养过的一只黑白两色的小花狗,小花狗被邻居毒死时我的痛苦,黑花小狗摇着尾巴迎接我放学的场景,在那些伤感于小花狗之死的日子里一次次在我眼前晃着,令我哀伤不已。

        读《苏武牧羊》第二次流泪,是在《李陵》这一章。这是写苏武与李陵的友情的。一个在异国的孤独的“叛将”,与一个在异国坚守爱国节操的北海牧羊人在分别了若干年后的相见。曾经,他们是“割头”的交情,情谊非常深,但再见,是在异国的孤独的天地之间,北海——这海角天涯异国他乡之地,而且身份迥然。但友情,纵然有疆域与国族敌对之隔,也隔不断心底里的那份如山如海的情义。这一章交待了苏武与李陵的过往交情的历史,写了他们在北海的许多年后的突然相见与几天的相处。见面时的情景已经打动了我:

        “他们面对面地站着,然后同时跪下,将头抵在地上,又同时抬起,然后互相扶持着站立起来,又继续端详了半天后,两人已经满眼泪水。”

        一个孤独到甚至怀念起卫律这个敌人能够到来,以打破这天寂地寞的寂寞孤独的北海牧羊人,与一个被逼降敌、又被故国杀害了全家亲人、再也回不去的异国降将,再无一人可诉心曲之人,各自有着无数苍凉心事与情怀,两人之间有着山海割不断的情谊,这种相见,这份情愫,这种肢体语言,尽在这两行余字的描写中了。这种情感体验,凡是有过情感很深的朋友久别重逢经历的,都会产生共情的。

        而真正让我流泪的是在这一章结尾:

        “望着空空的山岗,苏武对阿云说:‘他心里很苦……’”

        只有真正的朋友才能读懂朋友的内心世界,知悉朋友的一切情感。这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称之为知己与同怀:一个人对另一个的感情与感觉,就像是两人长了同一肝肠同一心肺,有着完全一样的情感与感觉。

        “他心里很苦……”,曹文轩短短五个字,写尽了苏武对李陵的了解。几天相处,李陵这些年来的心路历程,苏武已悉然于胸,虽然面上没说什么,也没作怎样的安慰,那五个字,也还是在李陵离开后才说出来的。这就是真正的友谊与友情:只有读懂了一个人的心,才能彼此走心交心。

        知己之情,作为友谊的最高境界,与真正的爱情一样都是难能可贵的,是人类最高贵的情感之一。高贵,崇高,伟大,至美,这些极致的情感,是文化的最高体现,这些情感与悲悯之情,与为信仰与爱情而殉义、殉忠、殉情的悲壮之举,都会让人类最高贵的分子为这份至情至义而动容、流泪! 文学与艺术最感动人处,也在于文学与艺术把这样的一份感情给表达出来的时候。

        读《苏武牧羊》,最后一次流泪,则是为李陵而流的。

        李陵在与将要回到汉朝的苏武告别时,说出他的私心:怕让汉朝知道苏武活着把苏武招回,怕苏武回到长安,人们将他的背叛,与苏武的忠贞不屈的爱国壮举作对比,满城举国的人,把他痛诋谩骂,令他这个“叛国者”在千千万万汉人嘴中与心中再次被千刀万剐地“死”一回! 李陵流着泪把他自私的心思向苏武作着彻底的交待,说着他对老友的负疚之情。苏武则流着泪听着李陵的坦白,因为爱惜荣誉的他深知,李陵明知这一切将会发生,还终究选择了向汉朝使臣告知了自己活着,在北海牧羊的消息,为苏武回到汉朝创造了唯一的契机。

        我为李陵流泪,还在读到李陵送别苏武回国两人作最后分别时,李陵走上他亲手建的高高的望乡台,在台上拔剑而舞,以向苏武告别。那孤独的剑舞,既表达他与苏武之间可以“割头”、为兄弟之义拔剑的友情,更诉说着他报国无门、有国回不去的痛苦!这种痛苦,只能诉之于天地,诉之于剑舞了! 孤臣孽子,情天恨海,精卫衔石,杜鹃啼血……一个特殊环境里被特殊命运塑造的不幸作了“降将”的爱国者的痛苦,永远定格在望乡台上孤独的剑舞中了。

        “一千个观众,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学艺术的阅读与观赏心得,因人而异。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自有其令人流泪的艺术魅力,而且不同的人读来与观来,各有各的心结被触动,引发共情,各有各的流泪处,那是读者的心与作家作品发生共鸣的地方。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