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2年11月09日 星期三

    教师需要什么样的脑科学

    王瑞 《 中华读书报 》( 2022年11月09日   19 版)

        《教师应该知道的脑科学》,[英]乔恩·提布克著,王乃弋、朱旭东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年9月,45.00元

        随着国家脑计划的推行,脑科学的话题越来越热,许许多多的教育产品、培训都被冠以“基于脑”的标签,教师、家长对脑科学知识的需求和兴趣也在增加。然而许多教师、家长却在形形色色的脑科学知识中踟蹰不前,原因在于,对于教师、家长而言,读一篇晦涩的神经科学文献、一本专业的神经科学书籍困难重重,且会因为其研究的深刻性、针对性而收获寥寥。

        什么是适合教师的脑科学书籍? 又或者说,教师需要包含什么样内容的脑科学书籍? 我想这个答案只有教师自己能够回答。《教师应该知道的脑科学》一书就是乔恩·提布克给出的一份答案。

        乔恩·提布克既是一位神经科学博士,也是一位教师,他使得这本书能够从一线教学经验出发,站在教师的立场去理解脑科学问题、解读教育神经科学研究现状,并引用科学研究的证据,试图给出一些合理又不失科学严谨性的教育建议。本书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朱旭东教授和王乃弋副教授翻译,朱旭东教授作为教育学部部长常年深耕于教师教育领域,王乃弋副教授则专攻教育神经科学的研究与推广,他们的翻译工作为这本针对教师的脑科学书籍增色不少。过于深奥的脑科学研究并不适用教师、家长,过于学术和专业化的表达对脑科学入门读者也并不友好。全书读来,从作者到译者皆是在为教师、家长和学校考虑,《教师应该知道的脑科学》也因此呈现出教师应该知道的脑科学。

        《教师应该知道的脑科学》并未开辟专门的章节去向教师讲述脑的生物结构特征、脑成像技术手段,而是在娓娓道来一位教师探索神经科学的过程时,将这些知识与每一章节内容进行融合。本书还提供了术语表、结语、总结·练习·思考来供读者阅读提升。

        在这本书中,我们会知道大量的生理学家、解剖学家对人脑及神经进行了深入探索,医学成像技术的发展也使得研究人员对于脑功能的认识越来越清晰。随作者行文逻辑而来的是一系列与教育、脑有关的迷思概念,例如“脑的两半球各自负责不同类型的心理活动”“脑在睡眠时不活跃”“一般来说,我们只使用了10%的脑”等等,这些迷思概念已经被实验研究和相关文献综述所“辟谣”,但它们在很大程度上仍影响着教师、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和培养,甚至使他们错误引导了孩子的发育发展。

        提到脑的发育和培养,《教师应该知道的脑科学》书中提到了一个励志鲜活的故事。这一故事也与脑的迷思概念的揭示有关。芭芭拉·阿罗史密斯-扬曾被怀疑存在某种“精神障碍”,但是她凭借着个人的努力,读完了高中、大学,成为学士、硕士。她用自身的成长经历证明了“奇怪”的孩子也会有非凡的发展。芭芭拉后来一直致力于童年研究、脑功能探索及教育相关的神经科学课程的开发,她的脑功能干预练习课程可能并不完美,但是她的尝试以及对神经心理学创始人、苏联心理学家鲁利亚的认知功能脑图谱的传播对教育神经科学领域意义重大。当然,这样的脑科学人物不只芭芭拉一个,类似的还有被划分为自闭症的坦普尔·格兰丁。

        “随着时间的推移,璀璨的成果就在前方,每一项成果都将经过有依据的怀疑和批判性的检验”,著者乔恩·提布克从海量的脑科学研究中为教师摘选信息,举生动形象的例子,根据教师的需要讲述教师应该知道哪些脑科学知识、教师应该如何阅读脑科学研究报告,教师和学校可以在脑科学上做些什么。

        读完《教师应该知道的脑科学》,很明显的一点感受是,随着脑研究的深入,人们应该对脑有更清晰的认识,对教育采用更科学的方法。

        从17世纪临床神经科学创始人威利斯提出神经传导理论,到1991年欧洲科学技术发展预测与评估委员会出版《认知神经科学》,标志着认知神经科学作为一个科学分支得到认可,脑科学一直在快速发展。人的教育与教育学和医学、神经科学的结合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脑科学的研究内容也会因与人类的发育、学习、调节等息息相关而成为教育心理学、教育神经科学学界乃至一线教师、社会大众在未来愈加想要了解、应该了解的话题。

        “教师选择忽视脑在学与教过程中所起作用的时代已经过去”,国内外对脑科学进课堂的兴趣日益剧增。德库哈马-埃斯皮诺萨基于MBE科学提出了基于神经科学的“优秀教师应遵循的21项原则”,这一原则有效促进了教师的发展,这也辅证脑科学未来会一直陪伴在我们身边。站在教师的立场上,技能和品性更加重要,而对脑科学的理解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批判性,避免教师盲目跟风,提升教师素养。

        相信作为一本教育神经科学的入门书籍,这本书会对想要了解脑科学教育的教师、家长有所助益。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