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2年09月14日 星期三

    坚持“兜底线、补短板、强弱项”和“提质量、增效能、创品牌”协同推进,深入探究公共图书馆服务与建设创新方式,与全省公共图书馆同步发力,为实现公共图书馆重要的社会价值,让文化之花处处绽放做出了有益探索。

    王龙:创新“图书馆+”模式,焕发文化生机活力

    本报记者 张隽 《 中华读书报 》( 2022年09月14日   17 版)

        四川省图书馆党委书记、馆长 王龙

        在今年4月23日第27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四川省图书馆联合全省公共图书馆共同启动“4·23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四川省图书馆党委书记、馆长王龙发布《四川省图书馆暨全省公共图书馆2021年阅读报告》,展示了全省公共图书馆行业在阅读服务、阅读群体、阅读趋势、服务效能等方面的数据及建设成果。

        “倡导全民阅读”连续多年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在文旅融合以及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背景下,推动、引导、服务全民阅读,扩展阅读覆盖面,推动阅读层次更加深入以满足读者更加多元化、多层次的阅读需求一直是公共图书馆服务与建设的工作重点与难点。如何利用层出不穷的新服务、新产品深度转化创新、多元化地开发和利用图书馆资源,加快图书馆智慧化转型,从“以书籍为中心”升级到“以知识为中心”“以人为中心”,也给四川省图书馆的发展提出了思考。

        王龙告诉记者,近年来,在新时代视角下,四川省图书馆面对这些难点和重点问题,紧紧围绕“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基本建成”的发展任务和全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工作目标,坚持“兜底线、补短板、强弱项”和“提质量、增效能、创品牌”协同推进,深入探究公共图书馆服务与建设创新方式,与全省公共图书馆同步发力,为实现公共图书馆重要的社会价值,让文化之花处处绽放做出了有益探索。

        优化阅读服务供给,推进全民阅读常态化。四川省图书馆近年来利用图书馆阵地,并联动全省各级各类图书馆,举办了多场讲座、大赛、展览等丰富多彩的全民阅读活动。特别是近两年,“万人赏月诵中秋”“巴蜀风云—川渝红色文献特展”“信仰的力量”——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川渝“阅读之星”诵读活动、川渝“图书馆杯”全民英语口语大赛等活动,参与范围广,社会影响力大,线下超百万观众,网络辐射更是上千万。今年四川省图书馆带动全省公共图书馆着力打造的“领读者”方言诵经典、四川省公共图书馆网络+全民诵读、“阅无限·向未来”馆校合作品牌,反响十分热烈。

        加强新技术应用,打造智慧多维阅读。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四川省图书馆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云端服务优势,打造了一个面向所有在线群众的云端省级图书馆,推出了便于群众在家通过计算机、移动终端和手机微信使用的新版“数字馆藏门户”“云阅读平台”和“微信服务号数字资源”,将到馆服务向云端服务转化,真正做到“闭馆不闭工,服务不打烊”。2020年底,该馆还通过“同城融合服务系统”,与成都图书馆实现了两馆读者互认和图书通借通还,实现服务效能的叠加,进而带动环成都经济圈公共图书馆同城化服务。

        创新“阅读+”模式,探索全民阅读新维度。深耕全民阅读已不再局限于书本,四川省图书馆大胆尝试跨界融合,创新做好“阅读+艺术”“阅读+展览”等服务,携手社会力量一起推广全民阅读。与华西都市报、四川文旅集团、四川省总工会、四川日报社、人民日报社四川分社、新华文轩等单位合作打造了“名人大讲堂”“天府文旅大讲堂”“劳模工匠大讲堂”“人民大讲堂”等讲座品牌;与四川中医药管理局合作举办中医药古籍展览等。在石渠县、色达县、甘洛县等地武警中队建立了27个“四川军民融合数字文化驿站”,这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部队与地方在共同推动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方面的探索与尝试。

        不仅如此,四川省图书馆与新华文轩合作共建“读读书吧”,采用“你选书 我买单”服务模式,解决“新书与读者见面时间滞后”问题;此外,还共同举办了“丝绸之路国际图书馆联盟成立暨‘阅读·城市·文化’图书馆、书店融合发展学术研讨会”,率先提出了打造馆店融合阅读服务共同体概念。

        创新“图书馆+”模式,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径。在文旅融合新形势下,四川省图书馆打造了四川省首个公园里的图书馆“馆里·四川省图书馆鹿溪智谷分馆”、首个航站楼里的图书馆“飞阅神州·东航悦读新空间”;开发出8个系列160余件文创产品,影印30余种善本古籍,其中14种古籍已加印书号出版印刷,释放文化创新活力,受到读者大力追捧。

        推动成渝地区公共图书馆协同发展,做川蜀文化的“先行军”。四川省图书馆积极推进成渝地区公共图书馆联盟建设,启动“川渝阅读一卡通”项目,实现四川省图书馆、重庆图书馆、成都图书馆资源共享、读者互认、通借通还;推动全省社保卡与公共图书馆阅读服务有机融合,已有70余家公共图书馆提供社保卡借书服务。带动川渝两地图书馆在人才培训、讲座展览等方面开展合作,组织开展“成渝地·巴蜀情”系列活动,为成渝地区公共图书馆一体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2022年底前,全省26家公共图书馆将开通川渝地区图书通借通还服务,促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

        致力文化传承,特色专题馆建设引人流连驻足。近年,四川省图书馆整合巴蜀文献资源,在馆内打造建设了“川图百年”“李劼人·李一氓文库”“张大千文献中心”三个具有鲜明地域特色,集搜、藏、展、研于一体的专题文献馆。还建有名人捐赠专架,收藏了著名作家马识途、剧作家魏明伦,著名学者王火、沈伯俊等所捐赠的手稿、著述、墨宝、日记等。“四川历史名人文献馆”也正在筹建之中,该馆希望通过对这些专题历史资源的收集和整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巴蜀文化脉络。

        王龙表示,为更好发挥公共图书馆阵地功能,四川省图书馆将在“强化基本、补齐短板”基础上,切实履行四川省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中心、四川省图书馆工作协调中心、四川省公共图书馆培训和研究中心的职能,深度参与国家和区域文化发展战略,勠力搭建与社会各界联动的合作平台,精准对接广大群众阅读需求,通过提供高质量高品位、均等化便利化、智能化现代化的服务,成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地、全民阅读推广的主要阵地、终身学习的知识中心、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型智库、智慧图书馆的创新示范以及专业人才培训和理论研究高地,努力将四川省图书馆建设成为“西部最优、全国领先”的省级公共图书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