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2年09月07日 星期三

    “泪”“雨”相应——读钱札记

    《 中华读书报 》( 2022年09月07日   15 版)

        ■杨建民

        “泪”“雨”之间,其实是没啥关系的,可它们却有着显著的相似之处,在直观,感性丰裕的古代,便常常被拉在一起相喻论说。

        在讨论《太平广记》时,钱锺书就“泪”“雨”间的联系,举出一些例证来:“《徐月英》(出《北梦琐言》)有诗云:‘枕前泪与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徐月英大约为晚唐人。那个时期,能诗的人真多,身为妓女的徐月英也留下两首不错的绝句和这不完整却情景交融的残句。残句中,“泪”“雨”虽各自“滴”着,却似浑合为一,成为枕前人的内心外化之物。

        这两句的有名,还与后人借袭相关:“按《绿窗新话》卷下载聂胜琼《鹧鸪天》挦撦之,改‘与阶’为‘共帘’。”钱锺书爱用的“挦撦”,此处当为剥取袭用之意。聂胜琼为宋时名妓,与一名李之问者相悦。临别以一首《鹧鸪天》相赠:“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尊前一唱阳关曲,别个人人第五程。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虽然袭取了徐月英的句子,可在整首词里,融浑一体,无可分离。“泪”“雨”彼此,更凝结于人生离别的背景之上,撩人心绪。这般总体才情表达,至为浓郁真挚,仅此一首《鹧鸪天》,这位女子也可在全宋词中占据一席位置。

        杨绛先生曾说:钱锺书“痴”气旺盛。这一点在阅读其著述中也能感受到。譬如举例,一旦开始,就有些停不下来,好像小孩玩具多,乐意不断拿出来给人炫耀。接下来,钱锺书对“泪”“雨”相关联的句子,连续列举:“白仁甫《梧桐雨》第四折唐明皇唱:‘斟酌来这一宵雨和人紧厮熬。伴铜壶,点点敲;雨更多,泪不少。雨湿寒梢,泪染龙袍,不肯相饶,共隔着一树梧桐直滴到晓。’”这节唱词,“雨”“泪”反复强调出现,加之以“铜壶”声音,“龙袍”相染映衬,那种气氛,被烘托到极度浓厚而难以分别。对此钱锺书却不甚满意,他评价:“只铺陈排比而已。”要求真高。

        “《玉照新志》卷二载无名氏《眉峰碧》:‘薄暮投村驿,风雨愁通夕;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叶上心头滴’,不别言泪,而径以雨兼融里外,笔法更胜。”钱锺书认为,这首词作者不再把“泪”说出,通过“雨”将其“兼融”起来,从写作角度而言,“笔法更胜”。

        再举例:“《花草粹编》卷三宋曾揆《谒金门》:‘伴我枕头双泪湿,梧桐秋雨滴’,亦即此意,而下一‘伴’字,愈见警练。”所引词句,将“泪”“雨”联系,意思与前面一样,可此处用了个“伴”字,使彼此更显密切,钱锺书评价因用了此字而“愈见警练”,照应到了欣赏,对写作用字也有提示。

        “唐刘媛《长门怨》:‘雨滴梧桐秋夜长,愁心和泪断昭阳;泪痕不学君恩断,拭却千行更万行’,梧桐雨与人面泪尚不紧贴也。”尽管选录了这位唐代女子的作品,可钱锺书却以为此处“泪”“雨”不够“紧贴”。读者可以由这般评价体会文字表达的细微处。

        “袁枚《小仓山房诗集》卷一〇《秋夜杂诗》:‘雨自屋外鸣,愁自屋中入’,因陈为新,弄巧成拙,上句之‘自’尚可为‘自如’之‘自’,下句之‘自’必为‘自从’之‘自’,是‘愁’在‘屋中’而‘入’‘屋中’也,是底言语!”袁枚是清乾隆时期有名的文人。除去诗文创作,他还有在后世颇具影响的评论《随园诗话》;爱好广泛的他还有“食单”这样论列烹饪、菜点的著述……可这两句诗着实写得马虎,“愁自屋中入”尤其没道理。难怪钱锺书批评其“因陈为新,弄巧成拙”,还有些生气地说:“是底言语”,这是啥话么。

        “天下雨而人下泪,两者见成连类,不费工夫。”钱锺书做学问,极重视贯通中西。“泪”“雨”既然容易关联,那么不仅中国古人写到,西方作者也当有涉及才是:“西方童话写小儿女不堪后母之虐,姊携弟出走,适遇零雨,叹云:‘吾侪酸心下泪,天亦同泣矣!’”这外国两个小儿女的命运,使得“泪雨”直接结合了起来,情形更见凄苦。

        “浪漫主义以‘外景’与‘内景’贯通,圣佩韦论一才媛,谓其心境与天气印契,雨若萧萧,则泪欲澘澘。”圣佩韦是19世纪法国有影响的诗人、评论家。他直接将此有才女子(才媛)的心境与天气联系,雨“萧萧”而泪“澘澘”,真可谓内外景贯通了。钱锺书又说:“女郎诗好为悽惋,取境寓情。”他再引一英国女子文字为证:“夏之命运为雨,正如女之命运为泪。如果向内看去,我会发现眼泪;向外,便是雨。我所写的一切都是忧郁和自觉的,正如所有女性的诗一样。”(倩人译)钱锺书认为这些内容:“更与徐月英、聂胜琼同声相应矣。”中西人之间,情感有共振,表达通相应,这是钱先生通过举证欲传递的意味吧。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