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2年11月09日 星期三

    技术驱动未来教育变革

    辛未 《 中华读书报 》( 2022年11月09日   19 版)

        《新工业革命与第三次教育革命》,周洪宇、徐莉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1年11月,98.00元

        如果说以蒸汽机、电力和计算机为代表的前三次工业革命造就了几百年来以西方为主导的教育发展格局,那么新一轮科技革命为中国探索新一代教育体系、重塑世界教育发展格局提供了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期。周洪宇教授与徐莉教授合著的《新工业革命与第三次教育革命》一书,以新工业革命为宏观背景,以未来社会与未来教育发展为主线,深刻探索了时代变迁下人类教育的总体走向以及社会变革与教育发展规律。为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构建以终身教育为理念的全新教育体系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支撑。

        本书的逻辑起点源于对技术与人类文明互动史的考察,深刻指出当前我们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见的工业变革,即新工业革命。这场革命剧烈冲击着由以往历次工业革命所奠定的经济结构与社会体系,给人类社会带来了颠覆性巨变,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引发了系统性变革。观念决定思维,思维指导行动,人类社会的巨变呼唤新的思维。面对纷繁复杂的新世界,传统机械思维难以正确认识和把握复杂系统规律,亟待转变思维方式,创立新的方法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书深入探讨了未来教育的变革走向。

        本书最重要的理论贡献与创新之处就在于首次提出“第三次教育革命”论断,并将教育系统置于人类发展史的宏观视域中,认为在人类社会由工业文明向新的文明过度之际,人类教育同样也正在经历着全方位的整体性大变迁,而新工业革命与第三次教育变革的融合,为我们审视这场教育系统变迁提供了总体框架。本书认为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基础。纵观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跨越式发展都伴随着教育的大变革。同样,在新一轮工业革命引发的变革大潮中,教育又一次站在浪风口浪尖。继原始文明时期的古代教育到农业文明时期的近代教育,再到工业文明时期的现代教育,人类即将迎来历史上第三次教育变革。通过比较前两轮教育改革,系统研究我国第三次教育变革,并将其整体耦合于工业文明发展进程中考察,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探索其意义与使命,无论在国内外学术界都尚属首次,个中意义不言而喻。

        本书的主要内容在于深入分析了新工业革命对人类教育的变革,即彻底颠覆了传统教育模式。具体来说,以学校教育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模式突出强调“标准”与“效率”,根据客观标准将学生划分成三六九等,追求以最优效率快速提升学生成绩。这种标准化、效率化的教育模式虽然培养了大批人才,但在某种程度上正扼杀着人们的天性,将教育变成了制造“物”的过程。在新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原本界限清晰的各门科学逐渐走向大融通,而以5G、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为代表的一系列高新科技不断冲击和打破着传统教育的坚固围墙,促使学校重新思考教育的目的和育人的意义。

        关于第三次教育革命的独特之处,本书提出了以下三个主要观点:首先,新知识是教育新旧动能转换的基石。知识是人类对世界的感知,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知识直接关系到教育整体进步与发展,为一切教育活动的实施提供了前提条件。在新工业革命时代,由于科技的跨越式进步,一种新的知识形态开始成为促进教育变革的崭新动力。其次,智能+教育成为教育新旧动能转换的内在动力。工业革命时期的教育一味追求标准与效率,忽视了人的个性和自主思维。新工业革命时代,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高新科技推动人类社会迈入了智能时代。人得以从以往程序化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在智能科技的帮助下,教育更强调智能化、精准化、个性化。可以预见未来教育必将更具包容性和趣味性,最大程度全方位满足受教育者对教育的个性化需求。最后,走向终身化是教育新旧动能转化的最终结果。终身教育一词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自从人类诞生终身教育就一并存在,并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状态。新工业革命时期的终身教育的出现,意味着教育开始向其本源真谛回归,即回到人类生活的统一体中。这是教育的根本性回归与质变,这种根本性的变化最终会推动学习型社会的诞生。可见,在未来社会,教育与学习将不再是人生某个阶段的专利,而是贯穿人一生的终身需求,是未来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随着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未来教育必将发生根本性变革,终身学习将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

        总的来看,本书以整体性视野聚焦人类发展大势,紧密围绕未来社会和未来教育,始终紧扣时代脉搏,探索了社会改革与教育发展规律,试图从中提炼概括重要理论思想与实践经验,极具前瞻性地预测了以新一代工业革命为背景的数字时代我国未来教育发展走向。虽然本书在人与技术互动史以及技术影响人类社会发展变迁的更深层次原因等方面仍有可更修改完善的空间,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部兼具学术性与引领性的著作,必将在我国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之际,为我国教育现代化提供重要参考与启发。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