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2年07月27日 星期三

    悼伍杰先生

    杨玉圣 《 中华读书报 》( 2022年07月27日   03 版)

        顷接马小泉教授信息:“伍杰先生昨天下午三点因病医治无效去世。”

        我认识伍先生应该在上世纪90年代初,因为我喜欢写书评,爱读书评类著作,故先读伍先生的书,后认识伍先生。伍先生时任中宣部出版局局长,发起创办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并任创始会长,兼任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中国图书评论》编委会主任,负责大型文史工程《中华大典》的编纂与出版工作。

        1998年6月初,赴美做富布莱特学者前夕,北大读研时的刘雪枫师兄,在辽宁大学出版社为我出版了拙著《学术批评丛稿》、拙编《书的学术批评》,遂在京召开了一个以学术书评为主题的研讨会,伍先生屈尊出席并做主旨发言。

        1999年,伍先生与书评家王建辉博士主编的《书评三十家》,由华夏出版社出版。蒙两位书评家厚爱,将鄙人收入其中,应该是三十位入选者中年龄最小、资历最浅者。

        我不知天高地厚,呼吁“把书评当作学问来做”,从1991年起,陆续在《世界历史》《美国研究》等学刊,发表多篇以书评为主题的成篇评论。伍先生对我非常理解、支持,还屈尊在《中国图书评论》(2006年第12期)发表近万字的《杨玉圣与书评》,勉励有加。

        2003年春,因往台北参加“孙中山与中国现代化”研讨会,与时任河南大学出版社总编辑的马小泉教授结识。之后,我和马教授一起,拜访先生。两位出版家成为好友。在马教授支持下,我为先生编纂《书评理念与实践》。该书上下卷,基本搜集了伍先生到那时为止的代表性书评之作。2006年,该书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先生退休后,一直主持《中华大典》这一大型文化学术工程,退而不休,乐而忘忧。

        我看过先生几次。先生无官架子,也无学架子,从不摆谱,亲和无间,让人如沐春风。

        和先生通电话,老人的声音,同样是亲切、慈祥,底气十足。

        近年来,和先生来往很少。现在想来,惟有惭愧。先生走了,惟有遗憾。

        在老一辈出版家和书评家中,我和邓蜀生先生来往最多,其次是伍先生,再次是冯亦代先生、戴文葆先生、沈昌文先生。如今,五位前辈均已驾鹤归西。一道文化风景线,随着这些文化老人的辞世,已然飘零。岂不痛哉? 岂不哀哉!

        在上述五位前辈中,按虚岁论,邓先生享年九旬有九(1923-2021),冯先生享年九旬有三(1913-2005),戴先生享年八旬有七(1922-2008),沈先生享年九旬有二(1930-2021),伍先生享年九旬有三(1930-2022)。五位先生不仅高寿,且均在出版、书评等领域留下了各自的代表性著作。先生肉体虽逝,然其道德文章永存。

        谨此哀悼伍杰先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