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2年09月07日 星期三

    回归艺术常识

    《 中华读书报 》( 2022年09月07日   15 版)

        ■李诗白

        聂圣哲《艺术是什么》(2022年5月科学出版社出版),基于艺术的本质特征,从哲学层面回答了“艺术是什么”的基本问题,是对艺术的一次深入剖析。

        《易》云:“修辞立其诚。”

        《艺术是什么》是作者对以“诚”为核心的立言传统的某种坚守。

        “什么是艺术”,是一个没有公认答案的问题,清人刘熙载的《艺概》的艺术分类与近代以来人们对艺术的理解有天渊之别;英国著名艺术史论家E.H.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以时间的维度逐渐洞穿艺术诞生的原理,说:“没有艺术这回事,只有艺术家而已。”

        从发展轨迹看,艺术是历史的概念,故有“艺术是巫术”论,也有人说“艺术是技术”“是美”……面对如此复杂的理论场,作者对论著提及的“差异性”“距离感”“艺术感”“新鲜感”“神秘感”等理论视点关系进行了充分论证梳理,并大量运用符合自然、贴近现实、富于生活的例子,结合自身的审美经验,换位到读者视角立场,立足个性化的哲学思维,用朴素、通俗的语言,冷静准确地将有关艺术的高深术语,深入浅出地表达出来,完成自己对艺术思考的简浅显的论述。

        作者有意拉近艺术与一切日常的关系,真诚、诚实地将自己的审美经验与哲学思考传达给读者,是对大众审美的一种“普度”。

        在时人疯狂追求新奇怪异的当下,作者始终以忠于内心、回到传统为己任。

        无论出于学术性、哲学性和审美性思考,还是站在“读者立场”,作者都能以一种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的治学态度,精辟深刻地将中西艺术、哲学、美学、思想等文化学调料熔于一炉,使未尝涉足或不懂艺术的人,能够读懂艺术,并有兴致读完(甚至多读几遍)。

        这种魅力和视野的成型,源自作者学贯中西、视通古今的审美经验。《论语·雍也》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质和谐,不偏不倚,即是道家的道法自然和儒家的中庸之美,是美的最佳状态。

        一千两百多年前,李白写下脍炙人口的《静夜思》,为后学写作立教垂范。本书作者的写作,“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非“闺中”造物,就是对李白“读圣贤书,作侠客行”的致敬和继承。

        《艺术是什么》对艺术创作的物理加工、文化加工和文化后加工展开了相对准确的关联性阐论,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文学与艺术研究参照系和方法无法统一的难题。而作者坚持“大块假我以文章”的创作精神,旨在引领读者回归艺术常识,即对经验、思想与知行的统一。

        荷尔德林说:“生命充满劳绩,但人总是诗意的栖居。”海德格尔将其炮制为一个伟大的哲学观点:“人,诗意地栖居。”作者认为“错觉性、夸张性和欺骗性,故意的不准确性和像与不像之间”是艺术作品的主要特征,这是对艺术的创新性归纳和新概念、新理论的创始,更是对“什么是艺术”这一问题基于哲学层面的诗性回答,起码是一种突破传统的自由缔造。

        艺术本身就是一种诗意和美的栖居,作者认为艺术源于生活,将“人”作为艺术审美、创造和“诗意”诞生的主体。因此,作者以个体的创造力、审美力的差异为视点,将艺术的高妙和奥秘之处轻松展现在读者眼前。

        面对艺术和艺术创作,作者是敬畏、慈悲、仁善的;而面对“什么是艺术”这一看似日常而又非日常的问题,作者给出了独特的见解和判断。与其说是对艺术创造认识的一次飞跃,不如说是对艺术创作认识的一次全面普及与传播,是对艺术创造的最为贴切的认识,也是对艺术创造认识的本原性回归。这一点也体现于该著作集八种语言文字出版的设计理念。

        今天,艺术的一切皆是不言而喻的,都需要思考与联想。而作为文艺审美对象,聂圣哲《艺术是什么》,无疑是一件无需解释的伟大的艺术品。他对传统的坚守,常识的回归,诗意的缔造,都是一种文化自信与文化创新的象征。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